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江小译 | 阿甘本《品味》:科学与快感

品味

科学与快感

与赋予视觉和听觉的优先地位不同,西方文化传统将品味划为所有感觉中最低端的感觉,这种感觉将人与其他动物统一起来,在人们看来,我们不能在这种感觉种找到“任何道德”。即使在黑格尔的《美学》(1817-1829)中,品味也对立于两种“理论”(teoretici)的感觉,视觉与听觉,因为

“一部艺术作品不可能如此品味,因为品味不能脱离其对象而自由和独立存在,用真正实践的来方式来对待它,消解它和消耗它”。

另一方面,在古希腊语,拉丁语以及其他衍生的语言中,也有一个词汇,在词源学和语义学上也与品味领域密切相关,这个品味领域决定了认识活动:

“sapien(智慧之人)以此来源于sapor(品味)[sapiens dictus a sapore],这正是因为品味的感觉可以用来辨识不通过食物的味道(sapore),于是,一个智慧之人可以辨识不同的对象及其动因,因为他十分明确地分辨每一对象,可以用真理的直觉来判断它们。”

我们听到12世纪的塞维利亚的伊索多雷(Isodoro di Siviglia)曾如是说。

同样,年轻的古典学家尼采曾在1872年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的讲座课程中提到,“贤人”(saggio)关联于古希腊单词sophos:

“在词源学上,它关系到品味(sapio)的词族,sapiens就是品味之人;saphes,可以品味到的东西。我们谈到艺术中的品味:对于古希腊人来说,品味的形象得到大幅度的扩展。在西西弗斯(Sisyphos)那里,品味的形式大大增强,便成为一种强品味(积极品味),甚至sucus页属于这个词组。”

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作者已经开始区分出一种能力,即宣称对作为一种特殊关注的美的快感的判断。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欧洲语言中,“品味”一词采用了隐喻上的对立的和附属的意义,其目的是为了表明这种特殊的认识形式,即对美的对象的享有,用一种特殊的快感形式来判断美。

在《判断力批判》(Critica del giudizio,1790)的第一页,康德就用他那常用的穿透力将品味描述为认识与快感的交错。在对品味的讨论中,康德写道:

尽管【这些判断】对认识事物毫无助益,不过它们仍然属于认识的能力,证明了这种能力与快感之间的直接关联……【这种关联】正好是判断力原则中的难题。

于是,品味问题彻底地呈现为“另一种认识”的问题(这种认识无法考察其判断,相反,它享有这种判断,或者用孟德斯鸠的话来说,“迅速而优雅的使用我们甚至都不知道的规则”)和“另一种快感”(用来认识和判断的快感,正如暗含在孟德斯鸠的“快感的节拍”(mesure du plaisir)的定义中的东西):快感的认识,事实上或者说认识的快感,如果在这两个表达中,在所有格上给出的是一个主观的,而不仅仅是客观的值。

从亚历山大·哥特里布·鲍姆加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开始,现代美学已经变成了对“另一种认识”的特质的研究,并确定了这种“认识”独立于理智认识(即独立于逻辑(logica)的感性认识(cognitio sensitiva);或独立于“概念”的“直观”)。通过这种方式,确定了这是同一个灵智学(gnoseologico)过程中两个相互独立的形式之间的关系,美学尚未触及到一个应当研究的问题:

为什么认识一开始是分裂的,为什么它一开始就与快感的学说,即伦理学保持一定的关系?我们是否有可能调和这个断裂,即科学认识真理,但并不享有真理,品味享有美,但无法解释美?科学是否有可能成为“认识的快感”?认识又何以能享有(品味)?

-《品味》-

在传统意义上来思考美学,在历史上,美学是一个封闭的领域,我们反而在今天认为美学拥有一个独特的地位,来阐明作为西方形而上学本质特征之中的断裂,既是将认识对象分裂为真理和美的断裂,也是将人类伦理的目的(telos)分裂成认识和快感断裂(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中,在理论(theoria)的观念下,二者似乎尚未分裂,而这种理论观念就是“完美的幸福”(teleia eudaimonia))。

在柏拉图式的归纳中,这些断裂是原处性的,以至于我们可以说,这些断裂将西方思想并不是架构为智慧(sophia),而是架构为爱-智慧(philo-sophia)。唯有当真理和美一开始是分裂的,唯有当思想不可能在总体上拥有其特殊对象,思想才能变成爱智慧,即哲学。

激进阵线联萌

-jijiinzhenxian-

译:蓝江

排版:朴正敏

-跳转链接-

进入激萌活动群

赞赏入口

1.激萌一月推荐书单

2.激萌荐书 | 《哲学家与狼》

△点击蓝字即可跳转

(0)

相关推荐

  • 对宇宙的认识,现代科学已经超越了古人?细思极恐

    一位西方年轻人攀爬一座险峻雄奇的山峰,尽管越往山顶越加艰难,但年轻人依然坚持不懈,他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摸索出了攀上山顶的最好的一条路,最后登上万仞绝壁之巅. 正当他要宣布他是爬上此山第一人时,他惊讶地 ...

  • ♥♥克罗齐美学思想

    引用 克罗齐美学思想 "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沦 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出生于维柯的故乡.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一 ...

  • 克罗齐:鲍姆加登的《美学》

    [意]克罗齐 著 田时纲 袁华清 译 本文原载于<外国美学>2辑 商务印书馆 1986 几十年来,我徒劳无益地翻阅了各种书目,跑了许多家古书店,寻找一本珍本书--鲍姆加登的<美学&g ...

  • 科学真理少数π

    科学真理少数π

  • 科学理论为什么必然被证伪?

    王建平:<科学理论为什么必然被证伪?>迄今为止,所有被确定或被应用的科学理论都是可以被证伪的,而且,已有的科学命题和未来的科学命题都是注定要被证伪的,可以说:科学之路就是一条证伪之路.人类 ...

  • 蓝江小译 | 阿甘本《品味》:享受的知识与认识的快感

    品味 享受的知识与认识的快感 -阿甘本<品味>- 从17世纪开始,直到18世纪许多关于品味和美的论文对其最终的阐发,由于假定了科学与快感的隐秘的团结,对品味概念的概括背弃了其的形而上学起源 ...

  • 蓝江小译 | 阿甘本《品味》:真与美

    品味 真与美 -阿甘本<品味>- 在<斐德罗篇>(Fedro)中,柏拉图用一个断言确立了不同的美的地位,即智慧无感于像(immagine),而美则拥有可见性的特殊地位: 正如我 ...

  • 阿甘本:论写作序言 | 蓝江小译

    论写作序言 在<书简三>(316a)中,柏拉图说他"适度关注了法律的序言"(περὶ τῶν νόμων προοίμιασπουδάσαντα μετρίως),即他 ...

  • 阿甘本:至上的音乐 |蓝江小译

    至上的音乐 1 今天,只有当重构音乐时,哲学才是可能的.如果我们将音乐称之为缪斯的经验,即词语诞生和占位的经历,那么在一个既定的社会里,在一个既定的时代里,音乐必须表现和主宰人类与词语事件之间的关系. ...

  • 阿甘本《需要的概念》 | 蓝江小译

    需要的概念 ---阿甘本--- 译 「蓝江」 哲学一直会发现自己不断地面对严格界定需要(esigenza)概念的任务.对其定义非常迫切,因为我们可以说--没有玩弄辞藻--哲学需要这个定义,哲学的可能性 ...

  • 阿甘本:什么是哲学? | 蓝江小译

    什么是哲学 吉奥乔·阿甘本 Giorgio Agamben 第一章 / 语音实验 1.我们应当不厌其烦地思考下列事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尽管曾经有过且仍然存在着这样的团体,这种团体在我们看来非常野 ...

  • 蓝江小译|无劳作之人 ——阿甘本《身体之用》第一章

    无劳作之人 --阿甘本<身体之用> 第一章  译|蓝江 1.1 "身体之用"(he tou somatos chresis)的用法出现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

  • 蓝江小译|阿甘本:《波德莱尔》导言(意大利文版)

    意大利文版<波德莱尔>导言 (意大利文版) 阿甘本 译者按:本文是阿甘本2012年为意大利文版<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所撰写的前言. 瓦尔特·本雅明的<波 ...

  • 蓝江小译|阿甘本:无作

    无作 摘自<敞开:人与动物> 阿甘本 在维也纳的艺术史博物馆里,有一件提香(Tiziano)的晚期作品(事实上,一些人将这幅作品界定为他的"最后的诗篇"(ulti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