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出土瓷器残片,难得的古瓷资料
圆明园遗址出土的文物是最真实的圆明园文物。虽然它们只是昔日园中收藏的沧海一粟,且大都残缺 不全,但它们不仅与紫禁城中那些堂 皇富丽、华贵典雅的清皇家文物同根 同源,更是圆明园兴衰荣辱的历史见 证。圆明园岀土的瓷片时代包括康 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其中 以康熙朝器物数量最多,釉彩种类和 纹饰最为丰富。根据圆明园建园和被 毁的年代,出土瓷片中目前尚未发 现咸丰朝器物。出土文物器形以盘、 碗、杯、碟等宫廷饮食器为主,也有 一些陈设器、文房、娱乐用具及供器 的残片。其中盘、碗、杯、碟等皇室 筵宴或日用饮食器,规格、纹样、釉 色相同的重复件数量很多。在《国朝 宫史》卷十七“经费一”中所记载的 上至皇太后、皇后,下至常在、答应 等级使用的不同釉色的瓷器都有出 ±o即使是这些盘、碗、杯、碟也皆 不是凡品。残片纹饰除龙凤纹等代表 皇家的题材外,多是如八仙过海、仕 女婴戏、松鹤蝙蝠、灵芝牡丹等具有 吉祥寓意的纹饰,还有岁寒三友、自 然山水等有文人雅趣的纹饰,八吉 祥、梵文等宗教色彩纹饰和一些具西 洋韵味的纹饰。彩釉种类包括青花、 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色地彩等彩绘瓷 器以及黄釉、红釉、蓝釉、紫釉、酱 釉、绿釉、青釉、白釉等颜色釉瓷 器。但根据档案记载,盛时园中收藏 瓷器的釉色种类还远不止于此。出土 文物中青花瓷数量最多,器形和纹饰 也最丰富,且康熙、雍正、乾隆、嘉 庆、道光各朝制品倶全。尤以“独步 清朝”的康熙青花数量最多,从胎釉 和青花呈色来看多是中晚期的制品。圆明园出土的瓷器虽无一完整,但它 们本是经千挑万选、质量上乘的御窑 器,伤残多由后天所致,即使已经成 为碎片,仍然难掩昔日的辉煌。其中 有的残片经修复后基本完整,还原了 其本来的面貌。即使是残碎的瓷片, 从研究的角度上说,也有着完整器所 不能比拟的优势。而且这些瓷器残片 大部分都能在各博物馆的收藏品中找 到完全相同的器物。
图三 圆明园出土的清康熙青花团螭龙纹托杯残片 圆明园藏
清康熙青花团螭龙纹托杯残片 (图三),出土了耳杯和托碟两部分的 残片。耳杯口微撇,口下两侧为双螭 耳,杯腹部青花绘有两组相对的团 龙纹,圈足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 款“大清康熙年制”。托碟撇口,浅 腹,中心凸起有杯槽,沿内绘有海水 边饰,里心绘龙戏珠纹,外壁绘有行 龙。从出土残片来看应为多件,但均 已残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完整器 (图四)。
图四清康熙青花团螭龙纹托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引自《清顺治康熙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清康熙青花婴戏纹碗残片(图 五),内壁施白釉,外壁青花绘婴戏纹。众小童于庭院中或骑竹马,或戏 水,或斗草,做着各种游戏。人物 衣饰、发髻各不相同,神态、动作各 异,肌体丰满,体态活泼,稚趣可 爱。五官三五笔勾画而成,表情惟妙 惟肖。远处群山连绵,庭院中有松 石、栏杆,花草茂盛,构成如连环画 般的画面,生活气息浓郁,充满祥和 美好的意境和对子孙满堂、多子多福 的吉祥祝愿。足墙饰有一周回纹,底 部圈足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 清康熙年制”。青花色泽鲜亮青翠,浓 淡相间,层次丰富。清人寂园叟陈浏 所撰的《匐雅》中对康熙瓷人物的绘 画评价很高:“明瓷画手皆奕奕有神, 康熙青花、五彩亦颇仿明瓷,至雍正 则画益美,然以花卉为最工,人物则 不及康熙远甚。
图九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大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引自《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紫禁城出版
社.2009年
清康熙青花仙人乘槎纹碗残 片(图六),仅残存碗底部分,圈足 较高,圈足内有青花双圈六字楷书 款“大清康熙年制”。碗心双圈内绘 有一仙人端坐槎上,盘发留髯,手执 书卷,神情闲适安逸,怡然自得。槎 原指水中的浮木,画面中的槎舟作粗 阔古树之状,在水中飘荡,顶部挂一 葫芦。题材取自张骞乘槎溯黄河之 源,而入天河的神话,有成仙贺寿的 吉祥寓意。晋张华《博物志》载,汉 武帝令张骞穷溯河源。骞乘槎经月至 一处,城郭如府,一女织布,一夫牵 牛。还至蜀中,方知乘槎至牛郎织女 二星。人物形象妙笔传神,正如《饮 流斋说瓷》云:“康熙画笔为清之 冠,……人物无一不精……皆神采欲 飞,栩栩欲活……真神品也。”以国画 笔法作细腻描绘,仅用青花一色就描 绘出景物的深浅浓淡,水波的涟漪、 树干的斑疤等无不精细入微,使画面 富有立体感,同时讲究意境美,具有 典雅的文人画气息。
清康熙青花松竹梅纹盘残片(图七),里外以青花为饰。外壁绘折枝松 竹梅纹。内壁绘一周缠枝灵芝纹和竹 纹,灵芝扁圆肥厚,上下左右四出花 叶,竹叶劲挺,不仅形式优美,且寓 意“灵芝竹(祝)寿”。盘心双圈内绘 松竹梅各一株,松树、腊梅依圆形构 图作向内曲折之姿,中间穿插竹子。底部圈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 清康熙年制气 此盘造型、纹饰为仿明 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胎质与青花呈 色具有康熙本朝特征。
清康熙残青花缠枝莲纹碗(图八),出土有大小两种规格,纹饰相 同。大碗浑厚古朴,小碗轻巧秀美。以青花为饰,构图饱满,层次清晰。内壁口沿绘一周回纹,下方绘缠枝莲 纹,花形饱满,枝叶舒展流畅。碗心 双圈内绘折枝石榴纹,以其内子粒繁 多,有祝福多生贵子的寓意。外壁口 沿绘一周海水纹,腹部绘双层菊瓣 纹。细长的花瓣呈放射状排列,由足一直伸展到口沿下,排列有序,层层 展开,宛如盛开的菊花。底部圈足青 花双圈内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 制二 此碗造型、纹饰均仿明宣德青花 缠枝莲纹大碗(图九),虽参照前朝风 格,但青花发色具康熙本朝特征。
清雍正青花缠枝花纹扁瓶(经修 复)(图十),岀土时碎成数块,后经 修复基本完整。器形仿明永乐时期扁 瓶烧制,端庄秀美,饱满圆润。口颈 部残缺,肩部残存有双耳的痕迹,但 双耳的形状已不可知。扁圆腹,椭圆 形圈足,足内施白釉,有青花篆书残 款“大”、“雍”、“年制气腹部饰缠 枝花卉。枝蔓缠绕的四季花卉竞相怒 放,花朵饱满,枝蔓绵延不断,既富 于动感,又象征植物无限的生命力, 寓意繁荣富贵绵长。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梵文高足碗残 片(图十一),通体以青花为饰,造 型端庄,纹饰繁密。外壁腹部青花绘 缠枝莲托梵文,周围枝蔓连绵卷曲。里心青花绘宝相莲花。腹底饰莲瓣纹 一周,高足凸起弦纹,中空外撇,足 柄饰回纹、朵花纹、璨珞纹。足内白 釉,一侧有青花篆书横款“大清乾隆 年制气 出土残片多件,形制可分为大 小两种。器形、纹饰均具有典型的藏 传佛教色彩。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同 类完整器(图十二)。
清道光残青花海水云龙纹多管瓶 (经修复)(图十三),原碎成数块, 修复后可见器形为多管瓶。腹部圆润 而丰满,原应有多个向上直立的管, 因残缺较多,现仅可见一管,挺拔向 上。器身绘海水云龙纹。底部足内有 青花六字篆书款“大清道光年制气道 光御窑瓷器虽制作仍然工整精细,但 由于国力衰微,帝王无心于瓷艺,已 日趋衰落。尤其是龙纹的绘制,已失 去盛世雄壮之感,虽在海水云天间飞 舞,但苍老软弱,有形无神。
清康熙釉里红雙龙纹碗(经修 复)(图十四),釉里红是以含氧化铜 的彩料在瓷胎上绘画纹饰,再罩透明 釉,入窑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由于 铜在高温下易流动和挥发的特性,釉 里红烧造难度大,成品率极低。釉里 红自元代创烧,明中期一度衰落,康 熙时得到恢复和发展。此碗经修复后 基本完整。通体施白釉,内壁光素无 纹,外壁釉里红线描口衔缠枝宝相花 的夔龙纹。纹饰华丽,线条清晰,鲜 艳的釉里红落于莹洁白地上,红白对 比清新明快,热烈又不失深沉。底部 圈足内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康 熙年制二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八仙人物纹碗 残片(图十五),外壁以通景画的形 式绘八仙过海图。釉里红细线描绘波 浪纹,青花绘八仙人物。以波涛翻滚 的海浪为背景,八仙神采奕奕各执法 器,驾驭神物渡海而来。残片上现存 的八仙有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 韩湘子、曹国舅、汉钟离。碗心青花 双圈内,也以釉里红波浪纹为背景, 青花绘持杖的寿星和梅花鹿。器内寿 星与外壁八仙人物相呼应,突出贺寿 的主题。圈足内有青花双圈楷书残款 “康”、“制气 此碗为清代传统式样, 自康熙朝至清末,历代相继沿烧,但 以康熙时期的器物为最佳。
清康熙青花海水红龙纹碗残片 (图十六),碗外壁青花绘海水祥云 纹,红彩龙飞腾于滚滚波涛上,穿行 于云间。里壁素白。碗心绘红彩龙 纹,间隙处点缀青花祥云。红彩龙纹 勾描细腻,并以墨彩点睛,气魄豪 放。青花海水波涛汹涌,笔墨酣畅。在青花的衬托下,矶红彩愈显鲜明夺 目。圈足白釉,青花双圈内为六字楷 书款“大清康熙年制二仙。
图十七圆明园出土的清康熙黄地绿彩云纹碗残片 圆明园藏
清康熙黄地绿彩云纹碗残片(图十七),内施白釉,外壁于黄釉之上 满绘绿彩“壬”字形朵云纹,近底处 绘变形莲瓣纹一周。圈足施白釉,青 花双圈内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 制”。釉面厚润,彩釉鲜亮匀净。纹饰布局疏密有致,线条微微突出,有 立体感。另外,还出土有纹饰、器形 相同的清康熙绿地紫彩云纹碗残片。
图十八圆明园出土的清康熙黄釉暗刻龙纹碗残片 圆明园藏
清康熙黄釉暗刻龙纹碗残片(图 十八),内外均施黄釉,碗心暗刻戏 珠龙纹,外壁近底处暗刻一周莲瓣纹,其他部分残缺。圈足内白釉,青 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胎质细白缜密,釉层晶莹剔透,暗刻 的花纹透过釉层清晰可见。通体黄釉 并装饰五爪龙纹,彰显出威严富丽的 皇家气派。
图十九圆明园出土的清康熙黄釉暗螭纹双龙耳托
杯残片 圆明园藏
清康熙黄釉暗螭纹双龙耳托杯残 片(图十九),由耳杯和托碟两部分 组成。耳杯内白釉外黄釉,腹部饰有 模印的螭龙纹,两侧各有一龙形耳。托碟撇口,浅壁,圈足,中心有圆形 凹槽,并凸起一周托圈,用以固定耳 杯。沿内暗刻海水边饰一周,里心暗 刻双龙戏珠纹,外壁暗刻行龙纹。托 碟和耳杯底部白釉内均有青花双圈六 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饮流斋 说瓷》中有关于此杯的记载:“双耳之 杯,有方有圆。康窑蛋黄色凹雕暗花 者,耳作龙形,乃御窑也。”北京故宫 博物院藏有完整器(图二十)。
图二十清康熙黄釉暗螭纹双龙耳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引自《清盛世瓷选粹》.紫禁城出版社,1994年
图二十一圆明园出土的清康熙青釉莲瓣碗残片 圆明园藏
清康熙青釉莲瓣碗残片(图 二十一),残片比较完整,器形为敞 口,浅腹,小圈足。胎体洁白细腻, 内外均施青釉,莹润清澈,光泽柔和 透明,具有如玻璃般的质感。外壁刻 有双层莲瓣纹,由足上至口下呈放射 状排列。莲瓣尖长,挺拔有力,富有 立体感。圈足内施白釉,青花双圈内 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规整的 造型、雅致的纹饰与清新的釉色浑然 一体,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青 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天 成”的审美趣味。
图二十二,2清乾隆青釉云龙纹紅残片修复后 圆明园藏
图二十二,1圆明园出土的清乾隆青釉云龙纹紅残片
清乾隆青釉云龙纹缸,原碎成 九十余块(图二十二:1 ),经修复后基 本完整(图二十二:2)。通体施以青 釉。圆口内敛,丰肩鼓腹,近足处渐 敛,平底。外壁近口沿处有一周如意 云纹,主体纹饰为海水云龙纹。在浪 花飞溅、波涛汹涌的万顷碧涛之上, 雄健威武的矫龙,在云层中飞腾,有 叱咤风云之势。底足青花六字篆书款 “大清乾隆年制”。图案的凸凹起伏, 使釉层薄厚产生变化,烧成后使单一 的釉色产生深浅浓淡的层次变化,增加了纹饰的立体感。龙纹隐现在润泽 的釉层内,与人们赋予龙的神秘性相 映衬。器形、釉色、纹饰俱佳,为乾 隆朝大器中的精品。
图二十三圆明园含经堂出土的清乾隆白瓷象 圆明园藏
图二十四圆明园出土的清康熙虎皮三彩釉碗残片 圆明园藏
清乾隆白瓷象(图二十三),以 俯视的角度塑造白瓷象。象牙前伸, 象鼻大部分隐于象牙中,双目细长。象耳一只表现细致,一只简略,大耳 上刻划叶脉式的装饰。圆润健硕的身 躯,憨厚可爱的形态,跃然眼前。刻 划细腻的大象皮肤纹理和头顶锦披装 饰,富有真实感和立体感。头顶和眼 珠原应有嵌饰,出土时已佚。白瓷象 是家具或内檐装修的镶嵌构件。“太平 有象”是人君有德的象征。从白象头 顶华丽的装饰可知,此瓷象塑造的是 清代在宫廷朝会中站班的卤薄仪仗中 的仪象。
清康熙虎皮三彩釉碗残片(图 二十四),胎体轻薄,细白坚致。里外 满釉,黄、绿、紫、白等不规则的斑 块相互浸润,斑驳陆离,犹如虎皮。釉面光亮,釉色晶莹,三彩艳丽,斑 块呈自然晕散。圈足内施白釉,青花 双圈内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虎皮三彩是康熙素三彩瓷器中空前绝后的品种。《匐雅》曰:“以茄、黄、 绿三色晕成彩斑,曰虎皮斑也。”
图二十五 圆明园出土的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残片
圆明园藏
清康熙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残 片(图二十五),虽已成残片,但根据 纹饰和所题诗句分析,原应为一整套 十二只。外壁以青花五彩绘代表十二 个月的时令花卉。其旁以青花按花卉 寓意题写两句式五言或七言诗。残片薄如纸,釉层晶莹似玉。在白色素 地上,先以青花绘部分枝茎、山石和 地皮,再以红、绿、黄、紫、黑等彩 釉绘制树干和各种花朵、动物。十二 月花卉纹杯又称“十二月花神杯”, 是康熙御窑名品,《匐雅》有评:“康 熙十二月花卉酒杯,一杯一花,有青 花,有五彩,质地甚薄,铢两自轻。” 河南省博物馆藏有可资对照的完整器 (图二十六至图三十二)。
清康熙斗彩雉鸡牡丹纹碗残片 (图三十三)
清康熙斗彩雉鸡牡丹纹碗残片 (图三十三),残片外壁以斗彩绘花鸟图。两只羽毛华丽的雉鸡昂首立于山 石之上,一对圆腹短颈的雀鸟上下翻 飞。周围衬以牡丹、玉兰等花卉。圈 足白釉青花双圈内六字楷书款“大清 康熙年制”。以釉下青花、釉里红与釉 上彩相结合,色彩明丽,绘制逼真, 达到花鸟传神的意境。北京故宫博物 院藏有完整器(图三十四)。
清康熙斗彩团夔龙纹杯残片(图 三十五),内壁施白釉,外壁绘灵活 多变的团状夔龙纹。夔龙口吐番莲, 龙头、龙爪皆写实,自前足之后化作 卷起的花枝。菱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 奇异的动物,似龙,口衔莲花,有两 翼,有前足无后足。团夔龙之间绘有 上下相应的花草纹。纹饰庄重典雅,色 彩素雅明丽。底部圈足施白釉,青花双圈内六字楷书款“大清康熙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