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那些你经常说的话,很可能成为你的生命预言和命运
语言决定并影响思维
你相信吗?那些你经常说的话,很可能是你的生命预言和命运。被学术界广为认可的 “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认为:1. 语言会影响人的世界观、思维和对客观世界的感知。2. 人的语言系统,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且是思想的塑造者,是人思想活动的大纲和指南。所以,当你以某种语言或语言习惯说话时,其实是你的思维与潜意识的外显。3. 语言塑造你,也体现你,或约束你。比如,当人们在写有“满油”字样的汽油桶旁边时,行为会更为谨慎小心,不敢随意碰撞,更不敢随便抽烟;但在写有“空桶”字样的汽油桶旁边,动作行为却随意得多,也敢抽烟了。原因就在于,空桶给人安全无害的感觉。
但其实人们不知道的是,装满空气的汽油桶更容易发生爆炸。语言符号影响人们的思维,也制约了他们对真实情况的验证与核实。所以,仔细思考一下下列问题:
- ·自己经常以何种语言风格讲话?书面语居多还是口语连篇?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 ·日常习惯讲哪些口头禅?为什么用这种思维这种表达方式?
- ·这些日常惯用语中,是否隐含着自己对生活和命运的某种渴求?
- ·这些渴求,是不是从童年时期就已诞生了?是否一直反复出现?
对于以上问题,很多人会不以为然:没有这么深刻吧,口头禅都是随口说说而已,并无深意。果真如此吗?事实也许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个体意识与人生脚本理论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若想认识自己,就必须越狱,越狱之前,需要明确自己是一个被某种“自我意识”囚禁的囚徒。
只有当个体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才有可能明白“我是现在这样”的深层次原因。而这样的原因,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人生脚本”。“人生脚本”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大师艾瑞克·伯恩提出的。在《人生脚本》这一著作中,艾瑞克·伯恩指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脚本,它是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就针对一生展开的计划,这一计划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亲所强化,并不断从个体生活经验中得到证明,最后经过选择达到高潮。人生脚本是怎样影响人的呢?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不那么理解为什么自己有如下惯性思维:
·“天呐,我又没做好”·“糟糕,这事儿可能要黄”·“虽然我喜欢这个,但爸妈说的对,我不适合做这一行”·“老师一直都说我比较爱哭”
当人们习惯性的为自己的失败寻找主客观原因的时候,少有人会追溯到自己的童年时期。如果你有幸受过专业的心理训练,就一定会知道那个著名的童年理论——人的一切都可以回溯到6岁以前,6岁以前发生的事,几乎决定了人的一生。这是因为,根据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人在童年时期的遭遇和经历,会储存在内心深处。如果这个情绪被看见、被认可或释放,那么人性就会自然生长;但如果一些情绪没有被恰当理解或得到释放,反而受到压抑,那么它们将沉淀下去成为人的潜意识。潜意识虽然不被感受到,但人的日常行动却时刻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这种潜在的影响和制约体现在这两个方面:(1) 幼年时期,当儿童发现经历过某事后,自己的某种情绪不被父母接、认可或解释时,他们的头脑中就会产生一个念头:“我的这种情绪,是不受欢迎的;所以,它不应该发生;一旦我偷偷去体验它,就是违背父母的旨意,我会因此感到羞愧、羞耻。”
(2) 我会成为父母希望我成为的那种人,但事实上,我并不想这么做,因为那不是我的真实感受。我的真实感受和希望藏在不被他们接纳的情绪里,我希望体验到那种感觉。所以,我越是努力去成为父母期望的人,就越会失败;越失败,就越证明我对自己的理解和期望是对的,而这将会是我的人生。很多别扭的地方,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而这也就是人们在童年时期,在内外环境影响之下,为自己设定的人生脚本。这一源自童年时期的人生脚本,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很努力,却始终无法感到满足,另一个人在人生中只是做了点小事,却感到相当欢喜;有人喜欢社交,有人却逃避人群。从童年开始,儿童就一直被父母照顾与滋养。同时,儿童也从父母身上,学到生活价值观和待人处世之法,而这些内容,就构成了我们生活最初的脚本。
如果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给予儿童多方面多元化的“允许”,让儿童在身心上获得自由发展和体验,那么儿童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长成为一个自信、自立、快活的人。反之,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得到各种各样的“禁令”,或者一直遭受挫折、拒绝、伤害,那么,儿童便会形成或制定出一个对自己非常不利的脚本。具体表现为:未来生活中,他们逐渐形成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人际关系疏离、容易发生内外冲突等心理上的阴影与困境。具体表现在语言和思维上,就是总会习惯性地埋怨自己、不信任自己,并经由事实不断验证自己说过的话,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从而被自己写就的人生脚本,牢牢套死。
信念感与自动化模式
一旦被自己写就的人生脚本牢牢套住,人的思维模式和精神状态就会发生变化。比如每一个人都有的人生脚本,人们总是按照这个脚本上演自己的生活剧情。并且,人们也十分擅长将内心的感受和思维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在心理学上常说的自我证实,也就是所谓的心理暗示。一旦进入暗示状态,人的行为与思维就会进入自动化模式,根本无需思维、思考的加入,行为、举动、口头禅就会不知不觉进入到一个模式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走向那个最初就为自己设定好的目的地。
了解真实的自己,才可能真正左右自己的命运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活得不是很清醒。
如果陷入在自童年时期就制定好的人生脚本中,就无法自拔自我识别——一直按照父母和社会给的方向与角色在运行自己,却从来不知道,也不敢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状态和角色。因此,就会出现三十岁之前迷茫无助,三十五岁之后焦虑恐慌的混沌期。当一个人前半生活在父母不那么了解或被接纳的“人生脚本”中,他/她很难真正激发出对生命生活工作的热情。一旦这个人意识到了人生脚本的不足与狭隘,意识到自我被囚禁的处境,他/她将获得精神和心理上的彻底觉醒,从而勇敢的面对真实的自己,面对自己的真实需求,并充满激情的为自己的兴趣、目标而努力,至此,他/她才算真正自己掌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一个人要如何才能过好一生?
在改写自己的人生脚本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摆脱语言习惯对思维的束缚,这就意味着人要不断学习,不断扩大视野,在更高层次上看到自己的局限,从而打开束缚或禁忌,使自己得到提升。其次,当个体察觉到从前的人生脚本并不适合自己,或完全是错觉的话,应该敢于打破禁忌,去面对自我的真实需求,找回生命最初的真实悸动。最后,还要懂得人生并无任何限制,只要自己想得足够清晰,做得足够深入,就始终都会有收获!因为人生的种种限制,90%并不来自现实,而是来自对自己的不确信、不了解、不认可。所以,那些你经常说的话,很可能成为你的生命预言和命运。并非一句口头禅的事儿,实则是一个人从语言、思维、行为习惯中,暴露出来的潜意识心理,或者人生脚本。正是它们,在决定和影响着普通人的一生。
如果您喜欢大脑帮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