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孩子”不回家,是不是我们错了

1.

一是,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

传统的家庭结构被高速发展的社会消解,

家庭成为传统文化承载的载体,

也唯有在家庭氛围中,才能明确自己是个“中国人”。

二是,自己家庭的原因。

四世同堂、双子女、母单亲且强势,

几乎能见到所有“经典”的家庭样本,

都能在自己家庭找到样本。

隐忍,沉默,

是我作为中年女人存在于家庭的主要方式。

2.

这几天手机被一个手机信息刷屏:

北大博士后,20年不回家。

其实之前还有很多这样的消息,

比如,2018年北大有个化名“王猛”的男性,

拉黑父母、12年不回家。

比如,“豆瓣”上有一个叫“父母该死”的讨论小组。

比如,还有杀父弑母的。

我很恐慌,因为我也为人父母。

处理家庭关系,我也不专业。

3.

有网友讲:

如何才能让一个人铁石心肠,连父母都不想见?

有网友接着讲:

我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所以我不会劝你选择大度。

我不了解素材、不了解故事的全过程,

只能从逻辑理性的角度出发,

去旁观这些故事、分析。

有一个词,我很关注,

那就是“孩子”。

那个北大的博士后,

一个四十多岁不回家的男人,

被称为“孩子”。

4.

百度上“孩子”的含义是:

(1)儿童。

(2)儿女。父母称自己的子女为孩子。

(3)长辈都把晚辈叫做孩子,这是一种爱称。

(4)未满18周岁的人(也就是未成年人)。

4个基本含义中,有两个是关乎年龄的

有两个是关乎家庭伦理的。

其实,离开了家庭,

四十多岁不回家的男人,

是个正常的社会公民,

他不仅要承担家庭的责任,

还有社会和历史的使命。

家庭,不应该是他唯一的归宿。

他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孩子”。

5.

一篇热帖中讲到,汉字中哪个字,最沉重?

恩。

哪种恩,最沉重?

父母养育之恩。

人异于禽兽,在于人的亲情伦理。

但是,伦理是基于亲情之上,

而非高高在上的“道德绑架”。

孩子要报恩,不等于“孩子就是要报恩”。

孩子要听话,不等于“孩子就是要听话”。

孩子要光宗耀祖,不等于“孩子就要光宗耀祖”。

他不仅是个孩子,也是个生命自主的个体。

6.

身边,所有的中年家庭、中年男女,

都是一副苦瓜脸。

故事都一样的版本,

不同的是,哪家的更精彩。

7.

哪吒的故事,绝对是个讽刺。

二十四孝、

把“孝”写入《孝经》的时代。

身体肤发,受之父母,

那好,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

天地君亲,父爱如山,

那好,哪吒挥剑便砍、杀父弑亲。

儒释道三教,都喜欢哪吒:

北京城,九门,是哪吒的三头六臂;

澳门城,莲花,是哪吒的LOGO;

他还是善财童子、是法力无边的三太子。

我真的不知道,

这个故事的作者,如何在《孝经》为“圣经”的时代,

如何存活?

8.

我不完美,很多坏毛病,

我就给自己的孩子道歉:

对不起,第一次为人父母,

我们彼此共同进步。

我不高大上,很多坏习惯,

我就自己的孩子解释:

对不起,让你失望了,

今后我要向你学习。

我只想着你能幸福,能开心,

今天,你是我的“孩子”,

明天,你是完整人格的社会公民。

我不想,有天,你四十岁了,

还跪在地上、抽自己的嘴巴,

给我道歉。

我不想,有天,你四十岁了,

背着一个“孝顺”的名誉,

负重忍辱。

我不想,有天,你四十岁了,

但凡争执、都要退让,

委曲求全。

9.

上帝的,归上帝;

凯撒的,归上帝。

公司、企业,需要管理。

家庭,需要爱。

利益关系,需要猜测。

家庭,需要爱。

我只爱你,

谢谢你们俩来到这个世界,陪伴我。

尽管我有时候,很讨厌你俩,

但大多数,我真心爱你们。

我养你,

只是为我的快乐买单。

我会好好工作,

给自己的养老、打好基础。

等你长大了,

我们是好朋友。

等我老了,

我们还是好朋友。

今天,你是我的孩子,

未来,你是某某的父母。

我们坚信“逻辑改变生活,理性铸造梦想”的初心;

我们秉持“公益知识传播,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