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地产加速多元化扩张:前脚17亿投资科华生物,后脚收购珠海免税集团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在房地产业务多年来始终停滞不前时,格力地产不得不加速其多元化布局脚步。
紧随其后,5月11日晚间,格力地产再度抛出另一个收购计划: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珠海市国资委和城建集团合计持有的珠海市免税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免税集团”)100%的股权,同时,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因此次并购事项构成关联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尚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股票自当日开市起停牌。
加速布局“大健康”
公告显示,LAL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13日,系其控股股东Med Agent Limited为了持有科华生物的A股股票专门在中国香港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截至目前仅投资了科华生物一家公司。
LAL公司截至2019年末仍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其资产总额1.61亿美元,而所有者权益为-0.99亿美元。2019年全年,企业营收及净利润均约为0.31亿美元。
而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23日,注册资本5.15亿元,是一家立足于精准医疗领域,拥有完整医疗诊断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的中国体外诊断公司。
对于此次收购目的,格力地产方面坦言,是为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而事实上,其投资科华生物并非一时兴起。
并购事件还闹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乌龙”。
格力地产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41.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26亿元,科华生物2019年营业收入为24.1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02亿元。在5月10日的购买资产公告中,格力地产还表示,收购完成后,企业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均可实现一定幅度的增长。
而就在1天后,5月11日晚间,格力地产又紧急纠正为:本次收购不会直接导致公司营收增加,未来公司将拓展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产业,力求与科华生物业务形成积极协同效应,增加公司营业收入。
《国际金融报》记者发现,究其原因,科华生物本无实际控制人。根据科华生物2019年年报,公司第一大股东LAL公司持股比例为18.63%,第二大股东唐伟国持股比例为7.11%,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均低于5%,公司5%以上股东间并不存在一致行动的情形。而格力地产入主第一大股东之后,科华生物仍维持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状态,格力方面将采取权益法核算的方式将持有的科华生物股份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其合并报表不会发生改变。
一场“意料之中”的联姻
就在官宣拟投资科华生物一天后,格力地产再度抛出并购新动作——与珠海免税集团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资料显示,免税集团成立于1987年9月20日,注册资本为5亿元,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口岸免税品特许经营服务为龙头,集百货零售、商业物业经营、国内外贸易、仓储物流、跨境电商及酒店经营管理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式企业,是全国仅有的5家拥有可竞标运营免税业务牌照的企业之一。
而事实上,格力地产与免税集团的重组事项在业内看来非但并不突兀,而且早有端倪。此外,两家企业在此之前也并不仅仅是同属于珠海国资委控制这么简单。
早在1月14日,珠海市国资委就已经决定,将免税集团托管给格力地产控股公司珠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珠海投资”)。同时,格力地产董事长鲁君四也开始兼任免税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等职务。
所谓“托管”,其实是国企深化改革实践的产物,即企业资产所有者将企业的整体或部分资产的经营权、处置权,以契约形式在一定条件和期限内,委托给其他法人或个人进行管理,从而形成所有者、受托方、经营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利益和制约关系。
可以说,两家公司此时开始,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亲兄弟”了。
而格力地产虽然目前为止从营收构成上仍以房地产业务为主,但始终致力于成为一家集房地产业、口岸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业于一体的集团战略化企业。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格力地产除房地产之外的其他各项业务营收占比还仅有5%。到了2019年,其海洋经济产业即实现营业收入16.56亿元,占其总体营业收入的39.5%。
此外,珠海投资旗下还拥有颇具含金量的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的运营权。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此前正是由格力地产负责建设,在2018年珠海口岸完成建设后,格力地产也参与到了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的运营管理工作中。因此,两家的“联姻”纯属意料之中。
而格力地产也在年报中表示,2020年,房地产业仍是公司产业优化和调整的重要支撑,但其计划在未来三年实现房地产业、海洋经济产业、口岸经济产业三大板块“旗鼓相当”的发展态势。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免税集团与格力地产的结合,带给双方业务整合协同的预期。合并之后,格力地产将一手拥有稀缺免税牌照,另一手获得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连通三地的陆路口岸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运营权,有望打破传统免税模式的弊端,提升免税业务的竞争力。
记者 张志峰
编辑 沈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