河粉文学沙龙II 乔世祯 家乡的这片海(散文)
本栏编审 于金凤
家乡的这片海
文 / 乔世祯
我的老家小平岛是处在渤海之滨的一个小半岛,三面靠海,一面靠山,从北山俯视南望,整个岛子好似锦鲤鱼的尾巴横跨在海面上。
这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小鱼村,百多年来,岛上人们世世代代以闯海为业,打鱼为生,用家乡这片海馈赠的鱼虾,养活着一辈辈儿孙们。
当年我家的老宅就座落在岛子的西海边上。我发现去年大连晚刊登的一张九十年前拍摄的一张老照片,在一簇小树丛后面紧靠海边的一个院落里,一溜五间房子,离海咫尺,每当海面刮起大西风,汹涌波涛卷起的浪花都能溅落在院子里。我就出生在这老屋里,听着涛声入睡,看着浪花长大,与大海相伴,渡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光。
我家墙外就是洁白的沙滩,大海在它的衬托下,显得那么清澈和藯蓝。每到夏天的时候,来避暑的各方游客如云,在几里海滩上支起五彩滨纷的遮阳伞。柔软的沙滩上,瓦蓝的海水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此刻这里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每年这个季节,也是我最开心的日子,每天我都会领着弟妹和邻家小伙伴来到家门口的海边,一头扎进水里尽情地戏耍,揽澡(游泳的意思),扎猛子,打水仗,玩的不亦乐乎,在水里一泡就是一小天,个个晒的象黑鱼精,饭都顾不上吃。害得我奶奶趴在墙头上,扯着大嗓门,一遍遍喊我们回家吃饭。
每到夏秋时,是钓鱼的季节。家靠海边,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时候我就会和小伙伴一块,拿着用棉槐条子做成的钓鱼竿,栓上鱼线,鱼坠,鱼钩来到海也甩线钩“海富鱼”,这是一种类似甲吉鱼型状的巴掌大的鱼种。当时这种鱼非常多,常常成群结队游荡在离岸不远的水域里,这种鱼也是个馋鬼,见到水里的鱼饵,不管不顾地上去就是一口。因此,虽然我们钩鱼的装备简陋,但每每一上午就能斩获七、八斤。鱼别看个头小,但只要新鲜,你炖着吃或做鱼汤喝,都香鲜无比,如果再有大苞米面饼子,苞米面稀饭配合一下,那可是吃起来没有个够。
我们小平岛周边海域岛礁及山前一溜帮盛产各种鱼类不下几十种,主要鱼种有鲅鱼,刀鱼、小嘴鱼,扁口鱼,老板鱼,黄黑鱼,梭鱼,皮匠鱼,牙片鱼,大棒鱼,还有白漂子,川丁子,油扣子,鲅食子等,就是这些鱼类和各种海产品,养育着这个岛上的人们一代代繁衍下来。
记得八岁那年,我第一次跟着父亲出海抖钩钓刀鱼、使我小小年纪就经历闯海的磨炼。钓这种鱼,必须是早晚两头,即早晨日出之前,黄昏夕阳西沉这段时间才是刀鱼吃钩的时机。
秋天的一天,晚饭后,我跟着父亲来到海边,登上自家舢板出海。这天天气不错,太阳将坠,夕阳的余辉抹红了半边海,几只在海面飞翔掠食的海鸥的白色羽毛也被染成金黄色,不时还能见到几只归巢的海鸭子贴着水面从舢板旁急速飞过。我父亲摇着舢板就在这样恬静的水面前行着。大约一个多钟头光景,我们的舢板来到离岸边七、八里远的一个被当地人称着“西江”的钓刀鱼的海区。这时父亲边摇着橹边指点着我把前舱两掛已盘好的鱼线,分船的左右边投放到六、七米深水中,再把线根栓住,然后两手一手把根线上下抖动起来,可能这就叫着抖钩的缘故吧。
天渐渐暗了下来,周围一片朦胧,也许是第一次出海钓鱼原因吧,心情些许紧张,不由得探头往水上望去,黑黝黝的深水处令人瘆的慌,生怕象小人书里画的那样,有个海怪忽的一下钻出来。正在奇想,突然右手那根线抖不动了,我以为鱼钩塞江了(就是钩挂在礁石的意思),我父亲说,水那么深,线在半空,怎能塞江,是鱼吃钩了,听罢,我急忙把左手那根线递给在后面摇橹的父亲手中,然后我使尽全身的力气,用两只手往上拽线,水底那条吃钩的鱼正在左奔右突挣扎着,我一丝不敢怠慢,紧紧地拽着鱼线不放松,最后终于把这条已筋疲力尽,银光闪闪,一米多长的大刀鱼拔了上来,甩进舱里,这可是我生平第一次,钓上来的一条大刀鱼。这一潮我们父子两人共钓了二十多条刀鱼,收获颇丰。这可是正宗的渤海刀啊。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席卷大地,由于粮食极度短缺,大人小孩一个个饿的面黄饥瘦,灰头土脸,为了生存下去,人们纷纷上山挖野菜,下海赶海菜,用这些东西添塞肚子,缓解饥饿。唉,现在有几个年青人懂得当年人们遭受的磨难,还生在福中不晓得福哩。
说也奇怪,在那几年中,我们岛子四周海域各类鱼还非常多,正因为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才大大缓解岛上人们的饥饿状况。那几年的秋天里,我常常和父亲一道,在傍晚时分摇着舢板到岛的西海大黄礁一带海区下线钓鳝鱼,(这种鱼必须是晚上钓),有时下上两筐线就能钓上三、四十斤。回来后把大点鳝鱼片成肉片,垛成肉馅,放点佐料,做成鱼丸子汤,就着菜饼子吃起来那个鲜和香,至今想起来,还馋得慌。小点鳝鱼刀人后背一切两开,洒上盐,晒成干,冬天拿出来在大锅里蒸着吃,或是放在火炉盖上烧烤,滋滋地冒着油烟的香味弥漫全屋,烤熟后,一口酒,一块鱼,那个美劲就别提了。
十五六岁时,我就可以自己一人摇着舢板出海钓鱼了。我常常到岛子山前悬崖下一溜帮,或到东海面几个坨子周围海面。甚至还和别人一起摇船来到几十里外的大老扁岛。这些个海域鱼非常厚,每每都能钓上一、二十斤黄黑鱼,来家后把鱼卖给小渔贩子,挣上十块、八块的贴补家用。
一年的钓鱼季节,我和邻家一个姓钱的同学一起出海甩鲅鱼,那天风和日丽,山青水蓝,风平浪静的海面在阳光下熠熠闪着银色光芒,不远处海面上空几十只海鸥在上下盘旋着,不时发出嗄嗄的叫声。按着以往的经验来看,今天兆头不错,果不其然,潮刚一慢流,只见在海鸥飞翔的海上,一大群鲅鱼在上翻下跳,掀起层层浪花。我们赶紧掉转船头,快速摇着舢板往那个方向赶去。
那天也怪,若大一个海面就我们一只小船。待我们赶到后,只见成千上万条鲅鱼拥挤着,跳跃着,我们也顾不上那么多,把船横住,拿起鱼线就往鱼群里甩线收线,线一收就紧,钓上一条,后面跟来一群,我当时还是个甩鲅鱼新手,头一次见到这个阵势,紧张得手忙脚乱,把鱼线弄个稀烂。一般利索的线能甩出三十多米,而我此时的线只能甩出十几米,就这样鱼照样吃钩。再看看我那个同学,是个老手,甩起线来有条不紊,钓上的鱼比我多多了,不到两个钟头时间,我们就钓了九十多条鲅鱼。在当时,这可是高产,这半舱鱼把个小舢板压的绵绵的。
回来后一人分了四十多条鱼。我们家除了留几条食用外,其余的换了一百多斤大米,这在当时粮荒的年代,可是救命粮啊。那几天,我们家是天天大米干饭,把几个吃了好几年菜代的弟妹们,个个撑得膈不胀气的。我们小平岛这片海,不仅存在着这么多的鱼类,同时在各个岛礁和滩涂生长着数不清的各种藻贝类,它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在挨饿年代,填饱人们的肚子做出不少贡献。
时光苒茬,岁月悠悠,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平岛已荡然无存,我家的老屋也已不复存在,我们也早离开家乡三十多年了。但淡淡望乡愁,浓浓的思海情却始终萦绕在我的心中,家乡和家乡这片海将是我永远的眷恋和情愫。
作者简介
乔世祯,一九七三年,担任过沙区群英小学工宣队长,校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另一直在大连水产养殖公司工作。 担任过黑石礁养殖场工会主席、大连水产养殖公司海珍品场党总支书记、凌水水产养殖场党总支书记、2002年退休。在职期间为公司创办的“养殖工人”报,撰稿上百篇,大多数以通讯报道形式出现。另有撰写水产养殖工人劳动和生活的报道。喜爱文字与文学,愿用手中的笔,抒写曾经的美好!
原创征稿信息
原创征稿信息:3-5首现代诗歌(个人专辑); 5首古体诗歌(个人专辑); 5--10首翻译(个人专辑诗);800--1000字散文一篇(个人专辑),闪小说600字(个人专辑),小小说1500字(个人专辑);人物专辑等专栏(个人专辑)等,各个专栏投稿提交个人2张横版清晰照片,作者简介。
现代诗投稿邮箱:zhangyuehui168@163.com (彩虹)
古体诗投稿邮箱:2236745721@qq.com(卧虎山人)
小说、散文、随笔投稿邮箱:1365660703@qq.com(于金凤)
1140321004@qq.com(脱微娜)
翻译诗投稿邮箱:1137509288@qq.com (小河马)
(注:本平台欢迎洽谈出版河粉文学沙龙合集书刊,欢迎洽谈赞助支持!)
打赏须知:凡平台采用的稿件,专辑作者自行打赏。百分之八十归作者所有,百分之二十留平台运营费用。20元以下(含20元)不发放,合集费用留平台。自平台发布日起7天后发放稿费,投稿自愿,文责自负。
河粉文学沙龙 编委
主编:冯岩
编委:小梅 彩虹 于金凤 小潘 脱微娜 卧虎山人
河粉文学沙龙 纸媒支持:《小诗界》双月刊
河粉文学沙龙 媒体支持:品悦酒行
品悦红酒:张涛 18842688458
地址:大连市中山区昆明街大都会(免费快递)
河粉文学沙龙 媒体支持:香榭丽舍别墅
香榭丽舍别墅:13164511118 赵春生
地址:大连市开发区双D港(一次性可接待100人以上的的团体)
长按下图二维码 关注“河粉文学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