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种种未可名状的的隐喻暗藏在作品之中

书画论坛liyu2021-03-28 23:35:16

刘伟: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公派留学美国拉马尔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完成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美术创作项目,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多篇论文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ARTS》等学术期刊。作品被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美国DISHMAN ART MUSEUM等国内外机构收藏。先后师从杨之澜、袁汝波、陈钰铭诸先生,现为陈钰铭水墨家园创作班画家。

个 展:

1、《THE TRUTH OF INK》 DISHMAN ART MUSEUM 美国 休斯顿 2017

2、《一路向心—刘伟中国画作品展》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展厅 2006

参展获奖

1、《寻梦香巴拉》 中国百家金陵画展入选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4

2、《圣光》 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5

3、《在那遥远的地方》水墨彭城·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5

4、《为了忘却的记忆》铁的新四军红色记忆·经典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中国美术家协会2015(国家博物馆收藏)

5、《五号线末班车》 纪念扬州2500周年城庆·丹青扬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入选 中国美术家协会 2015

刘伟——记忆的不确定性

刘伟的写意人物画作品都是以自己的人生背景和心灵历程为主要依托来进行创作的,其特点是他的作品和本人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生存境况以及气质个性非常接近,凭借着对于情感不确定的记忆来进行创作,并力图表现出这种不确定性的多样性。

刘伟的作品多数以现实主义题材为主,不论是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我的中国梦》,还是《民工系列》、《地铁系列》、《记忆系列》、《教室系列》等,都是对现实生活真实的写照,他有一种把生活的现实和艺术的创作融为一体的状态,用笔墨演示着生命的律动,更对现实的记忆进行隐喻的加工,增强对自然生命的精神韵味有种心领神会的觉悟,使其作品流淌出的真挚而强烈的情感魅力。

作为高校教师的他属于学者型的画家,公派留学美国的经历也让他拓宽了中国画表现形式、语言、材料、技法等方面的境域,自由地将当代构成的张力与中国传统抽象造型与写意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更具有开放性和广泛性的表现特征。

例如《记忆系列》作品中的黑、白、灰、方圆、曲直等意味深长的图式,实现了一种感觉与观念的自律性融合,是对现象世界内在本质的观察与归纳。图式结构与非程式化的笔墨语言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些许敏感与智慧。

同时,这种图式又是隐喻的,潜藏在作品内部并主导着创作思路,把内心深处的情绪释放出来,对于投射于图式之中的记忆进行逆向思考,如人生、艺术、现实,并生发出痛苦与欢乐、瞬间与永恒、美好与悲怆的种种隐喻。把种种未可名状的的隐喻暗藏在作品之中。这种隐喻图式中的画理、笔墨与空间结构是象征性的,是需要被观者重新解读的。

总体上讲,刘伟的作品是一种有节制的水墨表现方式,是一种理智的体验,更是走向记忆深处富含隐喻的图式。这种图式有时紧张坚硬和内敛,有时复杂多变,但都是对于的现实世界的情感投射。

—袁汝波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河南大学美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