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小暑雨绵绵,粮价翻一番”,是什么意思?

再过几天,就到了小暑时节了。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此时,太阳将到达黄经105°。

“暑”,即暑热的意思;而小暑指“小热”,意思指还不是十分热。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意思是说:在小暑开始后的前5天,大地上便不再有凉风吹拂,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有热浪;在小暑开始后的中5天时,由于天气炎热,蟋蟀将离开田野,来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小暑开始后的最后5天时,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经常出现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一般来说,到了小暑时节时,江淮流域的梅雨季节即将结束,大部分地区即将进入伏旱期。

在许多地区的农村,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小暑雨绵绵,粮价翻一番”。当我听到这句俗语后,着实是有些不理解,后来,通过我向一位老农进行请教,才总算是弄明白了这句俗语所要表述的意思了。

一般来说,到了小暑时节时,除了西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还在收割冬、春小麦等农作物之外,华北、华中以及南方地区就需要忙着进行田间管理了。此时,北方地区种植的玉米尚处在幼苗的后期,对雨水的需求量还不是很大,而北方地区种植的棉花则需要进行整枝、打杈、去老叶、施肥等工作;同时,此时的田间病虫害也已经到了防治的关键时期,需要进行喷药杀虫。要想比较好地完成这些工作,田间是不能够过于湿润的,否则,将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而对于南方地区来说,此时的早稻已经到了灌浆的后期,部分早熟品种马上就要成熟收获,田间也是不需要有太多的雨水的。

在1913年的时候,刚刚进入到小暑时节,天空突然连阴了起来,在小暑时节的半个月当中,几乎天天下雨,从而导致南北方地区的农田都没有办法进行管理。在阴雨绵绵的情况下,北方地区种植的玉米因长时间水渍而出现了发黄的现象,棉田里的棉花也因长时间水渍而出现了落蕾现象;而南方地区的部分早稻虽然已经成熟,但也因田间湿度过大而无法收割。

在过去的那个年代,农业的基础设施条件普遍不好,粮食产量很低,同时,每家每户的农田也不是很多,应该说,一旦有一季的庄稼收成太差,那么,人们就会饿肚子。倘若在小暑时节阴雨绵绵的话,当季的农作物收成肯定会很差,而一旦出现了收成很差的现象,市场上的粮食价格肯定会快速上涨。据称,在1913年的那年秋季,几乎所有的粮食价格都翻了一番。其实,这就是“小暑雨绵绵,粮价翻一番”这句俗语的来历及意思。

当然,“小暑雨绵绵,粮价翻一番”的现象仅仅存在于过去。作为今天来说,粮食产量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许多家庭都有余粮,是根本不用为一季或两季粮食没有丰收而担忧的,因此,即便是今年的小暑时节到来后也会出现阴雨绵绵的现象,人们也无须担忧粮价会上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