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课后题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问题思考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2.材料研读

《旧唐书·李密传》中写所末的社会状况是:“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隋炀帝征发大批劳动力营建东都洛阳,开通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还多次巡游、三次东征,这一系列的徭役和兵役耗费人力、财力无数,影响正常生产活动,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导致了这种状况的出现。

3.课后活动

(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隋炀帝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唐朝诗人罗隐在《炀帝陵》一诗中写道: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3)请查阅资料,并对照右图,分析赵州桥的特点。

这是一道开放题,既可以从科学性方面寻找特点,也可以从实用性、艺术性方面分析特点。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材料研读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2.问题思考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

政治上,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和决策程序,提高行政效率,严格考核官吏;法律上,减省刑罚;经济上,减轻农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课后活动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杜佑《遵典》卷七

(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大门几个月不用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囊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杜甫《忆昔》

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 盛唐气象

1.材料研读

据记载,简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想一想:使用简车的好处是什么?

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2.课后活动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柯巨舰,千轴万艘,交贺往还,昧旦永日。

—《旧唐书·崔融传》

(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

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①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

“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和西部各族的称呼。

②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3)查一查,看看这一时期还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科学技术成就?

这是一道开放题,既可列举教材中写到的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唐朝发明曲辕犁和筒车等科技成就,也可以列举从其他渠道查到的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如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的发明、僧一行测量子午线等。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问题思考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

玄类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尽磨难,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2.课后活动

(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材料,加以说明。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造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一—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养。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出唐朝与阿拉伯地区、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3)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唐朝)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本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应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对唐朝时期世界上其他文明多作了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兴衰亡

1.材料研读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2.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口内画“√”。

( √)皇帝荒废朝政    (    )发生严重灾荒  (   )杨贵妃得宠

(√ )节度使权力膨胀  (   )农民负担过重   ( √ )军队战斗力薄弱

(2)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