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伏天”的几则问答

○问:伏天很快就要到了,那“伏”为何意?我们该如何应对?

● 答: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有两个含义:一是炎夏酷热,此时阳气强势上升,阴气伏下,所以称为“伏”;另一个是“隐伏避盛暑也”,意思是要避开伤害人的暑热。“伏”这个字,左边是“人”,右边是“犬”,意思是人像狗一样趴着不动。在伏天,人们应该顺应天时、休养生息、伏藏不动。避暑的方法很多,但是最要紧的,是调伏内心,一归于静,心静人自在,心静自然凉。在伏天这种日子里,人很难受,但暑湿对万物而言,却很重要,四时若无长夏之“化”,则草木虽荣,而终不成果实,秋既无收,冬亦无藏。中医讲脾主长夏,为后天之本,运化水谷则生机可得。也就是说,光有春之生发,不成;有夏之生长、秋之收敛、冬之收藏,都不行,一定要有长夏之“化”,才成。

○ 问:今年的三伏从那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 答:三伏天开始的时间是结合了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结合而来的,古人认为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三伏天的开始,而这个庚日如何计算呢?中国古代用天干和地支的结合来统计时间。天干有十个日,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日,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夏至节气后的“三庚日”就是遇上3个带“庚”字的日子,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从60甲子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干是10天为一轮,也就是说,每10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庚未日等等,而今年从夏至节气过后的第3个庚日是庚子日,也就是阳历的7月11日,这么算下来,今年的三伏天起始时间是7月11日。具体2021年数伏时间(共40天)表如下:初伏(10天),7月11日—7月20日;中伏(20天),7月21日—8月9日;末伏(10天),8月10日—8月19日。                            

○问:如何理解中医利用伏天这个天时治疗病痛?

●答: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的时间,此时人体的阳气也最宣通。善医者往往会利用三伏天的暑热以帮助机体宣通阳气,从而达到养生治病的效果。三伏天可以说是个黄金调理期,所谓:“一年养阳看春夏,春夏养阳看三伏”,可见,三伏天是养阳驱寒、治已病、防未病的好时机,对于身体一些缠绵难治的毛病,正好借这样的天时地利来调治,祛“百病”,尤其是虚寒、体内寒湿重的人,如各种逢冬天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哮喘、慢性咳嗽、关节痹痛、体质虚弱、腹泻、易感冒、鼻炎等。  

○问:网上流传一种说法,说在在伏天坚持喝热水,就会把体内多少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这个说法对不对? 

●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来给大家简单说说什么是寒气,自己体内有没有寒气,到底该怎么才能驱寒。相信有的人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无论穿得多厚,总感觉有点儿冷;就算室温35℃,仍旧手脚冰凉,如果你也经常这样,那么很可能就是“寒气太重”惹的祸。虽说十女九寒,但千万不要以为寒气重只是女生特权哦,寒气重在男性身上也会出现。那么三伏天喝热水能驱寒气吗?我明确告诉你,只依靠喝热水就排出体内积聚多年的寒气,这一说法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撑。想通过喝热水的方法在三伏时节短短几十天的时间把体内的寒气逼出来,这是不可能的。夏季人体出汗多,定时补水可补充丢失的体液,日常生活中只要适当饮用温水即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