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拔毒方治溃疡性黑色素瘤
茯苓拔毒方治溃疡性黑色素瘤
来源:《中药抗癌一千方》 郎伟君,孟立春编著
〔处方组成〕茯苓、雄黄、矾石各等份.共研细末.过
7号筛.混合均匀备用.将患处皮肤常规消毒后外敷本方,每
日换药1-2次。若敷粉剂疼痛,可调成软膏或以麻油调散.
若患处有出血可敷少许三七粉.同时内服银花50克、连翘50
克,浓煎代茶。每日1剂,连服数月.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10例溃疡性黑色素瘤.其中6例
经病理证实,42例为临床诊断。用药后溃疡面均得到控制,渗
出物明显减少,瘤体生长缓慢.疼痛瘙痒减轻。5例经保守治
疗5-12个月后,行病灶切除,均未发现转移.随访2年未
见复发,另5例保守治疗生存最长达5年,最短者1年。
〔处方来源〕内蒙古自治区锡盟特种病院张永祥.
注:
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极大部分。多发生于皮肤或接近皮肤的黏膜,也见于软脑膜和脉络膜。黑色素瘤于19世纪初由Garswell命名,1894年Paget提出来源于黑痣。
症状体征:
病变部位头皮如有黑色素斑或黑痣,因理发、洗头、搔痒的反复刺激或长期戴帽压迫磨擦,表皮糜烂,依附的毛发脱落,并逐渐增大发生瘤变。
1.按其形态分为2型
(1)结节型黑色素瘤:病变呈结节状高出皮面,颜色多呈黑色,也可为褐色,蓝黑色,灰白色和淡红色,周围绕以红晕,表面光滑,呈息肉样或菜花样,发展迅速可自行溃破而渗血。此型很早发生转移,出现预警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并常转移至肺、脑、肝等脏器。转移前接受治疗者,5年生存率为50%~60%。
(2)浅表型黑色素瘤:或称湿疹样癌,生长较慢,转移也较迟。5年生存率为70%。
2.临床分期 根据原发灶的范围、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和影像学检查有否远隔转移等结果来估测病期。
(1)Ⅰ期: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2)Ⅱ期: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3)Ⅲ期:伴有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