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0年代的手抄本到信息茧​房,始终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整个工业时代,特别是在工业发展的初期,信息起着重要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稀缺状态。

老一辈和生于70年代的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记忆,一些比较稀罕的报刊,例如《参考消息》,不是谁都能看到,更别说《内参》这样的资料。

在70年代初,在民间甚至还流传过一些小说的手抄本,比如《第二次握手》在没有公开发行前,就曾经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过多年。

厚厚的一本小说竟然用钢笔抄写下来,装订好,并且悄悄地流传,可以想象,那时候的普通人对于信息是多么饥渴。他们期望通过有限的渠道了解更多的信息,以指导自己的生活。而处于社会高层的人从来不缺乏信息,也不缺乏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是高层信息越灵通,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多。它们可能是各种内参、文件,也可能是口口相传,而无论哪种方式,这些人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和丰富程度都能保障他们所处的位置坚固。

进入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只要有钱,普通人就可以安装以前需要开介绍信,处级干部才能用得上的电话,标志着现代化信息工具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电视开始普及,收音机的节目也越来越丰富,各种报纸、杂志摆满了报刊亭。普通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起来,信息量逐步增加。

信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大。而与此同时,普通人解决了信息匮乏问题,却出现了信息偏食,他们总是挑拣自己喜欢看的媒介,吸收着自己偏好的信息。这种信息偏食一直持续到90年代互联网初期。而同时期的社会高层却凭借着均衡的信息渠道有效地避免了信息偏食。

21世纪初,互联网继续发展,直到出现移动互联网,信息爆炸将普通人淹没在信息洪流中。此时,普通人可以轻易地获取巨量信息,但同时,信息的含金量迅速下降。

很多人认为,通过扩大信息量,采用多渠道验证的方法,就可以提高信息的含金量,而事实正好相反,信息不对称并没有因为互联网有所改变,互联网反而放大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最实际的例子就发生在股市,靠近信息源头的人赚钱了,而这群人还是那些社会高层。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个性化信息消费的时机成熟了,由此发展出的个性化推荐信息算法被平台普遍采用,信息茧房从此诞生。

“信息茧房”一词来源于美国法学家凯斯·桑斯坦在2006年出版的著作《网络共和国》一书。书中假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面对海量剧增的信息,会倾向于从中选择符合自己喜好的加以吸收,结果每个人摄取的内容范围,都将变得越来越狭隘。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个性化信息消费,正在形成一个个信息茧房。

有人反对这个观点,曾经做过实验试图否定信息茧房的存在。2016年,哈佛大学的Seth Flaxman等学者选择了5万名参与者,要求他们报告自己最近阅读、观看或收听的新闻媒体,同时通过电子手段直接监测和记录他们的实际新闻消费行为,包括网页浏览历史等。研究最终发现人们实际的媒体消费比他们自己想象中更具有多样性。

然而,我们要注意,这种看起来的多样性正是信息洪流的结果,形式上的多样和数量上的增多,并没有提高信息的含金量,只不过是茧房更大了,以至于看不到茧房的存在。朋友圈归的属感,群强化固有的认知,快餐式的信息消费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更大的茧。

实际上,很多人明知是茧房还要进去,他们是为了获取安全感,抵御信息冲击。

只要一根网线或者一部手机,就可以舒舒服服地打发业余生活的空白,休整工作一天后劳累的身体,安慰实现不了理想的焦虑,快速进入舒适区,刷刷视频,看看段子,时间过得更快,麻醉一下自己,用茧房隔离现实,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无奈。

茧房是合力打造的结果,而谁对信息茧房乐见其成,就要看谁是受益者。

首先受益者是管理者,为了生存,上班在单位忙于工作,下了班窝在茧房里舒适地度过,这是一种稳定的社会运行模式,管理者乐见其成。

其次是经商者,通过信息茧房输送流行观念,将信息茧房作为生产线,将人作为产品,成为它们稳定的客源,收获稳定的产出。茧房入住率,在线率就是考察一个信息平台的指标。

信息茧房的存在,短期有利于稳定,而长期却极大地阻碍社会的发展,如何破茧成蝶就成为一个时代的课题。

(0)

相关推荐

  • 周哥学习笔记(2012.1.27)

    把别人想象和定义为"坏人",才能给自己以"自己是好人"的错觉. <心理学前沿>上发表的一个评论:吸引力这个东西很混乱! 除了对称的脸蛋,雄壮的胸大肌 ...

  • 有钱人就一定比普通人聪明吗?贫穷的宿命该怎么摆脱

    有钱人就一定比普通人聪明吗?这个问题,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觉得是对的,否则,为什么有钱人会比普通人赚到更多的钱. 其实这种想法,我是不认同的.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首先在智商上就先否定了自己,更别说有钱人 ...

  • 普通人信息差赚钱方法论,既要学会利用,又不能太过迷恋

    大家好,我是秋荣七术 如果说世界上大家共同话题有什么,赚钱绝对算一个,这几天浏览了一些信息差赚钱的案例,仿佛赚个几十.上百W是很简单的事,看得那叫一个激动.靠信息差赚钱,真的就这么容易吗?如果真有一个 ...

  • 房展会真要告别历史舞台了吗?

    丁祖昱评楼市,独家原创点评.房展会真要退出历史舞台吗? 国庆假期过了大半,前几天还是像往年一样,许多城市又举办了房展会,但从各地房展会并没有听到什么激动人心的消息.相反地,听到的多是外面红旗飘飘,里面 ...

  • 知识清单| 全面认识信息茧房

    全面认识信息茧房 一.信息茧房的含义 在海量信息面前,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关注选择接收其中一部分信息,进而减少.忽略对其他信息的接触.久而久之,会将自己处于一个同质化的信息环境中,正如蚕把自己逐渐禁 ...

  • 破除“信息茧房”,一切以你自己为主

    信息茧房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的. "信息茧房"效应是指,人们往往只注意自己关注的或使自己愉悦的信息 ...

  • 为什么一定要警惕信息茧房?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这是粥左罗的第 1444 期分享 作者 l 清和社长  编辑 | 易小飒 来源 l 智本社(ID:zhibenshe0-1) 分享 l 粥左罗(ID:fangdushe520) 自从算法推送机制兴起, ...

  • 汉和资本:警惕投资中的信息茧房

    什么是"信息茧房"? 美国学者桑斯坦曾在他的著作<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公众会偏向于选择那些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而排斥与自 ...

  • 《读书》首发 | 徐英瑾:人类认知与信息茧房

    编者按 因为越来越多的固定信息投喂,人们在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中成为一个个孤岛,"信息茧房"越筑越坚固.如何突破信息茧房?本文的视角是回归人类认知.作者考察人类认知遵从"节俭 ...

  • 学习谨防陷入“信息茧房”窠臼

    "信息茧房"一词,系哈佛大学凯斯·桑斯坦教授在<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提出. 意思是,在信息传播中人们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只会注意选择想要的或能使自己愉悦的信息,时 ...

  • 做决策,最怕的是信息茧房

    文/端宏斌 笔者昨天的文章<有女孩的家庭注意了,土猪来啦!>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这本就在我意料之中,因为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立场去做解读,既然立场不同,肯定结论不同. 本文我不准备做辩解, ...

  • 人类认知与信息茧房

    2021-06-11 21:24 因为越来越多的固定信息投喂,人们在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中成为一个个孤岛,"信息茧房"越筑越坚固.如何突破信息茧房?本文的视角是回归人类认知.作者考察人 ...

  • 信息茧房:认知是最难跨越的鸿沟!

    信息茧房:认知是最难跨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