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被开颅后还能清醒交流 顶尖三甲的医生怎么开“历史倒车”?

在麻醉诞生之前,手术现场堪比刑场,清醒着的病人各种惨叫。忍受疾病折磨,还是选择手术治疗,是一种艰难的抉择。麻醉诞生之后,一觉醒来,病灶已经切除,毫无感觉,成为常态。可最近,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在为11岁的平平做开颅手术时,竟让其苏醒着,还要边手术边聊天。堂堂的国内顶尖三甲,怎么会开“历史的倒车”呢?

怪事一桩:平平被开颅且能正常交流 但没有惨叫
▲▲▲

医生: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几岁了?

患儿:平平,11岁。

医生:来,竖起右手大拇指……非常棒,来握一握右手,对,很棒……

这是日前发生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的一幕。手术台上的平平已被开颅,且能正常交流互动,但没有惨叫声。主刀医生则一边与平平互动,一边为他切除已经兴风作浪10余年的癫痫病灶。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主刀医生和麻醉医生 真的好难啊!
▲▲▲

平平是一位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此前已经尝试多种治疗方式,都未能奏效。多年来,因频繁严重的抽搐,平平出现了下肢畸形。

经过认真讨论,神经外科主任李昊教授决定对患儿实行“术中唤醒”麻醉下致痫病灶切除术。为确保手术安全,术前多次跟患者家属沟通,让平平和妈妈详细了解术中唤醒的流程,并排解孩子的紧张和恐慌情绪。

所谓术中唤醒,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过多次唤醒患者,边观察患者反应,边快速判断即将切除的部位是否会影响到功能区、边精准切除病灶,同时最大程度保护正常大脑。

这一操作,不仅主刀医生好难,麻醉医生的挑战也很大。麻醉既要让患者感觉不到疼痛,又要让患者保持清醒,对麻醉要求很高,对麻醉剂量的把握,需要非常精准。

日前,在麻醉科主任王炫带领下,在庄培均、贺琳副主任医师的保驾护航下,历时5小时,神经外科主任李昊、副主任医师赵瑞共同主刀,为患儿切除了癫痫病灶。

术后,平平能顺畅地进行语言表达。经过一周的复观察,平平目前已能下地行走,肢体活动也恢复了,困扰多年的癫痫发作,得到了有效控制。

李昊教授坦言,在“唤醒手术”中,定位和保护语言“功能区”难度很大。脑部血管组织复杂,患儿清醒状态下稍有躁动,都可能导致手术伤及重要血管以及功能区域。所以需要相当的镇静深度,而太深的麻醉势必又影响患儿意识,难以完全配合医生,使得术中唤醒失去意义。

术中唤醒技术,一个词形容,那就是“精准”,再加一个词,就是“高精尖”。据悉,目前,国内仅有少数成人医疗中心开展了术中唤醒神经外科手术,鲜有尝试儿童患者。

世界因有医生才更美好
▲▲▲

医学进步,无疑让更多的人绝处逢生。感谢这些掌握“高精尖”技术的医生,给生活在黑不见底的疾病深渊中的人,带去光明,生活变得美好起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