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回归生活本身,才能理解什么叫做“生意”
导读:人是生活者,而非消费者。根植于生活,根植于美好生活的想象,才是驱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01
“生意”,就是生活的意义
商业为什么能够永续?那些能够持续存活的企业,其持续存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是我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我本人是研究企业的,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大型企业。我发现这些大型企业都因为这六个词——远见、野心、决心、执着、活力、创新——被人们记住,但我不认为这是它们成为大型企业的原因。
它们真正能够成为大型企业的原因在于,它们能够真正理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能够真正理解人们对生活向往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远距离,还是近距离,它们在分享价值。
从这个底层的逻辑去理解,有一句话可以解释——“生意,就是生活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真正地回归生活本身,才可以真的理解什么叫做“生意”。生活是可以不断地持续的,因此商业得以永续,也就有了企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02
人是“生活者”,
而不仅仅是“消费者”
我们去看一个企业,或者去关注一个企业的变化,实际上就是要关注这门“生意”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而我们认知“生意”的核心,其实是经历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
在过去,我们关注的是,如何让顾客拥有更多的东西,我们坚信“更多更好”的理念,大量生产、大量消费。
但是随着商业的回归,我们懂得了一个更重要的道理,那就是我们要清楚自己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生活,我们需要 “这样就好”的理性价值观。
而且,我们还应该告诉自己,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不是最重要的商业逻辑,最重要的商业逻辑应该回归到可持续性。
这是一个认知“生意”的核心改变。
在这其中,有一个特殊的维度——技术。今天,数字技术影响到我们的行为、消费、生活方式,技术到底能做什么?技术真正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价值?
一切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出人类舒适的“生活空间”,让我们的生活空间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能够融入到可持续当中。
如果把技术和人类的生活空间做一个组合,我们可以理解技术的目的:释放人的生活,释放人本身,释放人回归到人类自己的命运和追求当中来。
所以,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人在生活中,不是“消费者”而是“生活者”。
当我们能够贴近生活本身,它的意义和商业本身的可持续性,其实就有了一个根本的基础。
03
最好的产品
都是与人交心的
我和我的妈妈之间有一个关于哈根达斯的故事。
有一年的母亲节,她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广告:如果你爱你的妈妈,请让她在水边住,请带她去吃哈根达斯。然后妈妈就来问我,可不可以带她去吃哈根达斯。她知道住在水边的成本很高,但吃东西应该没有太大问题。我们两个就一起去了哈根达斯店,到店里她才发现原来就是吃雪糕,并且这个雪糕挺贵,她其实是有一点后悔。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整个小区的老人都对我很好,很多老人都跟我打招呼说,你对你妈妈真好。我说,为什么这么说?他们说,因为你带她去吃哈根达斯。原来我妈妈跟所有人讲我带她去哈根达斯,而那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家都没吃过。
最好的产品都是与人“交心”的。一个小小的产品,当把爱承载在产品上,所传递的就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成为我和妈妈之间一个很美好的片段。
我很喜欢日本的产品的表达方式,即产品是一个“赠物”的过程,我们不是卖一个东西给别人,我们应该把爱、惊喜和可靠交给别人。这才是商业真正内在的本质,这也是我们从事商业所应该回归的部分。
04
企业发展的下一个篇章:
融合生活、驱动人类进步
疫情不断地冲击之下,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安全社交距离。在物理空间上,很多东西停了下来,但是生活需要继续。所有在线的交往,在线的商业模式反而变得非常活跃。根本原因是什么?
因为人的生活还是会继续,当人的生活继续的时候,商业就得以永续,那些能够符合和完成人们全新生活状态下需求的企业,反而能够逆势增长。
我们未来的方向到底在哪里?
无论是过去,还在这一次疫情危机,或是面向未来,我们都非常清楚,融合生活、驱动人类进步,是企业发展的下一个篇章。
从世界创造变化的角度来看,商业是人类最具弹性、最具重复性、最为有效的一个机制。当你能真正把商业和生活组合在一起时,你才能真正建立商业本身的内在驱动力量。
如果商业能够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做出根本性的价值创造,商业的永续性也能够被创造出来。
最后我再次用这句话结束本文:生意,就是生活的意义。(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