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灸出这三样东西才是治病!(三伏这样灸,健康一整年)
疾病种类千奇百怪,光是常见病就有几百种。中医里有一句话叫“治病但求其本”,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产生疾病的本源,不管疾病如何变化多端,皆“万变不离其宗”,尽在掌控之中。
那么,疾病的“本”是什么呢?或者说,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就在于我们体内有三样东西:浊气、浊水、浊物,它们是致病的三大根源。
《灸法医鉴》是这样介绍艾灸作用的:温经通络、祛湿散寒;升阳举陷、回阳固脱;消淤散肿、拔毒泄热;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在这里面,湿、寒、淤、肿、毒、热,都归属于“三浊”(浊气、浊水、浊物)。所以,说到底,艾灸就是要把我们体内的“三浊”灸出来,只有把它们灸出来,艾灸才算真正发挥了作用。
《黄帝内经》曰“百病生于气”,浊气堵在心窝就会胸口憋闷,堵在脑袋就会头晕眼花,堵在胃部就会胃胀胃痛。
浊气虽然是气,但是却阻碍气血正常运行,极易在体内郁结成块。因为气滞必血瘀,血瘀的地方多了,必然会表现出各种症状,如肝胆病、肾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甚至肿瘤等。
很多初期艾灸的朋友,艾灸后第一反映就是打嗝多放屁多,也就是排气多。这个其实就是艾灸在排出体内浊气,因为中医认为一个健康的机体循环就应该是清气上升滋养心肺,浊气下降排出体外。
此外,当瘀积的浊气往外排时,还会出现烦躁易怒、悲伤、委屈等情绪变化,有时肝胆区和反射区还会酸痛。这些都是排病反应,是好事儿。
此外,有些灸友还常见出疹子、出水泡、呕吐、痰涎、小便频数、腹泻,比如水样稀便,粘稠大便,有时还会出现四肢乃至全身浮肿的情况。这些都是排湿的常见现象。
浊物是实浊,主要指宿便。宿便堆积体内会使身体慢性中毒,导致人体抵抗能力迅速衰退,不光五脏六腑受到侵害,还会影响“面子”工程。可以说,宿便是女人衰老的重要杀手,决不能轻视。经络穴位图解。
由于便秘情况不同,艾灸过后,宿便的排出时间也不尽相同。有些顽固性便秘患者,甚至要坚持艾灸1个月甚至以上,才能逐渐排出宿便。宿便大多又干又硬,有些灸友甚至会出现痔疮出血。
此外,老爱生气也会产生浊气,艾灸太冲、行间疏肝解郁也是排浊的重要方式。
排浊物需要辩证调理,因为宿便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实性便秘导致,一是虚性便秘导致。
艾灸排浊物必须分清虚实,一般而言,由实性便秘导致的宿便以清热去火、消食导滞为原则,由虚性便秘导致的宿便以温阳益肾、补益气血、滋阴润燥为原则。
艾灸取穴:大肠俞穴、天枢穴、支沟穴、上巨虚穴。同时,针对虚性便秘,气虚:加灸气海穴;气血两虚:加灸足三里穴;气阳两虚:加灸太溪穴。
中医认为,女人由于其天生的生理特点,体内极易瘀积“三浊”,不把它们及时排出,看上去比同龄人老10岁!所以,这也是我们推荐女性朋友多艾灸的重要原因。
附:三伏这样灸,逼出体内寒湿,健康一整年!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也是一年中阳气最充足的时候!
千万别错过冬病夏治的三伏灸
刘颖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
《黄帝内经》中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可以温养组织、脏腑,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
而三伏,则是夏天中,也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间,对于阳气虚的人,抓住时机来补阳非常关键。
艾叶具有温通经脉的效果,艾叶辛温可以温散寒邪,同时艾叶的芳香气味可以走串,善于通十二经脉,并且它的温和效力持续的时间比较久。经络穴位图解
有遇冷加重的疾病的人
主要特征
胃脘部的不适反复发作、胃疼、腹痛、肚子胀、大便溏泄、完谷不化;当然,这类人除了身体容易觉得冷,他对冷的感知也特别敏感。
如何用艾灸的方法来调理?
通过艾灸腹部的3个穴位温补肾阳,可以让你告别这些难题。
关元穴
找穴:关元穴在肚脐正中线下4指,也就是3寸的位置。
艾灸关元穴可温养全身的阳气,如果您存在脾胃病,可以艾灸关元穴。
中脘穴
找穴:两个肋弓交汇处到肚脐的连线的中点就是中脘穴。经络穴位图解。
中脘穴可以调理与脾胃相关的疾病,比如说胃疼、肚子胀、胃怕凉、呕吐、恶心等。
天枢穴
找穴:肚脐旁开两拇指的位置是天枢穴,左右各一。
天枢穴可以缓解腹泻等问题。
那在家里如何来艾灸呢?
用艾条对穴位直接进行悬灸,或者竹盒进行艾灸,都可以帮到您。把点燃的艾柱放入灸盒中,然后把灸盒置于穴位上。
如果您没有胃疼发作,一伏灸2~3次即可;如果您脾胃和肠道病情比较严重,可以根据病情每伏灸2~5次。
尿频的人
肾阳不足会引起尿频,除此之外,还有以下症状:气短、乏力、腰酸、腰疼、小便清。
有尿频等不适症状的人,可以艾灸关元穴来补肾阳,也可以通过艾灸神阙穴、水分穴来温补肾阳。
神阙穴
在神阙穴上,也就是肚脐上做隔盐灸来补肾阳,效果非常显著,我们一起来跟专家学习一下吧~
点击下面视频
水分穴
找穴:肚脐上一横指的地方,就是水分穴。
缓解尿频三伏灸,每伏可灸2~5次。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肾气、肾阳不足时,腰府不充,就会出现腰疼的症状;
同时,如果肾气、肾阳不足,人体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寒邪侵袭经络导致经络不通,也会出现腰疼的症状。
肾阳不足引发的腰痛为冷痛,同时伴有怕冷的症状。
艾灸可以帮助调理由阳虚、气虚引起的腰疼。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膝骨关节病、筋膜炎、腰肌劳损等疾病,只要怕冷、遇冷会加重的症状,都可以用灸法。
隔附子灸阿是穴
艾灸阿是穴能够起到疏通局部经络的作用。经络穴位图解
附子是大辛大热之物,具有温补脾肾、温散寒邪、温通经络的作用。同时它具有走而不守的特点,走窜于十二经络,非常适合阳虚或风、寒、湿这些邪气引起的痛证。
隔附子灸前需将附子提前用水泡软,将附子放到阿是穴的位置,然后在上面放上艾炷,每次可以做两壮,一壮做完要换一片新的附子片。
实按灸肾俞穴
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艾灸肾俞穴能够起到补肾温阳的作用。
实按灸就是在需要灸的位置垫上布,然后把点燃的艾条直接按到布上,取熨灸的作用。实按灸的热力渗透会更好,起效更快。
实按时停一秒就走,每个穴位可做7-10次。
肺主皮毛,如果肺气不足,就不足以抵抗寒邪,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的疾病。
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咳嗽、哮喘、慢性咽炎、反复感冒等症状都可以用艾灸来补气温阳,达到调理的效果。
隔姜灸肺俞
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属膀胱经。它有宣肺、补肺的作用,比较适合肺气虚的病人。
生姜具有温散寒邪、解表散寒的作用。
将姜片切成5-6毫米厚放到肺俞穴上,然后在上面放一个1厘米高的艾炷,灸两壮即可。两个肺俞穴可以一起灸,根据虚损程度,每伏可以进行2-5次。
灸中府穴、天突穴
如果还伴有咳嗽、哮喘等症状,可以配合中府穴、天突穴来灸。
中府穴位于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处。
天突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文章由公众号:经络穴位图解编辑整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