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生存空间分析
中职学校生存空间分析
贵州盘州 汪德旭
我在前一篇论述中职学校生存发展的文章《风口浪尖上的中职学校》中谈到,中职学校随着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增强和高职的兴起,中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那么,中职学校还有生存空间吗,生存空间在哪里呢?
一、应用型大学转型较慢给中高职留下了应用型人才需求大市场。
职业教育主要包括职业技术和工程技术两个方面的教育。虽然两者都是研究专业技术,但技术的内涵不同。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重在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方法、劳动组织形式和工作要求等方面与实践相对应的具体知识,教育的目的是获得有关设计、操作、评价等技术系统的知识,主要功能是方法。而工程技术则重在自然规律的揭示和应用研究设计,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描述和解释自然现象、物质和规律的概念、定律和理论以及这些成果的应用转化。换句话说,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熟能生巧,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而不是射击理论专家。
国家几年前就强调一些大学要转型为应用型大学,希望这些大学能为企业培养出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型的高技能人才,多为国家培养些大国工匠。现实中,很多学样转型成功,确实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也有不少学校转型较慢,教学内容沿用普通本科大学的教材(或者是压缩版),教学内容仍然重理论而轻实践,不重视企业需求,不重视行业标准,不重视岗位能力等现象在这些所谓的转型了的应用大学里还比较突出。这样定位不明,方向不清,往往会造成学生学无以致用而学习动力不足。要理论没深厚的理论从事不了研究设计;要技术没扎实的岗位技术,从事不了技术岗位。于是,产生出现了一些社会反响很大的才毕业就失业的学生。
实训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教学理念更新不够,教研教改乏力,企业需求调研不深入,行业配合不到位等因素叠加,致使此类学校没有培养出企业喜欢的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更别说培养大国工匠,这给高职和中职留下了应用型人才需求大市场。
二、高职办学质量不高给中职留下了用武之地。
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级技术工人的重要阵地。但由于地区差异、重视程度、办学水平、投入多少等的不同,办学水平差异较大。很多高职办得很好,特别是一些沿海职院,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技术人才。但也有一些高职没有办出高职的水平,培养的学生与一些优秀的中职学生没有多少区别,甚至由于实训的不足,对相应技艺的掌握还没有那些优秀的中职学生好。到企业后并没有多少优势,由于心理需求与现实的落差,反而没有那些优秀的中职学生那么容易融入企业生产,这给中职留下了用武这地。
三、企业的成本核算为中职学生就业留下了一席之地。
企业追求效益,往往要进行成本核算,也体现在用工上。一个岗位,中职学生完全能胜任的,企业往往不会考虑用高职学生甚至是大学生。因为企业付给中职毕业生和高职毕业生,甚至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往往不一样。也就是说,企业用中职毕业生的成本比用高职毕业生要低一些,比大学毕业生就更低了。而中职毕业生对岗位条件的心理要求也会比高职毕业生和大学毕业生低,容易形成心理满足,进而更有利于发挥工作主动性和对企业的认同感。而工作主动性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又往往是提高产品合格率和优秀率的重要因素,是企业利益稳定性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在用工上一定会做出合理的成本核算,而企业的成本核算又往往为中职学生就业留下了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是有生存的空间的,但这只是对那些产品(毕业学生)过硬,信誉良好的中职学校。而那些办学水平不高,毕业学生技术不好、职业精神又差的学校,现在已经进入了寒秋,严冬也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现在办得还算不错的中职学校当然也不能高枕无忧,应该抓住这难得的生存空间,早谋划,早行动,拓展自己的新天地。那么,该往何处着力呢?请继续关注今后的文章。同时由于调研的面不够广,对高职和应用型大学的论述可能有失公允,如有不当,请批评指正。
2018年11月6日。
汪德旭,贵州省盘州市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科研处主任,贵州省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兼职研究员,中学高级教师,三级心理咨询师,曾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县科研型教师,县名师,多次任中职省市优质课评委,送教下乡多次。联系QQ号:1070999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