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诗眼

诗眼
过去的诗论家把诗句中这一个用得精辟的字称做“诗眼”。诗眼指的是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以一字为工。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由于有了这个字词或句子,而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称为一篇诗词的眼目。诗眼的获得,需要提炼字句,务必要使提炼的字词和词句,最能表现特定的生活情景,能最充分、最真切地表达诗人对这些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而且这样的词句,要在诗词的关键部位,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前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诗眼在诗中既可以是一个字,也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或一联,也可以是一段。就是指上面经过反复锻炼出来的好字好词好句。以单个字为诗眼的,如《红楼梦》作者中借香菱之口说:

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的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还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馀’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这里很形象说明了炼字与诗眼来,的确“孤烟直”、“落日圆”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圆”表现落日浑厚之美,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则给人以苍茫之感。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这“直”和“圆”正是该诗的诗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有诗眼,词亦有眼,张炎说:“词中有生硬字面,用不得,须是深加煅炼,敲打得响,方得诵歌妥溜,始称本色语。如方回、梦窗,皆善於用字者,多於李长吉温飞卿中来。然则字面亦词中之起眼处也。”况周颐说:“黄东甫《柳梢青》'花惊寒食、柳认清明。’'惊’字'认’字,属对绝工。昔人用字不苟如是,所谓词眼也。”“党承旨《鹧鸪天》:'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潇洒疏俊极矣。尤妙在上句'窥窗’二字。窥窗之月先已有情。用此二字,便曲折而意多。意之曲折,由字里生出,不同矫揉钩致,不坠尖纤之失。”(《蕙风词话》)“窥窗”二字即“词眼”。

柳梢青

宋·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炼句

再说说炼句。刘坡公说“作诗最重句法,一句不妥则全诗皆弱,一句不炼则全诗皆涣。盖以一诗之中,妙在一句为诗之根本,根本不凡则枝叶自茂。故欲全诗有精彩,句法不可 不讲究也。”这是说得很有道理的。由两个或三四个字给成一个词,由几个词组成一个句子,所以有炼字也就有练词炼句。上面说了,炼字是拣最准确的最恰当的字眼,那么练词或炼句是练什么呢?练词很少单独提,实际上包含在字句之内。炼句就是要注意一个句子的句法、音韵、节奏,节奏包括徐疾并通过节奏所传达的情绪。炼句要务新求变,翻出新意,提高境界。实际上炼字练词炼句或练联是同时进行的,不能割裂开来看。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炼句更比炼字练篇更重要。为什么呢?因为句子就象三维中的线,承带字词组成全篇,句子不同于单个的字句、词,他单独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构成了一个单独的意思单元,甚至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意义。这样讲,似乎会觉得抽象与枯燥,我们试举前贤的作品看,杜诗“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曲江二首》)大家反复读一下,体味一下他的节奏气韵。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一联,单独每一个字可以独立,合起来就传达了大量的丰富的意思。我们说一个句子一般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初写的人,能顺利地表达就不错了。稍微熟练点的可以表达两层三层,而前贤可以从一句里味出几层,就象桂林的九马画山,一般人只能看出两三匹马,厉害的可以看出五六匹,而最厉害的可以看到九匹。后来的义山就深受杜法影响。如“重吟细起真无标,已落犹开未放愁。”(《九成宫》)清朝黄景仁的“不禁多病聪明减,讵惯长闲意气消。”“千载后谁传好句,十年来总淡名心。”(《言怀》)
朱玉《清邃阁论诗》说:“古人诗中有句,今人诗中更无句,只是一直说将去,这般诗,一日作百首也得。”
炼句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安排句子的句式结构,上面所举的杜、李、黄诗,就是很注意句式结构的。我们说对仗的时候说到,对仗实际上是句式结构的相同,这是在一联里面,但在邻句里面,也力避句式结构相同,这也是炼句的一个重要任务。哪怕只是一个词组的相同也不行,古人就有齐平之说。炼句的时候,有时讲究倒装,如杜甫“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如果按平常的意思去理解,会被老杜弄糊涂的,其实正常的表达当读成“鹦鹉琢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正读当为“频繁三顾天下计,开济两朝老臣心”等等,不胜枚举。这些倒装有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音律方面,一是句式结构,与邻句避免平齐之类。如《蜀相》一首,“频繁”“开济”与上联是“映阶”“隔叶”与下联的“出师”“长使”就会平头,这样结构一调整救了三联,让整首活了。
前面说过的诗眼,多指一字或一词,也有以句为诗眼的如陆机《拟明月何皎洁》:“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赴洛道中》:“虎啸深涧底,鸡鸣高树巅。”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混《游西池》:“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等等,都是练的句,都是诗中的眼。古人说山无常貌,水无常势,便是炼句的要点,桃红柳绿,山青水秀,第一个人写出来应该是奇才,好句子;第二个人跟着写出来便成了庸才,因为是抄袭,人云亦云,陈词滥调,全无新意了。
如果听上面这样一说,大家会不会觉得炼字炼句很玄?其实,说穿了,一点都不玄,所谓炼字就是在很多同类同意的字中拣一个最准确的字,这个字不单要求准确,还最好要不习用即避生。另外要注意尽量的雅,尽量的清,一些浅薄、俚俗的字应尽力避开。炼句就是让句子能准确传达诗意,在全篇起到传神的作用。刘勰提出炼字的几个注意点,可供我们参考:“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什么意思?诡异就是怪异字,生僻字,古怪字;联边就是同偏旁字,他同时指出“如不获免,可至三接,三接之外,其字林乎!”万不得已,可以三接,之外则被讥为字林;重出就是重字,刘勰指出:“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但是同时有权变的方法:“若两字俱要,则宁在相犯。”单复指字形,字有简繁,太繁太简的放一起破坏整体美感,这主要是指书写状态,这与现在关联不大了。叶梦得对炼字炼句提出一个标准,他说:“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牵率排比处。”他并举了王安石“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南浦》)“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北山》),说:“读之初不觉对偶”“但见舒闲之态耳。而字字细考之,若经隐括权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可见他的意思也是虽经锻炼,但要看不出痕迹,上面说的要化!
别人还提到一个独门秘方:取前贤作品,将关键字(如我们常说的虚词部位)遮住,然后按我们自己的体会补上,然后反复与前贤进行比较,再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用,我们为什么就想不到,这样长期的锻炼,对我们以后的创作不无裨益。
炼字炼句虽然重要,练意更重要。什么叫练意?“极无两致”“尽不可益”而已。一首诗中不可能有两个中心(重点),重点所在点到为止,不可恋恋不舍,此练意之所在。

作者简介

李汝启,网署小石源主人,一九六四年生于萍北石源,一九八四年毕业于赣南医学院。二00三年创办栗江医院。爱好传统文学,有《小石源集》、《小石源文集》、《萍乡历代诗汇》、《韵藻管窥——中国传统诗歌创作漫谈》、《医藻管窥——李汝启医学论文集》等。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江西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江右诗社社员、《江右风雅》执行主编、萍乡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上栗县诗词学会会长、上栗县楹联学会会长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