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
第十一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1. 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大纲》要求及解读
《品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儿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旨在使儿童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健康安全、愉快积极的生活方式。《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侧重培养儿童的整理能力和良好的整理习惯,帮助学生认识到“乱丢物品的危害”,为其一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基,符合“健康、安全地生活”所倡导的“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中的第3条“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关爱父母、体贴家人,符合“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中的“学会做事,学会关心”第2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小伙伴”,并学会对常用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培养整理技能,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本课教学内容共有四个话题,小雨和他的“小伙伴”、找不到“小伙伴”了、送“小伙伴”回家、养成整理好习惯。第一课时主要是完成前两个话题。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并加以丰富拓展,挖掘教材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将知识文本再构,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特点和功能,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用品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帮助。在此基础上,设计系列情境体验活动,指导学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找不到物品的不便和麻烦。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麻烦?调动他们的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为第二课时培养整理技能,养成整理好习惯,获得基本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能力,并学会关爱父母、体贴家人,渗透感恩教育做好铺垫。
2.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弱,缺乏自觉整理物品的意识,不懂得如何有条理地整理自己的物品,随手乱扔乱放物品现象严重,给自己和他人取用物品带来不便。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乱丢物品的危害性,如何让学生学会科学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并由课堂辐射到生活,感受整理的好处,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情境创设中培养他们动手整理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关爱父母、主动为家长分担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特点和功能,了解这些用品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帮助。
2.学会根据小伙伴的作用和功能给小伙伴分类。
3.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麻烦,初步感知整理物品重要性。
三、评价设计
1.让学生结合日常的生活经历,自主探究“生活中哪些地方要整理”。学生基本都能说出一些自己所熟知的需要整理,根据学生列举的地点评价学生对这些场所的掌握,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1的达成情况。
2.观看、分析绘本故事,比较故事中整理前后班级秩序的变化。通过学生能否说出故事所反映的整理的好处以及是否能提出自觉整理的意见,评价学生自觉整理意识的强弱,检测学生对教学目标1和3的达成情况。
四、教学方法
1.情景唤起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景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问题探究法: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每一阶段的学习都以问题带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3.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课堂小实验、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增强至观感。
4.合作探究法:分组开展学习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突显,生生之间的思维得到融合、交叉、提炼和升华。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5.例证归纳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子和经验出发,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感悟,归纳出观点。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情境设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预计时间 |
活动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活动二:找不到“小伙伴”了 活动三:送“小伙伴”回家 活动四:养成整理好习惯 |
孩子们,我们升入一年级已经有段时间了,相信你们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但是小雨呢?除了这些亲爱的小伙伴以外,还结识了不少特殊的“小伙伴”,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有哪些?(课件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用品) 这些“小 伙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给大家出2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 教师宣布谜底,对于猜对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1.师出示视频。(视频展示一个小学生在杂乱的房间里找不到橡皮而急得满头大汗的情景) 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想法?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当时的感受怎样? 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找不到“小伙伴”了很麻烦,但是正是因为我们的东西没有条理,房间太乱,才造成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同学们一定不要学视频中的小男孩。要想不出现这样的麻烦就得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帮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 今天,老师给大家安排了一个游戏:送“小 伙伴”回家,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爱心,帮帮我们迷路的“小伙伴”,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各种生活、学习用品放在中间的桌子上,在这张桌子的对面安排2~3张桌子,这几张桌子代表了这些“小伙伴”的家,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卫生用品等。 全班总结游戏结果。 6.师:这些物品都是我们的“小伙伴”,缺少了哪一个,|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希望同学们能熟悉这些“小伙伴”,明白它们的家在哪里。 我们今天认识了一些新的“伙伴”,也有些是老朋友也对它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送它们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老师这里也有两个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两幅图) 是呀,这两个小朋友做得都不对,妈妈会整理,但是妈妈不可能帮我们一辈子,而且妈妈很忙,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个小朋友说,等长大了我再自己整理,这也是不对的。小的时候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学会最基本的本领,长大了也做不好。 4.师:其实,整理这些物品并不难,它也有一些小窍门,哪位同学平时做得比较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窍门帮帮大家。 怎样才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教材上的儿歌,学会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老师交给大家2个小窍门,一个是定时整理,整理好了画个笑脸夸自己,一个是物归原处,掌握好这2个窍门,你就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老师预祝大家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成为一个爱整洁的好孩子。 |
生答,并列举自己拥有的“小伙伴”。 讨论总结,并在全班交流。 同学们一起猜一猜 师生共同观看视频 生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汇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生自由发言,师借机引导。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大家用笔记录下结果,物品回归原位,下一组继续进行。 4.最后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好又快,正确率高。 学生积极回答这样做得对不对。 请事先准备好的同学介绍经验,其他同学注意学习,师寻机指导。 .师生一起读儿歌,并进行分析。 |
引导学生明白“小伙伴”指的是什么,启发学生发现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用。 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那种找不到物品的焦急,设身处地地理解这样做的后果,帮助学生树立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熟悉这些物品的用处,以及应该放置的位置,帮助学生明白这些物品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 通过两幅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凡事都要靠别人的思想是不对的,进一步启发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东西,要从小做起,增强学生养成整理好习惯的意识。 |
10 10 10 10 |
七、【本教学设计的主要亮点和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1.内容设计有层次。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既有方法的指导,又有知识的拓展延伸,学生在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思维和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学习拓展知识的过程中又开阔了视野,既提高了能力又增长了知识,一举两得。
2.问题设计生活化。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所创设的情境以及所选的教学素材均力求引用实例,能链接上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又能解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困惑。
3.活动设计趣味性。本节课精心设计了学生的活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在平等的交流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