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查 | 宁夏枸杞:娇容神曦映朝霞

  编前语

  枸杞作为宁夏九大产业之首,领衔发展之路,但细心的人们发现,官方公布的全区枸杞种植面积,自去年以来由过去的100万亩直接降为35万亩。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逆发展”?枸杞种植面积“腰斩”背后,产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六大优势”奠定发展高地

  世界枸杞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

  农历正月十六,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在沉寂了大半个月后开门迎客。该中心是全国枸杞集散中心,去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级枸杞交易市场。“2020年,市场的交易量8.12万吨,销售额26.88亿元,其中深加工产品占20%,枸杞原浆产品很受市场青睐,预计今年的市场行情好于去年同期。”市场负责人李鹏说。

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宁夏日报记者  杨志挺 摄

  目前,中宁县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12.8万亩,干果产量4.1万吨,枸杞产业综合产值102亿元,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10.4万亩。该县有枸杞加工流通企业120家以上,从事枸杞产业人员达12万人,农民人均来自枸杞产业的收入3600元,形成了多项深加工优势产品,走出了一条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近日,一大早,海原县金红园枸杞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武军就接到了浙江老客户吴老板的枸杞订单。只是供不应求,他已断货了。

  海原县近年稳步推进枸杞产业发展,种植面积达5.8万亩,年产值2.8亿元,带动2.3万户9.6万人实现枸杞人均年收入2900元。目前,全县共有规模枸杞种植制干销售经济组织10余家,年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

  走进贺兰工业园区百瑞源股份有限公司电商部,只见一派热闹景象,4个直播间同时进行直播带货。

  “去年公司电商销售额3000万元,今年销售额预计突破1亿元。”该公司营销总监张国旺告诉记者,百瑞源通过扩充运营渠道、开发趋势货品、启动新媒体运营及用户运营,销售额同比增长65.6%,在去年受疫情影响的大背景下,品牌实现了线上运营以来历史最好成绩。

百瑞源电商工作人员在直播带货。宁夏日报记者  张晓慧 摄

  连日来,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东永固村党支部书记张健,带领村干部忙着落实枸杞产业整村推进项目,计划打造枸杞示范庄园,建设枸杞特色农家乐、民宿、枸杞小院、枸杞乐园等休闲旅游设施。

  同心县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有机枸杞连片种植基地,14万亩连绵不绝。

  有着7000多亩枸杞种植面积的宁夏润德庄园位于河西镇同德村。该村是一个移民村,安置着6000多名移民。润德庄园每年采摘高峰期,用工达到3000人次,群众每年获得劳务费等收入高达2000多万元。

  “精准滴灌施肥,亩均年用水从原来的400多吨减少到现在的128吨,彻底解决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问题,降低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何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何学礼介绍。今年,原州区引进包装生产线,大面积发展菜用型枸杞。除了冬季外,春夏秋三季皆可采摘枸杞芽菜,亩均产值达9000元以上。  

原州区种植户在为枸杞剪枝。宁夏日报记者  剡文鑫 摄

  据了解,经过多年发展,我区枸杞产业已经具备了良种繁育领先全国、科研实力相对雄厚、精深加工走在前列、品牌影响享誉全国、标准体系引领行业、拥有全国最大的枸杞专业交易市场“六大优势”,在行业内赢得了“世界枸杞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的美誉。截至去年底,我区枸杞种植面积35万亩,鲜果总产量达到26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25%,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10亿元,年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企业已有6家。去年,“宁夏枸杞”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中药材产业类别第三名,“宁夏枸杞”和“中宁枸杞”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互认保护名单。

  “强筋壮骨”打造行业标准

  “全区枸杞从100万亩变成35万亩,这是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的务实一步。”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叶进军说,过去我区统计枸杞面积,每年只是把新增面积算进来,而没有把城市拆迁、道路建设占用等以及老化、不适应而淘汰的面积减去,“去年整体进行了实地测量,全区枸杞实有面积为35万亩。”

宁夏枸杞生产日渐标准化。宁夏日报记者  王文革 摄

  改进、完善,是为了走得更远。那么,我区枸杞产业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中宁县枸杞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闫永祥坦言,目前,中宁枸杞产业还存在枸杞种植效益低下,积极性不高,品牌保护难度大,产业融合度不高,产品附加值挖掘不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融资难、融资贵以及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力度不到位等突出问题。“特别是枸杞药理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几乎为'零’,致使枸杞作为药品销售渠道狭窄。”

  产品附加值不高,已成为业内共识。记者调查发现,长期以来,宁夏枸杞产业停留在出售干果原料的初级阶段,造成枸杞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成果转化率低、产业链短等问题。相比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新技术、新设备以及新产品研发,我区亟待提升宁夏枸杞高端化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平台。

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内景。宁夏日报记者  杨志挺 摄

  为破解发展难题,我区从生产源头抓起,“强筋壮骨”打造现代枸杞行业标准。中宁县利用现有1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枸杞良种繁育基地优势,实施枸杞良种苗木生产基地建设工程、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工程,建立永久性种质资源保护区,持续开展优新品系选育,年产优质苗木3000万株,从源头上保证宁夏枸杞产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中国枸杞研究院也完成组织框架的构建,开始运行;国家枸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宁夏)已编制了方案,上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审批;国家级中宁枸杞市场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复,完成了规划编制。我区制定发布了《宁夏枸杞干果商品规格等级规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枸杞干果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地方标准,建设引领全国枸杞产业的标准体系。去年,“宁夏枸杞”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中药材产业类别第三名,“宁夏枸杞”和“中宁枸杞”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互认保护名单。

  叫响品牌力破500亿元

  “不能只盯着干果,要走深加工的路子,避免同质化竞争。”同心润德庄园负责人赵峰分析说。今年,润德投资4000多万元,新上马了一条枸杞精深加工生产线,重点发力枸杞原浆深加工产品,生产枸杞清汁、原浆和酵素,以口服液形式包装出售。

同心枸杞企业对加工过程进行全程网络直播。宁夏日报记者  王文革 摄

  “近两年,公司研发了枸杞汁、枸杞酒、枸杞饮料等枸杞深加工产品,市场销售额呈井喷式增长。”宁夏华宝枸杞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方舟介绍,该公司专注研发,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等30多家科研院校合作,以枸杞浓缩原汁、枸杞微粉、枸杞复合功能性果汁、枸杞益生菌素新产品开发为核心,打造中宁枸杞健康食品高端制造体系。

  在我区为枸杞产业量身定做的“十四五”发展目标中,宏伟蓝图跃然眼前。我区现代枸杞产业重点要建立完善质量标准,依法维护市场信誉,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叫响中国枸杞之乡品牌。到2025年,全区枸杞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左右,基地标准化率达到95%,良种使用率达到98%,鲜果产量达到70万吨,鲜果加工转化率达到40%,综合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

  中宁县围绕良种繁育、精深加工、科技研发、仓储物流等建设现代枸杞产业集散区、加工区和优势区,规划建设中宁枸杞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引进一批药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加工企业,力促全通枸杞饮品车间、中宁枸杞产业集团1万吨鲜果榨汁等5个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打造精深加工企业集群。

中宁华宝现代化枸杞加工生产线。宁夏日报记者  王文革 摄

  银川市将构建现代枸杞“四大体系”和“一地两集群”产业发展空间,并重点培育百瑞源、沃福百瑞发展成为“小巨人”企业,支持百瑞源年产2万吨枸杞深加工生产项目;培育康泰隆、杞蕴、凤仪堂等成为规模以上企业;力推沃福百瑞在2021年上半年上市,成为“中国枸杞第一股”。

  今年,我区将推动华宝公司中宁枸杞健康食品全产业链、厚生记全植物提取枸杞维生素能量饲料等重点项目顺利建设,力争新增年产值1亿元企业5家、3亿元企业2家、5亿元企业1家。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来宁发展。

2020年9月,全国首家中宁枸杞官方旗舰店在银川开业。宁夏日报记者  王文革 摄

  今后五年内,我区将建设百亩以上枸杞示范基地30个,千亩以上示范基地20个,万亩以上示范基地1个。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打造“规上”企业15家以上,年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超过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1至2家,培育上市企业2家以上,培植优质枸杞企业品牌20个以上。获批“健”字号产品5个、特膳特医食品10个,“药”字号产品争取实现新突破。

  愿景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一项项发展目标和力推举措,为我区枸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鼓足精气神,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区枸杞产业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提档升级和二次腾飞。(宁夏日报记者 王文革 杨志挺 杜晓星 张晓慧 李良 剡文鑫)

  【专家观点】发展领军企业 培育“拳头”产品

  我区枸杞产业蓬勃发展中还有哪些“短板”和“痛点”,该从哪些方面去着手解决?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所长曹有龙。

  曹有龙认为,目前,我区枸杞种子种业工程、种质等在全国占绝对优势,枸杞新品种的储存量也遥遥领先。我区枸杞规范化栽培技术在全国推广率达到100%。但在枸杞加工转化产品方面,全区虽有300多家深加工企业,但所开发的大多是中下等产品,很少高端深加工产品,比如健字号、食字号、药字号产品很少。

技术人员进行枸杞相关数据检测。宁夏日报记者  张晓慧 摄

  “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没有像'娃哈哈’'老干妈’那样能在全国叫得响的拳头产品。”曹有龙说,枸杞全产业链的科技支撑体系尚不健全,技术储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功能性产品的研发滞后,产品种类少、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他指出,我区50%至60%的种植面积为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较低,管理粗放,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受国际贸易“绿色壁垒”限制,出口份额低。另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及科技储备还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曹有龙建议,自治区将枸杞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关键技术列入重点研发攻关计划,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产品质量信用档案,严格市场准入;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由企业、合作社带动种植户进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轨道。打造全区乃至全国的“枸杞产业科技研发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为“小枸杞、大产业”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宁夏日报记者 王文革)

  【记者手记】产业振兴 更振民心

  在谈及自己种植枸杞的创业史时,中宁县恩和镇枸杞种植大户贺学军一度哽咽。

  他种植有238亩枸杞,几年来,为此倾注了诸多的心血。由于品种、管理以及市场的原因,贺学军投入数百万元,但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可喜的是,从去年开始,他种植的枸杞由政府以保护价收购,贺学军看到了希望。

  依靠产业获取最大的利益,是人们发展产业最大的愿景。如今,很多从业者靠枸杞种植、贩卖、运输、加工、销售,鼓起了钱包,找到了“钱景”。然而,宁夏枸杞、中宁枸杞产业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一一破解。

中宁枸杞包装车间。宁夏日报记者  王文革 摄

  自治区实施基地稳杞、龙头强杞、科技兴杞、质量保杞、品牌立杞、文化活杞“六大工程”,加快推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中宁县打造枸杞全产业链,对枸杞产业从科技创新、土地流转、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扶持和补助,打好枸杞品牌保卫战,叫响中国枸杞之乡品牌,全面振兴枸杞产业。

  小枸杞寄托了多少人的期许,贺学军对自己的事业也饱含期盼,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抓住重点产业发展不放松……一系列利好信息,传递着政府在产业发展上的决心和信心,让广大群众看到产业发展的美好图景。(宁夏日报记者 杨志挺)

  【短评】部署掷地有声 期待落地开花

  天下事,以实则治。从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地方标准、病虫防控、财政扶持、龙头强杞、科技支撑、枸杞与旅游产业融合等各个规划、方案的制定与出台,到基地稳企、龙头强杞、科技兴杞、质量保杞、品牌立杞、文化活杞“六大工程”进行责任单位分工,我区枸杞产业发展“施工图”已经绘好,“时间表”已经明确,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抓好落实。

外地顾客考察品鉴中宁枸杞。宁夏日报记者  王文革 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区现有枸杞种植面积35万亩,《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区枸杞面积达到70万亩左右。而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精神,我区今后无法占用耕地发展枸杞产业。这也就意味着,要想枸杞种植面积翻一番,只能靠开垦偏远的沙荒地、盐碱地和戈壁滩。在这些地方,枸杞种植的技术难度不言而喻。

  好在我区为枸杞产业的“前途命运”考虑周详,及早谋划技术攻关,如今,这些“不毛之地”的枸杞种植技术均已实验成功。要想如期实现种植面积翻番、产值翻番,不仅需要全区上下一心,进行艰辛的“开荒”,更重要的是相关县区、企业、管理部门等,要不折不扣地将我区每一个枸杞产业发展部署落到实处,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全面推动我区现代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宁夏日报记者 王文革)

  编辑:房名名 苏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