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养阴法的方药配伍规律探析(上)
导读: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张锡纯衷中参西,对于疾病的治疗有很多自己的观点,其所创160余首方剂中有50余首用到养阴法。本文既通对56首有养阴法方剂的研究,从精细病机入手来研究张锡纯应用养阴法的方剂配伍规律,并通过对其理法方药的分析,来体现张锡纯在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法、方药上的独特之处。
《医学衷中参西录》养阴法的方药配伍规律探析(上)
第一部分《医学衷中参西录》简介
一、《医学衷中参西录》成书过程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近代名医张锡纯所著,他于诊病阅历日久医术纯良之际,怀着济世活人之苦心著成此书。全书共七期,三十卷,约八十万言,从1918年至1934年陆续刊行,至于第八期为张氏后人于1957年献出遗稿,这部书是张锡纯医学实践的总结,集中的反映了张锡纯的学术思想。全书大概结构为方剂、药理、医理、病案、伤寒讲义,温病治法。本文参看2001年重校本,由王云凯等重校,共分上中下三篇。
二、'医学衷中参西录》内容概述
上篇为前三期合编,共七卷,论述方论,共189首方。其中除古方数首外,其余160余方全为自创且皆为张氏常用,屡试屡效之方。共分阴虚劳热、喘息、阳虚、心病、肺病等35类。每类均以方为目,再根据具体的病因病机对证处方,随方附论,其后多附此方验案,并于各门方后附录西药有效药物,方论中包含医理治法与五期内容多有交叉贯通。所载各方,皆简要适用,其中包括很多后世广为应用的方剂,如玉液汤、镇肝熄风汤、固冲汤、活络效灵丹等。
中篇分四期与五期,四期为药理包括中药西药两部分。张氏对于本草之书,推崇《神农本草经》,认为其:“详载其气味与主治,明其气昧,主治之理亦即寓其中矣;而药性独具之良能又恒有出于气味之外者,古圣洞彻精微,皆能为之一一表出,此在医学之中,诚为开天辟地之鼻祖也。”所以四期收载的中药性昧功效皆尊于《本经》,如有不同也皆是张氏亲自尝试而得且独辟新意。四期五卷为西药讲义,所涉药物皆当时西医常用之药,其中阿斯匹林、高锰酸钾、胃蛋白酶、洋地黄等现代西医学亦常应用。中篇五期为张氏登各省医学志报的文章汇集而成,广泛讨论中西医理及各类疾病之治则、用药等,突出体现张氏理论特色和用药特点。主张医家用药种类应多,取专病专药的效果。认为:中医之理原多包括西医之理,如《内经·生气通天论》中所论煎厥,薄厥即为西医脑充血的记载。下篇为六、七、八期合编,六期为医案记载,为张氏之“志诚堂医案”集结成篇,分四卷十八门,分为病因、症候、诊断、处方、方解、复诊、效果、说明等项目,为历代医案中最精详之撰著171,其中很多处方皆以上篇方剂为基础加减而成,第七期为伤寒讲义及温病验方11首编辑而成,记载了张锡纯对伤寒的认识,他认为伤寒不仅入足经亦入手经,人之足经长,手经短,足经原可统手经;今人与古人禀赋不同,所以应用古方时常变通加减,如于麻黄汤中加知母,于桂枝汤中加薄荷等。认为伤寒与温病之治法始异而终同,认为温病之治法详见于《伤寒论》。第八期为医话拾零,为一些零散治法及张氏对33本古书的评价。
本文主要以上篇的方剂为研究对象,选取有阴虚病机的病症作为条目,再针对处方结合中篇及下篇的医理与药理来分析方剂具体的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配伍规律。
三、阴虚证的病机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阴之所生,本在五味”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指出阴气生于饮食,来滋养人的形体。"阳化气,阴成形”说明阴气静柔而生成人体的性质。阴虚时则不能滋养身体,人体的有形物质减少,如《素问·评热病论》中所说:“阴气虚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 不能生长也。”
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时,机体是处于一个互相制约,互相消长的动态平衡之中,即“阴平阳秘”的状态,其中“阴平”的功能表现是制约阳气,使其不可过度萌动、升发,与“阳秘"共同使机体处于正常状态。如阴虚时则阴气不能制约阳气,不能维待内守、凝聚、抑制等作用,导致阳气相对偏亢,机体表现为外散的,亢奋的病理状态,如《素问·逆调论》中所说:“阴气少而阳气盛,故热而烦满也。”
阴阳不论在生成还是在运动方面都是互根互用的。在生成方面如《医贯眨·阴阳论》中指出:“阴阳又各互为其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在运动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虚时这种互根互用的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机体失去生生不息的状态,甚至“阴阳离绝,精气乃绝”而死亡。
以上所述为阴虚证的整体的病机规律,临床上根据脏腑部位的不同分为心阴虚、肺阴虚、肝阴虚、肾阴虚、脾阴虚、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胃阴虚、大肠液亏;根据发热的轻重分为阴虚发热、阴虚火旺;根据机体的状态不同分为阴虚阳亢、阴虚阳脱等。
四、阴虚证的治法
1、补阴法
补阴法是治疗阴虚证的最基本的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明确提出了补法的适用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后世补法多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在《难经·十四难》中:“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设五脏分补法,对后世阴虚证分补五脏提供了理论基础。阴虚本在肝肾,因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为阴之本。所以历代医家治疗阴虚证时多以补肝肾之阴为本。所选药品多具有甘凉滋润之性,如熟地、生地、枸杞、女贞子、黄精等。对于肺阴虚的治疗则在补肝肾阴的基础上,根据肺脏的特点,多选气阴并补之药,如西洋参、太子参、沙参、麦冬、天冬等。心阴虚则多选补心阴且能养血安神的药物,如阿胶、百合、龙眼肉、麦冬、生地、首乌等。对于脾胃阴虚的治疗,多选健脾益胃、养阴生津的药物,如沙参、麦冬、石斛、山药、粳米、党参等。
2、阴阳并补法
由于阴阳互根互用,凡阳之所生,阴之所化,必须依赖二者的交互作用,欲阳气旺盛,须保全阴气;欲阴气充沛,也须保全阳气,所以历代医家补阴时亦多采取阴阳并补的方法,如孙思邈在滋养肾脏时多选用鹿茸、羊肝、附子、桂心、巴戟天等配伍于补阴药中以促进阴的生成。张景岳的“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理论,以及左归丸、右归丸皆以阴阳互根为理论基础,其中左归丸治疗真阴、肾水亏损,方中除以熟地,龟板等滋阴外,还以鹿角胶等温补真精,使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3、清虚热法
《素问·逆调论》中指出:“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治法则遵守“热者寒之”,“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根据发热的程度不同,可分为阴虚发热、阴虚火旺两种。阴虚发热时选择的清热药多为甘寒滋润之药,如麦冬、地骨皮、丹皮、青蒿、白薇等,阴虚火旺时则多选用苦甘寒之性的药物,如黄柏、知母、黄连、玄参、鳖甲等。
以上三种治法为阴虚证的最基本的治法,临床上根据阴虚证的并病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治法相搭配,.如滋阴息风法、滋阴潜阳法、滋阴理气法、滋阴活血法、滋阴利水法等。
第二部分张锡纯之养阴法的方剂分析
一、治阴虚劳热方
方1、资生汤
【组成】生山药一两玄参五钱于术三钱生鸡内金两钱牛蒡子三钱
【加减】热甚者,加生地黄五六钱
【功用】补益脾胃,清虚热,利肺
【主治】劳瘵赢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方解】本方证为思虑伤脾,脾伤不能助胃消食,变化精液,以溉五脏,导致饮食减少,血枯不月,肺失滋养,喘促咳嗽,治宜补助脾胃,清虚热,利肺。方中山药以滋胃之阴为君,于术健脾助胃为臣,佐以鸡内金消郁积健补脾胃,此三味为方中治脾主药。玄参滋阴清热,其味甘胜子苦,不至寒凉伤脾胃为臣药。
牛蒡子体滑气香,能润肺利肺,与山药、玄参并用,大能止嗽定喘为佐药。热甚者,加生地滋阴清热。
【讨论】本方为脾肺同治之方,但以治脾为主,培土生金,虚损已极,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张氏惯用于术、山药使脾气健运,胃阴充足,用药程度宜健脾而不助热,养胃阴而不能寒凉滋腻,类似药物可选党参、沙参、玉竹、石斛等。鸡内金为有张氏特点的用药,认为鸡内金在此方中有两种作用一为:健补脾胃;二为:善消有形郁积,化瘀血与健脾滋阴药同用,有化瘀生新的作用,因本病阴血虚少,所以宜选化瘀而不伤血的药物,类似用法可以健补脾胃药配伍桃仁、酒大黄等。
方2、十全育真汤
【组成】野台参四钱生黄芪四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生龙骨四钱生牡蛎四钱丹参两钱三棱钱半莪术钱半生山药四钱
【加减】气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鸡内金三钱;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三钱;汗多者以白术易黄芪,倍龙骨、牡蛎,加山芋肉、生白芍各六钱。
【功用】补气敛气,养阴清热,化瘀通络
【主治】治虚劳,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赢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
【方解】本方证为虚劳日久,气阴两虚,络脉瘀滞,症见阴虚发热,形体消瘦,肌肤甲错。方中君以人参、臣以黄芪培元气之根本,用知母以滋阴,山药、玄参以壮真阴之源,三药共为臣药。用三棱、莪术、丹参以消瘀行滞。龙骨、牡蛎取其收涩之性,能助参、芪以固元气;取其凉润之性,能助知母以滋真阴;若取其开通之性,又能助三棱、莪术以消融瘀滞,上五味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则有补气敛气,养阴清热,化瘀通络之功。
【讨论】本方为治阴虚发热之剂。其特点一为:在劳热的病机方面认为阴虚和气虚同样重要,其中的脉数之症,多为阴虚血枯,但元气虚极亦可至脉数,所以治疗时要补气养阴,不可偏执阴虚而不顾气虚。特点二:认为虚劳日久多兼瘀血,脏腑经络多瘀滞,治以活血化瘀药配伍于补药中,使有瘀者可消,无瘀者亦可借其流通之力,以行补药之滞,使补药之力愈大。但要注意补药与通药的比例要视病情本身而定。鉴于本病证的病机特点,对于阴虚劳热有气虚病机的患者不可一味应用六味地黄丸、左归饮之类。张氏认为阴虚劳热的轻者六味地黄丸,左归饮等可有效,若脉数至七八至者则一般无效。
方3、醴泉饮
【组成】生山药一两大生地五钱人参gt钱玄参四钱生赭石四钱牛蒡子三钱天冬四钱甘草二钱。
【功用】滋阴清热,补气润肺止咳。
【主治】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方解】本方证病机为阴虚较甚,周身血脉津液枯涸,如肾不纳气时,则时时咳逆上气,治法着重于大补阴液,佐以纳气平喘。方中山药、地黄为汁浆最多之药,滋脏腑之阴,以溉周身之液,共为君药。臣以玄参、天冬凉润助补阴分。臣以人参补助气分以化阴液,佐以赭石,使人参补益之力下行至涌泉,而上焦之逆气浮火,皆随之顺流而下。佐以牛蒡子,其与山药并用最善止嗽;甘草为方中使药,其与天冬并用最善润肺。
【讨论】本方滋阴力量较大,适用于阴虚重且较单纯的阳分偏盛阴分不足的阴虚证。方中代赭石、人参为张氏常用的对药。
方4、一味薯蓣饮
【组成】生山药四两切片
【用法】上一味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功用】滋肺脾肾阴,固摄气化,宁嗽定喘,强志育神。
【主治】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损证。
【方解】山药之性,能滋阴又能利湿,能滑润又能收涩,是以能补肺,补肾兼补脾胃,在滋阴药中诚为无上之品,特性甚平和,宜多服常服耳。
【讨论】本方可用于阴虚证的调养和急救。在张氏自创的一百六十四首方剂中,用山药者达四十八首之多。解张锡纯为什么喜欢用山药,此虽与张氏不喜用苦药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张氏能灵活熟练的应用山药,深知山药的性味功用。山药具有气阴两补,肺脾肾皆入的多重作用,所以应用范围较一般气阴双补药广泛。量轻时可用于调养,因其本为食品,性味平和,可长期服用;量大时补气养阴的效果亦好,可以应用急重的病症。山药与熟地相比,山药气阴双补,气血皆入既适合气虚证,也适合阴虚证;熟地为滋阴补肾之主药,补肾中真阴,入血分多而入气分少,为精血双补之品。山药有补脾胃的作用;熟地滋腻之性大碍胃。山药有固涩气化的作用,适用于阴虚阳气外浮之咳喘,津液不摄之消渴、泄泻,精气不固之遗精、尿频、虚淋等症;熟地可滋阴利尿,治肾虚不能漉水,小便短少之症。
在治疗较单纯的阴虚证时,张氏常两药同用。与生地相比,山药性平和而生地性寒凉,在阴虚证发热症状明显时多与山药配伍。山药与人参、黄芪配伍可补元气;与沙参、太子参配伍可补肺气;与党参、白术配伍可补脾气;与山萸肉、白芍配伍可收敛固涩;与牛蒡子并用最善止嗽;其粘滞之性与半夏相配可止呕吐;因于以上多种原因,所以张氏习用山药。但要注意不是所有阴虚证都可用山药,在壅滞较重,或气分邪气较盛时,山药需谨慎应用。
方5、参麦饮
【组成】人参三钱干麦冬带心四钱生山药六饯清半夏二钱牛蒡子炒捣三钱苏子炒捣二钱生杭芍三钱甘草钱半
【功用】补气养阴,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治阴分亏损日久,浸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兼肺有结核。
【方解】本方病机为肺肾肝三脏同病,以肺的气阴两虚,气逆有痰为主病机,其主症为气短,咽干,咳喘有痰。肾阴虚、肝火犯肺为兼病机。治宜补气养阴,化痰止咳,敛降肝火。方中君以人参,其为补肺之主药,而有肺虚还伤肺之虞,臣以麦冬,则转能退热。麦冬为润肺之要品,而有咳痰忌用之说,臣以半夏,则转能止嗽。至于山药,其收涩,能助人参以补气;其粘润,能助麦冬以滋液。苏子与人参同用,又能降逆气之因虚而逆,二者俱为方中臣药。牛蒡子以其滑利之性可制山药之壅滞,实可相济。且牛蒡子能降肺气,半夏能降胃气、冲气。用白芍者,因肝为肺之对宫,肺金虚损,不能清肃下行以镇肝木,则肝木恒恣上逆,故加芍药以镇肝火,与牛蒡子共为佐药。使以甘草,与芍药同用,甘苦化和味近人参,为补肺之品。
【讨论l本方所治之病症为慢性迁延性疾病。其气虚仅为肺气虚,元气尚未大虚,故其人参量不宜过大,过大则生热。其阴虚,以肺阴虚为主,但不甚重,所以不用熟地、生地、玄参之类。其喘亦未至喘脱的程度,且尚有痰邪,赭石、山萸等镇气敛降药不太适合。其痰非黄稠,亦不可用黄芩、胆星清热化痰。调治时须注意用药轻重。
方6、珠玉二宝粥
【组成】生山药二两生薏米二两柿霜饼八钱
【用法】上三味先将山药、薏米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随意服之。
【功用】清补脾肺,润肺化痰。
【主治】治脾肺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
【方解】本方证病机为脾肺气阴两虚,所伤不重或为慢性病程,不宜重补气而生热,重滋阴而滋腻。治宜清补脾肺,润肺化痰。方中山药、薏米皆为清补脾肺之药。然单用山药,久则失于粘腻:单用薏米,久则失于淡渗,惟等分并用,乃可久服无弊。故君以山药,臣以生薏米,又用柿霜之凉可润肺,甘能归脾者,以为佐使。
方7、沃雪汤
【组成】生山药一两半牛蒡子炒捣四钱柿霜饼冲服六钱
【功用】补肺养阴,纳气平喘。
【主治】治同上证,更兼肾不纳气平喘。
【方解】本方证为肺肾两伤,肾不纳气之轻证。方中君以山药补肺养阴。柿霜饼补肺肾气阴;牛蒡子利肺平喘,二者共为臣药。三药配合,补肺养阴,纳气平喘。
方8、水晶桃
【组成】核桃仁一斤柿霜饼一斤
【用法】先将核桃仁饭甑蒸熟,再与柿霜饼同装入瓷器内蒸之,融化为一,晾冷随意服之。
【功用】肺肾同补,金水相生。
【主治】治肺肾两虚,或咳嗽,或喘逆,或腰膝酸疼,或四肢无力,以治孺子尤佳。
【方解】本方为治肺肾两虚的调补方。方中核桃乃果核之最大者,其仁多脂,味香美,善补。肾。柿霜饼色白入肺,甘凉滑润,与核桃同用,肺肾同补,金水相生,虚者必易壮实。味甘适口,适合小儿。
【讨论】以上三方皆为食料调补之方。珠玉二宝粥治肺肾具病,累及脾胃者,宜肺肾双补,兼顾脾胃;沃雪汤则肺肾同补,增加了平喘利肺药,此二方可治病亦可久服调养。水晶桃则多用于久服调养。临床上有很多疾病是治愈不了的,在其漫长治疗过程中,食疗调养就凸显其治疗地位,其作用可增强体质,减少发病,使病人生活质量提高。且服药不痛苦,不伤脾胃。
方9、既济汤
【组成】大熟地一两萸肉去净核~两生山药六钱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茯苓三钱生杭芍三钱乌附子一钱
【功用】峻补真阴,温阳固摄。
【主治】治大病后阴阳不相维系。阳欲上脱,或喘逆,或自汗,或目睛上窜,或心中遥遥如悬旌;阴欲下脱,或失精,或小便不禁,或大便滑泻。一切阴阳两虚,上热下凉之证。
【方解】本方证为治大病后阴阳不相维系,偏阴虚为主之脱证。阳之上脱,皆因真阴虚损,不能潜藏元阳,阳气始无所系恋而上奔。治宜峻补真阴,兼以温阳化气,收敛固涩。方中重用熟地以峻补真阴,俾阴足自能潜阳。山茱萸补肾阴,收敛固摄,俾其阴阳固结,元阳不复上脱,而真阴亦永不下脱,与熟地共为君药。山药助熟地补益真阴;芍药、龙骨、牡蛎收敛固摄助山茱萸固摄元气,四者共为本方之臣药。而佐以附子之辛热,原与元阳为同气,协同芍药之苦降,自能引浮越之元阳下归其宅,有阳中求阴、化气生精之功。佐以茯苓,其与熟地,山药配伍可防其滋腻碍胃,且可敛心气之浮越。
【讨论】本方为治脱证之方。脱证有标有本,标为散而不敛,本可为气脱、血脱、阴脱、阳脱。脱为急症,治疗侧重点应放于收敛固摄,所以张氏认为山茱萸救脱之力,较参、术、芪更胜一筹,萸肉能敛人之气血将散者。治脱方案有二,一为先收敛固摄,稍缓后治本;二为收敛固摄与治本同时进行。但不可偏执收敛固摄,而不顾其本因。
方10、来复汤
【组成】萸肉去净核--.两生龙骨捣细一两生牡蛎捣细一两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蜜炙=钱
【功用】补气敛阴,收敛固脱。
【主治】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耳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脱,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
【方解】本方治大病虚衰,元气虚损,肝胆虚极,疏泄失常,不能自调,导致气阴两脱,寒热不适。治宜补气敛阴,收敛固摄。方中萸肉、白芍补肝肾,敛阴固脱,龙骨、牡蛎收敛固摄。野台参补助元气,甘草助之。
【讨论】张氏认为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又肝与胆腑相似,胆为少阳,有病主寒热往来;肝为厥阴,虚极亦为寒热往来,为有寒热,故多出汗。萸肉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
二、治喘息方
方11、参赭镇气汤
【组成】野台参四钱生赭石轧细六钱生芡实五钱生山药五钱萸肉去净核六钱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四钱生杭芍四钱苏子炒捣二钱
【功用】补气养阴,镇气固摄,平喘。
【主治】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亦治肾虚不摄,冲气上于,致胃气不降作满闷。
【方解】本方治气阴两虚,元气不能自摄,阴气不能涵纳之气虚气逆证。方中君以野台参补助元气。山药助参补气且能滋真阴;山芋最善收敛固摄,使气阴固结;盖气之上逆者,乃冲气之上冲,用赭石以镇之;芡实助山茱萸收敛固摄,上四味俱为臣药。龙骨、牡蛎助芡实、山茱萸敛降冲气,使冲气自安其宅;芍药滋阴敛肝火;苏子散痰结以降气平喘,上四味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则有补气养阴,镇气平喘之功。
【讨论】本方囊括张氏很多用药特点。张氏认为生赭石压力最胜,能镇胃气、冲气上逆,开胸膈、坠痰涎、止呕吐、通燥结,用之得当,诚有捷效。虚者与人参同用,可使补气之力直达涌泉,于气分毫无损。平喘之力牛蒡子小于苏子,苏子小于赭石,三者皆清痰涎、散痰结、降利肺气之品,张氏则根据喘咳程度而选药。针对本病机如选半夏则过于辛燥;白果可致气机壅塞;杏仁其散痰结作用不好,但其可降利肺气;葶苈子太过峻烈。类似苏子的药物有莱菔子、白芥子。若为元气大虚而生胸中满闷,则本方宜慎用,因重降气机可伤气,而致虚满更重。
方12薯蓣纳气汤
【组成】生山药一两大熟地五钱萸肉去净核五钱柿霜饼冲照四钱生
杭芍四钱牛蒡子炒捣二钱苏子炒到二钱甘草蜜炙二钱生龙骨捣细五钱
【功用】补肝肾阴,纳气平喘。
【主治】治肾阴虚不纳气作喘逆。
【方解】本方治阴虚作喘,肝肾功能正常时,肾主纳气,肝主疏泄,呼吸深度正常。如肝肾阴虚则气散于上而不敛降,故作喘逆。治宜补肝肾阴,纳气平喘。方中用熟地、山药以补肝肾之阴为君药。臣以萸肉补肝敛肾,龙骨收敛固涩亦为臣药,张氏认为龙骨可敛降元气,亦同意陈修园之龙骨为治痰之神品的观点。芍药敛肝和阴,与甘草甘苦化阴,合之柿霜之凉润多液,均为养阴之妙品;苏子、牛蒡子又能清痰降逆,使逆气转而下行,上四味均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为使药之用。至方名薯蓣纳气汤者,因山药补肾兼能补肺,且饶有收敛之力,其治喘之力最弘。
【讨论】比较既济汤,来复汤,参赭镇气汤,薯蓣纳气汤。
表1、既济汤,来复汤,参赭镇气汤,薯蓣纳气汤的比较情况
从表 1 可有出, 张氏组方严格根据病症曲选择准确用约、用晕。
方 13、滋培汤
【组成】生山药-两于术炒三钱广陈皮二钱牛劳子炒捣二钱生杭芍三钱玄参三钱生猪石轧细三钱炙甘草二钱
【功用】滋养脾胃,理气降气平喘。
【主治】治虚劳喘逆,饮食减少,或兼咳嗽,并治一切阴虚羸弱诸证。
【方解】本方治喘责之脾胃者,脾胃气阴两虚,运化无力,中焦气机疮塞导致的肺气不降作喘者。治宜滋养脾胃,理气降气平喘。方中重用山药以滋脾阴为君药。于术以理脾阳,健运脾气;玄参与山药并用为养肺止嗽之要品;猪石降胃气,降肺气而平喘,上三味共为臣药。陈皮入肺、脾、胃理气化痰;牛劳子清肺利气,而者与猪石皆为行降气机之药。芍药与甘草相配,取其甘苦化和,大有益于脾胃,兼能滋补阴分,均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使药之用。本方并治一切虚劳诸证,诚以脾胃健壮,饮食增多,自能运化精微以培养气血。
【讨论】本方特点为行中焦气机以平喘,体现这一特点的药物为陈皮、猪石(略)。陈皮理气化痰,既入中焦,亦入上焦,且不过于辛燥伤阴,类似药物可选降香、积壳、佛手、莱服子等。张氏认为芍药味酸苦,取其苦味与甘草相合,有甘苦化阴之妙,故能滋阴分;取其酸味与甘草相合,有甲己化土之妙,故能益脾胃。虚劳为五脏阴阳气血俱损之证,方中牛蒡子、赭石均为苦寒之品,故久用时亦慎,易伤脾气,平素便溏者不宜服本方。
三、治肺病方
方14、黄芪膏
【组成】生箭芪四钱生石膏捣细四钱鲜茅根切碎四钱如无鲜者,可用干者二钱代之粉甘草细末二钱生怀山药细末三钱净蜂蜜一两
【用法】上药六味,先将黄芪、石膏、鲜茅根煎十余沸去渣,澄取清汁两杯,调入甘草、山药末同煎,煎时以箸搅之,勿令二物沉锅底,一沸其膏即成。再调入蜂蜜,令微似沸,分三次温服下,一日服完,如此服之,久而自愈。然此乃预防之药,喘嗽未犯之时,服之月余,能拔除病根。
【功用】补气养阴,通窍利肺。
【主治】治肺有劳病,薄受风寒即喘嗽,冬时益甚者。
【方解】本方为治慢性肺脏疾病缓解期的方剂。其病机为气阴两虚,肺脏伤损,肺气开阖失常,于薄受风寒之时,则肺叶收缩,窍络不畅,故喘嗽。治宜补气养阴,通窍利肺。方中黄芪以补肺之阳为君药。山药以滋肺之阴。用石膏者,因其凉而能散,其性凉能调黄芪之热,其散能助茅根之通,为臣药。茅根为通体玲珑之物,与肺相似,故善通肺胞之窍络。俾肺之气阴调和,窍络贯通,其开阖白能顺畅。蜂蜜甘凉滑润,为清肺润肺,利痰宁嗽之要品,均为佐药。甘草味甘,补土生金,为佐使之用。
方15、清金益气汤
【组成】生黄芪三钱生地黄五钱知母三钱粉甘草三钱玄参三钱沙参三钱川贝母去心二钱牛蒡子炒捣三钱
【功用】益气滋阴,清肺化痰。
【主治】治旭赢少气,劳热咳嗽,肺痿失音,频吐痰涎,一切肺金虚损之病。
【方解】本方为治痰热蕴肺日久伤及肺之气阴,致少气、发热、咳嗽、频吐痰涎,需扶正祛邪同时进行。方用黄芪补益肺气、生地滋阴清热共为君药。沙参与黄芪相配可助黄芪补益肺气,与生地相配可助其滋阴;知母、玄参助生地清热滋阴滋阴清热,既可清邪热亦可清虚热,均为臣药。川贝、牛蒡子化痰散结,清肺利气,共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为使药之用。诸药合用,则可补气养阴,清肺化痰。
方16、清金解毒汤
【组成】生明乳香三钱生明没药三钱粉甘草三钱生黄芪三钱玄参三钱沙参三钱牛蒡子炒捣三钱贝母一钱 知母三钱三七捣细二钱药汁送服
【功用】理血化淤止血,清肺化痰利气。
【主治】治肺脏损烂,或将成肺痈,或咳嗽吐脓血者,又兼治肺结核。
【方解】本方治肺脏损烂,血滞痰壅而致咳吐脓血者,治宜理血化瘀止血,清肺化痰利气,以祛邪为主。方中乳香、没药化瘀理血,宣肺窍,流通经络,解除气血壅滞状态,使气血运行顺畅,共为君药。三七化瘀止血,且不碍壅滞;黄芪补益肺气,助正气抗邪;贝母化痰散结利肺,共为臣药。牛蒡子清热利肺;知母、玄参滋阴清热;沙参补气养阴共为佐药。甘草和中调药,为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共奏理血化淤止血,清肺化痰利气之效。
【讨论】治肺痈成脓期多以于金苇茎汤I”1加减治疗,其治法为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与本方在立法方面有相似之处,因肺痈之证,皆由痰血火邪互结胸中成脓所致,所以二方中皆选用理血活血药与化痰排脓药,区别为苇茎汤以清肺化痰排脓为主,以化瘀为辅;本方则以理血化瘀为主,清肺化痰为辅,再佐以滋阴补气药。但二方所选药物皆为辛润流通之品,使气血顺畅,痰可化,脓可排。
四、治吐衄方
方17、清降汤
【组成】生山约一两 清半夏三钱 净臾肉 五钱 生赭石 轧细六钱 牛蒡子炒捣二钱 生杭芍四钱 甘草钱半
【功用】滋阴敛阳,降利气机。
【主治】治吐衄不止,致阴分亏损,不能潜阳而作热,不能纳气作喘。甚或冲气因虚上干,为呃逆、为眩晕。心血因虚甚而能内荣,为怔忡、为惊悸不寐,或咳逆, 或自汗, 诸虚证蜂之候。
【方解】本方治由阴虚而致气、阳不敛降上冲之诸症。治宜滋阴阳,降利气机。方中山药滋阴敛降为君药。萸肉补肝肾,收固摄;张氏认为虽血症忌用半夏,恐其辛燥伤血,但吐衄之疽多由胃气挟冲气上逆,半夏为治呕吐降胃安冲之主药,可用治标症,以收一时之效;赫石可降胃气、降冲气,凉血止血共为臣药。芍药养肝阴,敛肝火,与甘草合用苦甘化阴,酸益胃;牛劳子降利气机,共为佐药。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兼药之用。
【讨论】比较张锡纯从脾论治四方。
表 2、资生汤,滋培汤,清降汤,珠玉二宝粥的比钓情况
从表2可看出张氏所创治脾虚且以脾阴虚为主的方剂,在健脾滋阴用药方面大致相同,但在精细病机方面,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
方18、保元寒降汤
【组成】生山药一两野台参五钱生赭石轧细八钱知母六钱大生地六钱生杭芍四钱牛蒡子炒捣四钱三七轧细二钱药汁送服
【功用】滋补阴血止血,补气收敛固摄。
【主治】治吐血过多,气分虚甚,喘促咳逆,血脱气亦将脱。其脉上盛下虚,上焦兼烦热者。
【方解】本方治吐血过多,气随血脱,气虚浮越之证。方中山药益气养阴,生地滋补阴血清热,共为君药。野台参补气固脱,取气能摄血之用;赭石降胃气、冲气、止血;知母滋阴清血脱之虚热,三药共为臣药。芍药养肝阴,敛肝火;三七化瘀止血;牛蒡子降利气机,三者均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治宜滋补阴血,补气收敛固摄之效。
【讨论】张氏认为呕血为胃中之血上逆,将胃壁之膜排挤破裂而致;衄血则因血循阳明之经络上逆而致,二者皆因气血上逆而致,症虽不同但病机相同,所以治法皆以降气血、降冲胃为止血法则。在治疗上皆可用赭石,认为赭石为降胃之最有力者。还主张吐衄忌用凉药及药炭强止其血,所以方中加生地一两,即加三七之善止血兼化瘀者以辅之。
五、治消渴方
方19、玉液汤
【组成】生山药一两生黄芪五钱知母六钱生鸡内金捣细二钱葛根钱半五味子三钱天花粉三钱
【功用】益气滋阴,升化固肾止渴。
【主治】治消渴,即西医所谓糖尿病,忌食甜物。
【方解】本方治脾胃气阴两虚,致腹中气化不升,而致消渴者,当用开补之药,补其气化,而导之上升。治宜益气滋阴,生化固肾止渴。方中以黄芪为主,得葛根能升元气。山药滋阴固肾,知母、花粉滋阴清热止渴。使之阳升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鸡内金能助脾胃强健。五味子酸收,固肾生津,不使水液急于下趋。
方20、滋膊饮
【组成】生箭芪五钱大生地一两生怀山药一两净萸肉五钱生猪胰子切碎三钱’
【用法】上五味,将前.四昧煎汤,送服猪胰子一半,至煎渣时,再送服余一半。
【功用】滋阴益气,固肾止渴。
【主治】消渴一证,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本方治偏于中下二焦之消渴证。治法为滋阴益气,固肾止渴。方中黄芪补气能补助脾气上升,散精达肺;生地助肾中真阴上潮润肺,二药共为君药。山药滋阴固肾,萸肉亦助固封肾关,共为臣药。猪胰子补人之脾脏,为化食之物,为佐药之用。
【讨论】玉液汤治偏于中、上二焦之消渴证,本方治偏于中、下二焦之消渴证。本方用猪胰子治疗糖尿病体现了张氏衷中参西的思想。猪胰子作为治糖尿病的验方在民间广为应用,但猪胰子是否具有治疗糖尿病的作用须进行实验研究来验证。
六、治癃闭方
方2I、济阴汤
【组成】怀熟地一两生龟板捣碎五钱生杭芍五钱地肤子一钱
【功用】滋阴濡润,通利小便。
【主治】治阴分虚损,血亏不能濡润,致小便不利。
【方解】本方治阴分虚损枯耗,气化燥涩,水道不利,而致小便不利或滴沥全无。小便之泌出虽与膀胱、肾脏有密切关系,但同时也需要全身水液运行通畅,三焦、肺、脾胃的功能正常。以上脏腑经络的病变皆可导致小便不利。本病之小便不利为阴虚水道运行失于濡润而致,治宣滋阴濡润,通利小便。方中熟地滋阴润燥为君药。辅以龟板滋阴潜阳,利小便。芍药以行熟地之滞,善利小便,共为臣药。佐以地肤子为向导药,利尿而不伤阴。
【讨论】本方证病位在主水液运行之脏腑经络的阴分,非八正散、五淋散之膀胱、尿道;亦非四苓散水湿壅滞之小便不利。本方与猪苓汤有相似之处,本方重于滋阴轻于利水,而猪苓汤重于利水轻于滋阴。张氏认为水肿、小便不利之证,治疗时不可一味应用利水之品,多用即可伤阴亦可伤阳,所以要针对病因病机从根本调治,如滋阴利水,宣阳化湿,行气利水等,利水药只能作向导用。若阴分虚损,常作灼热,浸至小便不利,积成水肿者,亦应按此法治疗。张氏常用利水而不伤阴的药物有滑石、车前子、自茅根、芦根、生薏米等。
方22、白茅根汤
【组成】白茅根掘取鲜者,去净皮与节甸小根。细切一斤
【用法】将茅根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侯十数分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须臾视其根皆沉水底,其汤即成。去渣温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两三次,使药力相继,周十二时,小便自利。
【方解】茅根鲜者性微凉,味甘淡,性微凉能清热,味甘淡多液,能入胃滋阴以生津止渴,味淡能利小便,其根中空通体玲珑,能宣通脏腑,畅达经络,利周身之水。张氏认为茅根治因热小便不利,积成水肿,有奇效。苇茎、芦根类似茅根,无茅根时可用鲜芦根代之。本证无明显阴虚病机,只有轻微津液不足。
七、治淋浊方
方、23 理血汤
【组成】生山药一两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海螵蛸捣细四钱茜草二钱生杭芍三钱白头翁三钱真阿胶不用炒三钱
【加减】溺血者,加龙胆草三钱。大便下血者,去阿胶,加龙眼肉五钱
【功用】滋肾清热,化瘀止血。
【主治】治血淋及溺血,大便下血证之由热者。
【方解】本方治人体下部出血因于热者,为肾脏因虚生热,热入血室,或热入肠道,血热妄行而致。治宜滋肾清热,化瘀止血。方中重用山药补肾脏之虚为君药。阿胶养血止血;白头翁以清肾脏之热,龙骨、牡蛎以固其滑脱而兼能化其凝滞,共为臣药。茜草、海螵蛸以化凝滞而兼能固其滑脱,芍药以利小便而兼能滋阴清热,共为佐药。如肝移热于血室,加龙胆草清肝泻火。如大便下血,去阿胶,防其滑大肠,加龙眼补脾统血。
【讨论】本证标实本虚并重,治宜祛邪扶正兼顾。白头翁是有张氏特点的用药,其性寒凉,其味苦兼涩,凉血清热。张氏认为其能清肾脏之热,清热之力较强,清实火较盛者。但笔者认为白头翁偏走大肠,治便血较好,治血淋、溺血则有比其更适合的药物,如大蓟、小蓟、白茅根等。本方与小蓟饮子立法有相似之处,皆滋肾凉血清热,。小蓟饮子中用生地、麦冬、滑石、小蓟、栀子,而本方用山药、芍药、阿胶、白头翁。化瘀止血,小蓟饮子中用藕节、蒲黄,本方用茜草、海螵蛸。但本方偏滋肾止血,而小蓟饮子偏于清热凉血。
方24、膏淋汤
【组成】生山药一两大生地切片六钱潞党参三钱生芡实六钱生龙骨捣细六钱生牡蛎捣细六钱生杭芍三钱
【功用】养阴滋肾,收敛固摄。
【主治】膏淋
【方解】膏淋之证,小便混浊,更兼粘稠,便时淋涩作痛,此症由肾脏亏损,暗热内生,肾失封藏,精微外流。方用山药补肾脏之虚;生地滋阴清热,为君药。芡实补虚收摄;潞党参以总提其气化,而斡旋之,共为臣药。龙骨、牡蛎以固其脱,而兼有化滞之用;芍药以清热利便,三者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滋肾,收敛固摄之效。
方25、气淋汤
【组成】生黄芪五钱知母四钱生杭芍三钱柴胡二钱生明乳香一钱生明没药一钱
【功用】升补气化,滋阴利便。
【主治】气淋、
【方解】气淋之证,少腹常常下坠作痛,小便频数,淋涩疼痛。因其人下焦本虚,素蕴内热,而上焦之气化又复下陷,郁而生热,则虚热与湿热,互结于太阳之府,滞其升降流通之机,而成气淋。故以升补气化之药为主,而滋阴利便流通气化之药佐之。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为君药。知母、芍药滋阴清热利小便,为臣药。柴胡升补气化,上焦得开,下焦之气化流通;乳香、没药以流通脏腑气机,活血化滞,三者共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升补气化,滋阴利便之效。
【讨论】涉及气的问题时,不论虚实,皆有气机郁滞,唯轻重不同,
所以需斟酌使用生化流通之品。本方气虚下陷,壅滞于下焦,治疗时即要升补气化,又要通行壅滞。张氏在通行脏腑壅滞时常用乳香、没药,如清金解毒汤中,亦用二药通行肺痈之壅滞。
方26、劳淋汤
【组成】生山药一两生芡实三钱知母兰钱真阿胶不用炒三钱生杭芍三钱
【功用】补肾养阴,固精利尿。
【主治】劳淋
【方解】劳淋之证,因劳而成。其人或劳力过度,或劳心过度,或劳房过度,皆能暗耗真阴。阴亏热炽,熏蒸膀胱,久而成淋,小便不能少忍,便后仍复欲便,常常作疼。故用滋补真阴之药为主,而少以补气之药佐之,又少加利小便之药作向导。方中重用山药补肾养阴为君药。阿胶滋补真阴,芡实益肾固精稍有补气作用,芍药助滋阴且能利小便,知母清虚热滋阴,共为臣药。
【讨论】劳淋多属西医的膀胱颈硬化症、尿道慢性炎症引起的粘膜
萎缩、小膀胱综合症等。常表现为失于濡润而邪气伏留之干涩淋痛的症状,治疗时要以滋阴为主,且不可过用利水药以通便、苦寒药以清热,而致更伤其阴。理血汤、膏淋汤、本方皆以山药为主,因张氏认为三方证皆为肾之虚热暗生,阴虚失于封藏,而山药为滋肾之良药,又为固肾之良品,阴虚小便不利者,服之可利小便;气虚小便不摄者,服之可摄小便。
方27,澄化汤
【组成】生山药一两生龙骨捣细六钱牡蛎捣细六钱生杭芍四钱牛蒡
子炒捣三钱粉甘草钱半生车前子布包-tt
【功用】滋肾固摄,清肺利尿。
【主治】治小便频数,遗精白浊,或兼疼涩,其脉弦数无力,或咳
嗽,或自汗,或阴虚作热。
【方解】本方治肾阴虚,失于封藏,精微不摄,肺、肾尚有伏邪者,应以治肾为主,辅以治肺。治宜滋肾固摄,清肺利尿。方中山药补肾养阴,固摄精微为君药。芍药酸敛固摄;龙骨、牡蛎收敛固摄,兼散结滞,共为臣药。车前子清热利尿清肺,与山药配伍强阴益精;甘草与芍药苦甘化阴;牛蒡子利肺化痰,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则可滋肾固摄,清肺利尿。
【讨论】比较理血汤、膏淋汤、澄化汤。
表3、理血汤,膏淋汤,澄化汤的比较情况
从表3可见,三方在滋肾固摄方面,用药大致相同。那么气淋汤、劳淋汤中为什么不用龙骨、牡蛎收敛固摄呢?笔者认为张氏考虑到气淋有气机下陷,气不宣流的原因,劳淋有阴虚燥涩结滞的原因,所以不用龙骨、牡蛎,以防其加重壅结涩滞。
八、治痢方
方28、燮理汤
【组成】生山药八钱金银花五钱生杭芍六钱牛蒡子炒捣二钱甘草二
钱黄奎钱半肉桂去粗皮钱半,将药煎至数十沸再入
【加减】单赤痢加生地榆二钱,单白痢加生姜二钱,血痢加鸭胆子
二十粒(去皮),药汁送服。
【功用】泻火祛寒,解毒调血,养阴。
【主治】治痢疾,邪气留恋,痢下数日,又治噤口痢。
【方解】痢证多为寒火凝滞下焦,瘀为脓血,留滞不下,而寒火交战之力逼迫之,使之下也,痢下日久,热多凉少,阴分亏损。治宜泻火祛寒,解毒调血,养阴。方中君以芍药调和气血,而止泻痢腹痛。臣以金银花清热解毒,而解肠中之热毒;山药与芍药同用滋阴固下焦气化,亦为臣药。以黄连治其火,肉桂以治其寒;牛蒡子可助金银花清热解毒,且有通行大便之功,共为佐药。甘草与芍药同用苦甘化阴,又能缓急止痛,为佐使药。
【讨论】比较本方与芍药汤。
表4、燮理汤,芍药汤的比较情况
从表4可见,二方立法相似,芍药汤偏于祛邪,本方虽仍以祛邪为主,但加了扶正药且祛邪之力较芍药汤弱。
方29、天水涤肠汤
【组成】滑石一两生山药一两潞党参三钱白头翁三钱生杭芍六钱粉甘草二钱
【功用】清火利湿解毒,调血养阴补气。
【主治】治久痢不愈,肠中浸至腐烂,时时切痛,身体因病久赢弱者。
【方解】本方治湿热蕴积肠道,邪盛留恋,消耗正气之久痢。治宜清火利湿解毒,调血养阴补气。方中芍药调和气血,而止泻痢腹痛;滑石清火解毒利湿,共为君药。山药健脾养阴,收敛固摄;党参性平不热,以助其生机;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三者均为臣药。甘草与芍药合用苦甘化阴,又能缓急止痛,为佐使药。综合全方,共奏清火利湿解毒,调血养阴补气之效。
【讨论】本方由天水散即六一散加味而成。六一散可治湿热导致的泻痢之证,清热利湿而不伤正,此病已赢弱用太多苦寒药恐寒凉郁遏正气,功伐太过,且本病湿热之气较重,故用滑石清热利湿,利小便以实大便。
方30、变通白头翁汤
【组成】生山药一两白头翁四钱秦皮三钱生地榆三钱生杭芍四钱甘草二钱旱三七轧细三钱鸭胆子去皮拣成实者六十粒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化瘀养阴。
【主治】治热痢下重腹痛,及患痢之人,从前曾有鸦片之嗜好者。
【方解】本方治热毒痢疾兼阴伤者。立法为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化瘀养阴。方中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为君药。鸭胆子助白头翁清热止痢;秦皮归大肠经,苦寒性涩,主热痢下重;芍药调行腹中气血,止泻瘌腹痛,三者共为臣药。地榆凉血止血;三七化瘀止血,治肠中溃烂痢下脓血;山药养阴扶正,为佐药。甘草与芍药合用苦甘化阴,又能缓急止痛,为佐使药。
【讨论】本方由白头翁汤减黄连、黄柏,因恐其苦寒伤胃,过侵下焦,加调血凉血止血药与扶正药而成。治素体阴血不足之下痢证,或痢久而肠中腐烂者。其法与仲景治产后热痢之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相似。鸭胆子为有张氏特点用药,其味极苦性凉,为凉血解毒之要药,痢之偏热者,鸭胆子最适合,可清血中、肠中之热,防腐生肌,诚有奇效。
方3l、变通白虎加人参汤
【组成】生石膏捣细二两生杭芍八钱生山药六钱人参五钱用野党参按此分量,若辽东真野参宜减半,至高鼯参则断不可用甘草二钱
[功用】清经热,调腹气。
【主治】治下痢、或赤、或白、或赤白参半,下重腹疼,周身发热,服凉药而热不休,脉象确有实热者。
【方解】本方治外感之热邪,随痢深陷,经腑同病,以经病为主之证。治经证宜用白虎汤,治痢证则宜加通行腹中气血的药物。治宜清经热,调腹气。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善能清热为君药。人参助石膏气化清热,使深陷之邪,消解无余;芍药味酸苦微寒,既助石膏消阳明之经热,又可调大肠之气血,而止泻痢腹痛,为臣药。佐以山药与芍药相配滋阴固下。甘草保护胃气,与芍药合用苦甘化阴,又能缓急止痛,为佐使药。
【讨论】本方与葛根芩连汤皆为表里同治之方。葛根芩连汤为“邪
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为太阳经与阳明腑同病,而本证为太阳表己解,邪入于阳明经、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