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与道 庄小雷:绘画与音乐互感而相通
技与道,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蕴含的一对核心的相对相生的概念,这也是艺术创作中不断被探讨的话题,也是千百年来中国艺术家不断在艺术实践中不断要思考的问题。北京画院建院60多年来,一直聚集着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精英画家群体,他们不但是艺术创作的主力,同时也是涵永中国艺术精神、传承绘画技艺的艺术教育力量。这些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与教学实践中,无不在探索和省思技与道的关系问题。
庄小雷
在艺术家庄小雷的绘画中,既能看到对传统的继承与依恋,又有对现代审美的吸收和运用,在他的画作中构建起一种独特的当代山水图式,他总是以宏观的视角和大块面的构成来描绘广袤的山川高原,用他独特的审美来演绎他心中的山水之情。
1985年从解放军艺术学院转至北京画院任专业画家。他的艺术创作之路从进入北京画院真正开启,他一直都在思考中国山水画的创新和探索之路,他走遍了全国各地,他选择了西北高原,他更衷情西北的壮阔和宽广,以绘画表达西北人民乐观、开朗、豪放的情怀。
庄小雷《重返故里》173x91cm 2017年
庄小雷《早春二月》 140x69.5cm 2018年
庄小雷《北京北海公园静心斋》 46x50cm 2019
表达黄土高原的苍茫和壮阔,庄小雷在数十年的实践里探索了很多表现手法。以单笔勾线,用皴法塑造结构,平涂颜色,使整个画面能够更加柔和,有整体感,山体结构以平面和立体相结合,画面节奏感的虚实关系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绘画之外,庄小雷对音乐也情有独钟,他喜欢在家听唱片,也喜欢到剧院和音乐节看演出,无论东方与西方,无论古典乐还是流行乐,庄小雷认为 音乐和绘画是相通的。就像是他笔下陕北土地的广袤、苍茫的画面,与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音乐里的哀伤、深远的旋律很相似。他时常一人独坐,静静地聆听音乐,体会音乐旋律中的喜怒哀乐!
庄小雷认为, 想要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应该永远保持一颗孩童心,保持对新事物的探索,努力创造新事物。
创作中的庄小雷
YC艺术网对话庄小雷
YC艺术网:您能否说一下您是怎样开始和如何学习绘画?
庄小雷:当年文革时期孩子们都在学画画,学音乐。我的父亲也教了好多老战友的孩子画画,当时我也许也是在父亲那里得到最初的艺术启蒙。后来入伍到了部队搞美术宣传,放电影、画幻灯片,70年代进入部队创作组,画部队战史题材作品,主要以版画和连环画为主。直到一九七三年我才正式和周思聪,溥松窗学习中国画儿。
一九七四年我从部队到北京画院进修,那时画院还在交道口沙井胡同的一个四合院内。画家们都挤在一间大屋子里画画,创作条件并不讲究,甚至有几分简陋,但这个普通的院落里真是群贤毕至,那么多名家大师,天天都能见到,你可以随时跑到他们的身后看他们画画儿,那些老画家真是没架子。有一次我把创作的连环画向周思聪老师请教,周老师一幅一幅仔细翻看,表扬我的风景比人物画的好,她说在人物描写中抓住人物的神态是人物画创作的根本,鼓励我在速写上多下功夫。此后,周老师还特地为我的连环画画了水粉画的封面,以资鼓励。溥松窗老师是我学习山水画的启蒙老师,溥老师治学严谨认真,创作一丝不苟。每次求教,溥老师都会给我示范,一皴一染,一木一石,竹林农舍,云翳沟壑,让我真切地领会和掌握了山水画创造的艺术规律和道理,真是让我受益非浅。
今天回想起溥老师的教诲,是那么难能可贵。在当年那些难忘的日子里,我如饥似渴地向前辈老师们学习绘画技巧,治学真谛,能有这样的机缘,我无疑是幸运的。八十年代初我就一直在何海霞的影响下学习,他的传统功底非常深厚,工写皆精,手法多变,尤其青绿山水重彩镂金是他引人瞩目的丰碑。他教学也十分严谨,特别强调对中国山水画的传统笔墨技法和传统写意精神的重要性,教我绘画的技巧,也教我做人的道理。他常说作为一个学生要善于多动脑子,善于学习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后来我从解放军艺术学院转业正式进入了人才济济的北京画院, 从这里开始,我走上了永无止境的学艺之路。
庄小雷《冬阴散雪》 140x69.5cm 2018年
庄小雷《孤山远逝》 139x69cm 2018
庄小雷《静寂幽邃》 139x69cm 2018
YC艺术网:首先我很想知道,您的绘画创作理念是什么?
庄小雷:济慈所说:美即是真,真既是美。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他善于描写景物和自然现象,经过他描写的自然景物和事物外相,能给人充分的遐想空间,并融入其中。他用他独特的写作技巧追求思想境界之美。席勒却认为“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活的形象“。席勒干脆将审美的活动称作“游戏“。正如宋人的诗;芙蓉花发满江红,尽道芙蓉胜妾容,昨日妾从堤上过,如何人不看芙蓉?
当然绘画必须谦恭地寻求画面的美感,歌德主张,美是一种本原现象,事物的构造符合他的目的,才显得美。美必须是诉诸感官的。如何创造美呢?如何才能避免画出平庸之作呢?首先是构思和立意。风格上必须显示绘画独一无二的创造性,首先建立专精的技巧。即:我们所认为的伟大的艺术总是力图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审美的享受的,而是给我们更多的东西,有着更多的意义,因为好的的艺术作品从来不满足于把装饰生活作为它的根本,它是力图改善生活的。打破传统的表现手段,形式和布局对于一种新的风格来说是必要的。
创作中的庄小雷
庄小雷写生
YC艺术网:北京画院的教学是师傅带徒弟形式,您在教学中的侧重点是什么?
庄小雷:1957年北京画院成立时的三个方针是研究、交流、培训,教学培训也是我们画院每个画家的责任和义务。我在画院教学多年,对于教学我是个很严格的人,我对知识掌握应该说比较准确,所以我总是把所知道的东西讲的一清二楚,我的教学所涉及的全部都是“技术”。很多学生不注重基础练习,基本功是在学习中唯一令人感到枯燥和乏味的, 很多学生意识不到结构和造型的重要性,结构和造型可以说对于学习中国绘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笔墨是中国画存在的依据,它即是指中国画使用的毛笔,墨汁和宣纸,也指由笔和墨的媒材发展出来的运笔用墨的技巧发展出来的特定的一种形式。以山水画中的笔法的运用,点法,皴法,勾线法等不同类型的形式来概括自然物象。山水画中的墨法运用,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等,即丰富了表现力,又拓宽了多种技法的组合。这些都是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和提炼的经验。
学生一定要在前人成熟的艺术形式的语汇中加以掌握。尤其是临摹古人的作品,我们应该深入地学习古人经典的,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在学习临摹先贤的名作中,逐渐掌握传统的技法程式和对中国画传统写意精神的继承。因为20世纪以来中国画坛过分强调写生、轻视临摹,致使现代中国画除了写实能力都很强,在笔墨的写意精神上,较之中国古人的“逸笔传神” “形神兼备”最本质的中国画的精神内核没能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对传统的继承重要的是传统的中国画写意精神的继承,中国画写意精神表现在写意的造型的法则中,表现在笔墨的语汇上。
最终还是以“画艺”来代替“技术”一词,换言之,一切技巧必须为笔墨上所呈现的画面表现服务,而不能沦为对于笔墨,结构这些技术指标的追求。我要说,仅仅靠学习是得不到成为画家的那种天赋的,中国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庄小雷《山境过清》139x69cm 2018年
庄小雷《西山日薄》 173x90cm 2018年兴墨书法www.68jiameng.com/special/xingmopc.html
庄小雷《乡村小学校》?234×121cm?2017年
YC艺术网:您不认为画家的作品也是表现时代吗?
庄小雷:并不是直接表现的。当然,五、不六十年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艺术家的反应和艺术作品的变化,可以看到这是新中国美术开始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那个时期的画家们,像钱松岩,白雪石,石鲁一大批画家都是以最真诚的热情来创作的。那这批画家是被时代绑架了的吗?,他们是违心的创作吗?我认为他们不是的,我觉得他们更纯粹。李可染的作品《万山红遍》有时代的烙印,但在艺术创作上,刻画写实,描绘细腻,用笔苍劲,虚实相间,是按照绘画的基本艺术规律来解读的。
YC艺术网:您很喜欢西洋古典音乐,能谈一谈音乐和绘画的关系吗?
庄小雷:我从事的绘画和我的嗜好音乐是可以相辅相成的,虽然音乐对绘画表现手法本身并没有很直接的借鉴,但可以说它们能够视听相通,音画互感,音是“耳得之而为声”,画是“目遇之而成色”一个是无形无相的听觉艺术,一个是有形有相的视觉艺术,却在艺术家的手里互感而相通。音乐和绘画可以说出那些无以名状,传达出未知之物。绘画和音乐是那么相通,音乐的主题、旋律也就是绘画中的虚实和节奏。绘画和音乐一样都是最纯粹最精神的东西,而它们都是表现创作者内心的世界。还有很多作曲家为绘画而谱写音乐,最著名的例子或许当属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上的图画》,一个展览会的绘画给于作曲家的灵感与启发,作曲家使用配器和旋律来描绘他所理解画作的一种新的可能性,而正是这种想象,使得展览会的画作变成了“音”而跃然于我们的“耳”际。正如贝多芬的音乐像李可染的绘画,庄严宏伟而厚重。莫扎特的音乐像傅抱石的绘画,飘逸优雅而洒脱。
YC艺术网:您对写生有什么要说的吗?
庄小雷:“师法自然”自古至今的名言,大自然是老师。写生是感受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发现,寻找创作的内容和灵感,发现自然后面的世界,寻找内容和形式的最佳结合点。古人基本不对景写生,他们到大自然中去静观,用心体会,画的是心中的风景。当今作为学生,写生课是必不可少的,写生和临摹都是学习的必要手段。作为我们从事专业的美术工作者来说也不可少的,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写生,写生是直接面对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绘画方法,一般来说写生分两种,一是为创作搜集素材,二是带有创作性的直接描绘自身对自然的认识和感悟,这种写生形式的构图都属于西洋透视法,而古人的画作都是散点透视法。
庄小雷《北京北海公园》 45x50cm 2018年
庄小雷《北京北海公园一角》 46x50cm 2019
庄小雷《北京东岳庙》 46x50cm 2019年
庄小雷《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46x50cm 2019年
记得早先第一次去体验生活去写生,还是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时,去了长江三峡和神农架,长江的大山大水。在我们的生活中,自然界永远伟大,有魅力并且保持新鲜。自然界是一座关于形象、色彩、节奏的永不消逝的宝藏,是所有事物永恒变化和不断发展的存在方式,是一切的源泉。一片新的风景是多让人兴奋啊!沟壑间的平林,麦田里的云雀,山梁上的落霞,这些美丽的景致,真让人难忘。
YC艺术网:在您的创作中表现西北风格的作品很多,如何一种感受?能谈谈吗?
庄小雷:“黄土情”一直是我山水画创作的主题,辽阔无垠的西北高原壮阔宽广,西北人民乐观,开朗和豪放的性格,都能打动我的心灵。我的绘画里表现黄土高原时,采用了单笔勾线,用皴法塑造结构,平塗颜色,令整个画面的风格变得更加柔和而明快,此外,扬-抑的主题也处理得更有对比性,山体的结构以平面和立体相结合相对应,使节奏更富有生机。树木的刻画,姿态各异生动有致。并没有着意去刻画孤寂迷茫之感,画面处理得更加趋于安宁和谐的气氛。大胆地舍去局部细节的描写,求稳求整,略加夸张变形,景观空间层次也不作过多地强调,而是使之平面化,淡化体感。这种手法使事物的个性特征就更突出,用轻快的颜色来赞美它的俊秀,用苍劲的笔触诉说它的悲荒,四季之景各领风骚。正如歌德的一句名言,即“艺术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艺术”。
YC艺术网:哪位前辈大师对您影响比较大?
庄小雷:我从李可染,何海霞,傅抱石和谢稚柳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不拒绝向任何人学习,而且我比较善于学习,只要见到好的东西我都会立刻学习。即使我没能有机会和大师见面,听他们的教诲,在画展上,在画册和书本上见到过,看到好的东西我绝不放过。我学习它,是为了掌握它。我研究它,是为了扩充它,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新的东西。
庄小雷《北京香山碧云寺》 45x50cm 2018年
庄小雷《北京香山见心斋》 45x50cm 2018
庄小雷《北京颐和园豳风桥》 46x50cm 2019年
庄小雷《北京颐和园佛香阁》 46x50cm 2019年
YC艺术网:您认为艺术创作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庄小雷:如果想要成为好的艺术家,理所当然的,接触新事物,保持对新事物的探索,创造新事物,这才是一个艺术家该做的事,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
YC艺术网:您能否告诉我如何区分好的和不好的作品?
YC艺术网:不画画的时侯您都做什么?
庄小雷:音乐可以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听唱片和听现场演出,古典和流行都听。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经常会有很多的好演出,每年秋季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也是音乐爱好者的盛会。我最喜欢的浪漫时期音乐家是贝多芬、莫扎,肖邦、舒伯特,当代的有坎切利。
YC艺术网:能谈谈技与道的关系吗?
庄小雷:技是手段是形式,道是目地是內容。这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在中国绘画中笔墨是作品情感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内容与形式又是相互结合的统一,相互转化,互相包容。正如黑格尔指出的:“内容非它,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它,即内容转化为形式”。
(视频:蔡春伟 张凯 侯宇博 文字:刘倩 佟欣鑫)
庄小雷《北京长陵》 46x50cm 2019
庄小雷《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 46x50cm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