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
要点提示● 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eGFR评估(B)● 有效的降糖治疗、血压控制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A)● 对糖尿病伴高血压且UACR>300 mg/g或eGFR<60 ml·min-1·(1.73 m2)-1的患者,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A)● 对伴高血压且UACR 30~300 mg/g的糖尿病患者,推荐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B)● 推荐糖尿病肾病患者每日蛋白摄入量约0.8 g/kg,开始透析者蛋白摄入量适当增加(B)● 对eGFR<30 ml·min-1·(1.73 m2)-1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积极准备肾脏替代治疗(A)慢性肾脏病(CKD)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CKD。我国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现已成为CKD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260-261]。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程、血压、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血脂、尿酸、环境污染物等[262-265]。诊断主要依赖于尿白蛋白和eGFR水平,治疗强调以降糖和降压为基础的综合治疗,规律随访和适时转诊可改善糖尿病肾病预后。(一)筛查确诊2型糖尿病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筛查,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肌酐(计算eGFR)。这种筛查方式有助于发现早期肾脏损伤,并鉴别其他一些常见的非糖尿病性肾病。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5年后才会发生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即可伴有糖尿病肾病。成本效益分析显示在我国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中进行糖尿病肾病筛查可节省医疗费用[266]。有研究显示我国早发2型糖尿病(即40岁之前诊断)患糖尿病肾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晚发2型糖尿病[267]。(二)诊断糖尿病肾病通常是根据UACR增高或eGFR下降、同时排除其他CKD而做出的临床诊断。以下情况应考虑非糖尿病肾病并及时转诊至肾脏专科:活动性尿沉渣异常(血尿、蛋白尿伴血尿、管型尿)、短期内eGFR迅速下降、不伴视网膜病变(特别是1型糖尿病)、短期内UACR迅速增高或肾病综合征。值得注意的是,视网膜病变并非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必备条件。病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病因难以鉴别时可行肾穿刺病理检查,但不推荐糖尿病患者常规行肾脏穿刺活检。推荐采用随机尿测定UACR。24 h尿白蛋白定量与UACR诊断价值相当,但前者操作较为繁琐。随机尿UACR≥30 mg/g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在3~6个月内重复检查UACR,3次中有2次尿蛋白排泄增加,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即可诊断白蛋白尿。临床上常将UACR30~300mg/g称为微量白蛋白尿,UACR>300 mg/g称为大量白蛋白尿。UACR升高与eGFR下降、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UACR测定存在较多影响因素,如感染、发热、显著高血糖、显著高血压、24 h内运动、心力衰竭、月经等,结果分析时应考虑这些因素。推荐检测血清肌酐,使用MDRD或CKD-EPI公式计算eGFR(参考http://www.nkdep.nih.gov)。当患者eGFR<60 ml·min-1·(1.73 m2)-1时,可诊断为GFR下降。eGFR下降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近期来自中国的研究显示轻度的eGFR下降即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268]。糖尿病肾病诊断确定后,应根据eGFR进一步判断CKD严重程度,见表12慢性肾脏病(CKD)分期。CKD分期肾脏损害程度eGFR[ml·min(1.73m2)-1]1期(G1)肾脏损伤伴eGFR正常≥902期(G2)肾脏损伤伴eGFR轻度下降60~893a期(G3a)eGFR轻重度下降45~593b期(G3b)eGFR中重度下降30~444期(G4)eGFR重度下降15~295期(G5)肾衰竭<15注:eGFR,预估肾小球滤过率,肾脏损伤定义,白蛋白尿(UACR≥30mg/g),或病理、尿液、血液或影像学检查异常。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KDIGO)指南建议联合CKD分期(G1~G5)和白蛋白尿分期(A1期:UACR<30 mg/g,A2期:UACR 30~300 mg/g,A3期:UACR>300 mg/g)描述和判定糖尿病肾病的严重程度[269]。例如,当糖尿病患者eGFR为70 ml·min-1·(1.73 m2)-1、UACR 80 mg/g,则为糖尿病肾病G2A2。(三)治疗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合理控制体重、糖尿病饮食、戒烟及适当运动等。2.营养:推荐蛋白摄入量约0.8 g·kg-1·d-1,过高的蛋白摄入(如>1.3 g·kg-1·d-1)与蛋白尿升高、肾功能下降、心血管及死亡风险增加有关,低于0.8 g·kg-1·d-1的蛋白摄入并不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已开始透析患者蛋白摄入量可适当增加。我国2型糖尿病伴白蛋白尿患者维生素D水平较低,补充维生素D或激活维生素D受体可降低UACR,但能否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尚有争议[270-271]。蛋白质来源应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必要时可补充复方α-酮酸制剂。3.控制血糖:有效的降糖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推荐所有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合理的降糖治疗。有研究显示,SGLT2抑制剂有降糖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149],GLP-1受体激动剂亦可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272]。部分口服降糖药物需要根据肾脏损害程度相应调整剂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优选从肾脏排泄较少的降糖药,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宜采用胰岛素治疗。4.控制血压:合理的降压治疗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推荐>18岁的非妊娠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对伴有白蛋白尿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可能获益更多[260]。舒张压不宜低于70 mmHg,老年患者舒张压不宜低于60 mmHg。对糖尿病伴高血压且UACR>300 mg/g或eGFR<60 ml·min-1·(1.73 m2)-1的患者,强烈推荐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对于这类患者,ACEI/ARB类药物不仅减少心血管事件,而且延缓肾病进展,包括终末期肾病的发生[260]。对伴高血压且UACR 30~300 mg/g的糖尿病患者,推荐首选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对于这些患者,ACEI/ARB类药物可延缓蛋白尿进展和减少心血管事件,但减少终末期肾病发生的证据不足。对不伴高血压但UACR≥30 mg/g的糖尿病患者,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可延缓蛋白尿进展[275],但尚无证据显示ACEI/ARB可带来肾脏终点事件(如终末期肾病)获益[276]。有研究显示双倍剂量ACEI/ARB类药物,可能获益更多[273]。治疗期间应定期随访UACR、血清肌酐、血钾水平,调整治疗方案。用药两个月内血清肌酐升高幅度>30%常常提示肾缺血,应停用ACEI/ARB类药物[277]。临床研究显示在血清肌酐≤265 μmol/L(3.0 mg/dl)的患者应用ACEI/ARB类药物是安全的。血清肌酐>265 μmol/L时应用ACEI/ARB类药物是否有肾脏获益尚存争议[277-278]。对不伴高血压、尿UACR和eGFR正常的糖尿病患者,ACEI/ARB不能延缓肾病进展[279],且可能增加心血管风险[280],不推荐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进行糖尿病肾病预防。ACEI和ARB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类似,考虑到高钾血症和eGFR迅速下降风险,不推荐联合使用ACEI和ARB类药物。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降低尿蛋白、延缓eGFR下降,但其存在升高血钾风险,且是否有肾脏终点事件获益尚需进一步验证[281]。微循环扩张剂、抗纤维化类药物、中药抽提物对糖尿病肾病的长期作用有待验证。5.透析治疗和移植:当eGFR<60 ml·min-1·(1.73 m2)-1时,应评估并治疗潜在的CKD并发症;<30 ml·min-1·(1.73 m2)-1时,应积极咨询肾脏专科,评估是否应当接受肾脏替代治疗。透析方式包括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有条件的患者可行肾移植。6.纠正血脂异常:见调脂治疗章节。(四)随访与转诊1. 随访:所有患者需每年检查UACR、血清肌酐、血钾水平。3~4期的患者需密切随访CKD相关的代谢紊乱,如维生素D、血红蛋白、碳酸氢盐、钙磷代谢、甲状旁腺激素等。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确定患者的随访频率[269]。2. 转诊:出现下述情况的糖尿病患者应转诊至肾脏专科:糖尿病肾病进展至4~5期,考虑肾脏替代治疗;出现CKD相关的代谢紊乱,如贫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代谢性骨病、难治性高血压等;临床考虑非糖尿病肾病,如eGFR短期内迅速下降、蛋白尿短期内迅速增加、肾脏影像学异常、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等。有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 4期即开始咨询肾脏专科可以显著降低诊疗费用、提升医疗质量、延缓透析时间[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