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学记‖049. 三类分身息苦轮

笃学记‖049. 三类分身息苦轮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十七

前五识颂

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

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

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

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

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

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

“三类分身息苦轮”,“三类分身”都是属于化身。佛有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如如不动的本体,报身也就是我们的肉身,化身就是“分身”,一个佛菩萨可以有无数化身,所以才可以“千处祈求千处应”。

报身,在“圆明初发成无漏”的时候就会转化,变成大圆镜智无量功德庄严的无漏的境界。也就是说,不仅前五识转了,肉身,也会转化。相比之下,法身易证,报身难转。我们平时听说的 “言下顿悟”,大致可以说悟到了法身清净的一面,但这个肉身也就是报身却未必转得了。转化之后,有的炁化,就像道家传说中的神仙,显隐自如。还有的留下不朽肉身,比如六祖。
但是,一般我们看到的佛菩萨、神仙,都是他们的化身,也就是分身。道家的神仙,有的是炁化身。
在佛家,佛菩萨不能用庄严报身来度化众生,到了这个境界,我们众生和他不能接触,就像太阳,你离不开,但却不能距离太近。佛菩萨要到凡夫世界来度众生,会另外变化出无数身体,就是化身。
三类化身,就是所度化的众生有三类,所以佛为这三类众生现出不同的化身,所以也就称为三类化身。一是内凡位的大菩萨,已经近于圣位,他所见到的佛,高大如须弥山,这是一种化身;二是外凡位的菩萨,和一般发菩提心的人天,声闻,这些人所见到的佛是丈六的老比丘,就是丈六金身佛像,这是一类化身;三是随类化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度之,可能现出一个在家人,也可能现出比丘尼,也有官宰身、龙身、阿修罗身等等,用种种不同的形像,教化一切众生,即随类化身。
佛的大悲心,化出这三类分身来“息苦轮”,熄灭一切众生的苦恼。“苦轮”,形容众生的苦恼,就像车轮转动,周流不息。在六道轮回中,一时人间,一时天上,转眼地狱,忽高忽低,忽升忽沉,流转不停。佛菩萨有三类化生,所以所有境界都可见佛、闻法、修学圣道,息灭苦轮。
这些事情都是前五识的成所作智所做的事情。佛本身无量功德已圆满,做这些事,只是佛的后得智,成所作智来做。
“成所作智”,即成佛所应作之事,其事即“三类分身息苦轮”。(公众号:潜真堂)
既然是成佛之后才有的智慧,那么为什么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王等等大菩萨也有无数分身来教化众生呢?我想,因为这些大菩萨其实早已成佛,只是为度众生才显示菩萨相,行菩萨道。
有些方法,通过修炼也能获得分身、化身。比如孙悟空就可以有分身法,也可以通过嚼碎毫毛,变成千万个小行者,但我想,这些分身、化身与佛的化身在形质、能力、数量等方面肯定有很大不同。比如,分身法有时需要借助一个物体,而且会受到一些影响。
在《西遊记》五庄观一回中,镇元大仙要鞭打孙悟空用柳树变成的化身,“及打到行者,那行者在路,偶然打个寒噤道:'不好了!’三藏问道:'怎么说?’行者道:'我将四颗柳树变作我师徒四众,我只说他昨日打了我两顿,今日想不打了。却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收了法罢。’那行者慌忙念咒收法。”
此外,行者毫毛变成的化身很轻,怕火烧等等,虽然是化身,仍然有其物体本来的特征。
至于其他还有何不同,我就不知道了。
(0)

相关推荐

  • 南懷瑾老師講:法身、化身、報身

    前言 禪宗的精神是什麼? 常言所說的 「法身.化身.報身」 又是什麼? 本期,讓我們翻閱<禪學講座>下 看看 南老師怎麼講: 「法身.化身.報身」 禪宗的起源 禪宗的起源,是從釋迦拈花,迦 ...

  • 紫觉神系体系架构(二)

    " 在没有体证前,先分清这些概念. 有助于你没那么偏颇的认知这一切. 也只有这样, 你的心态才是近于中道的. 而不是偏颇偏执的. 这样一个中正的心态, 对于修行而言,真的很重要. 圆融的明理 ...

  • 笃学记‖060. 如来现起他受用

    笃学记|060. 如来现起他受用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八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 ...

  • 笃学记‖064. 渊深七浪境为风

    笃学记|064. 渊深七浪境为风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三十二 第八识颂 性惟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熏持种根 ...

  • 笃学记‖066. 普照十方尘刹中

    笃学记|066. 普照十方尘刹中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三十四 第八识颂 性惟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熏持种根 ...

  • 笃学记‖057. 恒审思量我相随

    笃学记|057. 恒审思量我相随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五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 ...

  • 笃学记‖056. 八大遍行别境慧

    笃学记|056. 八大遍行别境慧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四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 ...

  • 笃学记‖055. 随缘执我量为非

    笃学记|055. 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三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 ...

  • 笃学记‖054. 带质有覆通情本

    笃学记|054. 带质有覆通情本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二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 ...

  • 笃学记‖052. 动身发语独为最

    笃学记|052. 动身发语独为最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 第六识颂 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 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动身发语独为 ...

  • 笃学记‖053. 观察圆明照大千

    笃学记|053. 观察圆明照大千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二 第六识颂 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 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动身发语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