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斗争史丨性致

本文是一个纲要,更具体的内容将呈现在接下来的女权三部曲中,分别是远古篇——《母系与女权的迷思》、近古篇——《战争形态与女权崛起》、现代篇——《女权的三个维度,兼论田园女权》。

首先要明确的是,母系并不等于女权,两者虽有一定相关性,但本质上是不同的概念,比如狮子就是典型的母系社会,但你绝不能说它们是女权社会。大体来讲,人类社会已经渡过了5个历史阶段:母系+女权、母系+平权、父系+男权、父系+平权、再次父系+男权,个别社会可能因外部影响越过某一个或某几个阶段,而现在正在步入一个无系+平权的阶段。

第一步——形成集群

某些种类的动物会集群生活,而某些种类的动物会单独生活,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原因有二:

对于某些种类的捕食者而言,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和捕猎对象的特点,需要集体作战才能捕获更大或更多的猎物,比如狮子、虎鲸、鬣狗和狼。对于那些小而多的猎物,围猎可以显著加大捕获量,比如狼群捕羊群;对于那些体型庞大的猎物,只有集中群体的力量才能够搞定,比如狮子捕野牛。开阔而富饶的地区能够形成更大、更多的猎物,所以这些地方的群居捕食者也会更多,比如草原上的狮子和大海中的鲸,而山林中不会产生过大或集群的猎物,因此老虎就会选择独居。

对于某些种类的被捕食者而言,群居生活也会降低被捕食的概率,几乎所有草原上的食草动物都属于此类,比如牛、羊、马、鹿,需要长途迁徙的大型鸟类也是,比如大雁、天鹅,还有海中成群行动的小鱼。这一般都是靠速度而非靠隐蔽摆脱猎手的猎物,如果主要靠隐蔽,群居只会更容易败露自己的行踪。既然靠速度,两个因素就格外重要,一是群居可以轮流放哨,二是群居可以让群中的弱者垫背。群中健壮的成年个体几乎不可能被捕食,一旦发现天敌,大家就集体狂奔,而它必然不会是跑得最慢的那一批,所以安全度是极高的。

猎手和猎物的群居行为互相促进,形成了有趣的协同进化,对于某些物种来说,群居总是比独居更高效安全的生活方式。人类早期生存环境既不是一望无际的密林,也不是宽阔平坦的草原,而是两者杂合的地方,而人又是一种单体战斗力不强的动物,所以形成群居就成为必然。

第二步——乱伦禁忌奠定母系社会

对于某些较低等的物种而言,是不存在乱伦禁忌的,它们肆意与任何能够碰到的异性交配,基础生物学知识告诉我们,这样显然会产生大量畸形低能的后代,但是它们无所谓,因为它们超高的繁殖率,可以覆盖掉这些残次品,它们的繁殖是以数量而非质量取胜,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是常态,啮齿类动物就是其中的典型。但是那些更高级的动物经受不起乱伦带来的损失,因为它们优化程度更高、繁育更加困难,一旦出现残障的后代,对社群来说是很大的损失和负担,而且它们较为发达的大脑和社会,使得它们能够理解和传承关于乱伦一事的知识。

因为要避免乱伦,所以长成的幼崽中有一个性别必须要离群交配,让另一个留下来的性别的世系凸显出来,雄性离群就是母系,雌性离群就是父系。所以我们能够看到,能够形成稳定世系的动物,基本都是高等动物,并且具有产仔量低、哺育周期长、大脑发达、天敌较少的特征。只有蜜蜂和蚂蚁是低级动物,它们的演化遵循另外的逻辑,并且雌雄体型高度异化,暂且不论。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必然是母系?换言之,为什么必然是雄性离群?有两个分别独立的解释,一个简单,一个复杂,但是毫不矛盾。

进化论的解释是简单粗暴但却非常强大的,无需考虑规则的具体形成过程,我们只需要假设,一部分社群选择了雌性离群,而另一部分社群选择了雄性离群,然后看看,它们中谁会胜出。显而易见,雄性离群的繁殖模式更优,因为:首先,雄性生存能力更强,如果让雌性单独外出一段时间,遭遇意外死亡的概率会更大;其次,雌性防卫能力更弱,当暂时加入另一个群体择偶交配的时候,容易演变成一场无序的强奸,而早期社会并无足够强的伦理和法律约束来杜绝这种强奸;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雌性呆在原生家族中怀孕生产,能得到亲人们更好的照顾,如果呆在“嫁入”的家族中怀孕生产,无疑条件要恶劣许多,女性读者只需要想想你是更喜欢婆婆照顾月子还是母亲照顾月子就知道了,如果雌性离群生育,必然母婴死亡率都会高很多。在长期的自然淘汰中,雄性离群的模式必然战胜雌性离群的模式,既然雌性不离群,都是雄性来当上门女婿,当然就形成了母系社会。

更具体的场景化解释是,雄性幼兽在任何群体中都会成为不受欢迎的存在,从而被长辈们联手驱逐出去。随着雄性幼崽的逐渐成熟,他们的性意识也会觉醒,虽然身边的所有雌性都是他的血亲,但是处于青春期的动物们并没有礼教的束缚,所以他们会对自己的雌性亲属进行性骚扰,而且骚扰的对象往往以长辈为主,因为她们更加成熟有味道。小雄兽的母亲可能会是最早的受害者,而她显然是不可能让小畜生得逞的,一顿胖揍估计是少不了的,也会进行临时性的驱赶;小雄兽的姨妈们显然也会成为其蠢蠢欲动的目标,但是他的小身板既不能引起姨妈们的性趣,也还打不过姨妈们,他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导致一个频繁挨揍的时期;但打得多并不等于打得狠,群中地位高的雄性会对这个小畜生的行为十分憎恶,不管该雄性是小畜生的亲爹还是取而代之的新王或者仅仅是一个寓居于此的上门女婿,都不可能容许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染指自己的女人,他们会对冲动的小伙子发出严重警告,甚至进行足以致命的攻击。这时候年轻的雄性没有任何选择,只能落荒而逃,在单独流浪的过程中磨炼自己的捕食和打斗技巧,一些雄性会在此过程中死亡,幸运活下来的那些会逐渐长到完全成年的体格,并且积累大量的性能量,终于有资本去到某个新的群体谋求配偶,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与其他雄性进行惨烈的搏杀。而相反的是,小姑娘们就完全不会面临小伙子的尴尬,就算她们也春心萌动,但不过是默默散发荷尔蒙罢了,并不会去主动骚扰群中的其他雄性,因此一般也不会有长辈试图驱逐她们。

综上所述,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性别离群以避免乱伦,那么只能是雄性离群,所以母系社会才是最正常最自然的状态。母系社会并不必然意味着所有的雄性都长期从妻居住,事实上必然有大量雄性处于独自游荡的状态,偶尔也会好基友结伴而行,甚至结成规模较小的纯雄群,但雄性群非常不稳定,随时都可以解散。人类是一种脆弱的生物,哪怕是男人也不可能像雄狮或雄象那样长期在外独自流浪,所以一部分社会倾向于男人长期当上门女婿,我称其为上门模式,另一部分社会倾向于男人交配后立即回到原族群,我称其为回家模式,还有一些社会介于两者之间的形态,但人类并不会采取食物链顶端动物所采取的流浪模式,形成模式差异的原因之后再讲。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群居动物雌雄皆不离群,如果它们比较低等,基本就是处于一种大乱交状态,逮着谁是谁,比如老鼠和兔子;如果它们相对高等,那么老一辈会有意识地避免亲子乱伦,尤其是母亲会主动避免与儿子乱伦,比如马就是这样,但是只要没有雄性的制度性强制离群,兄弟姐妹间的乱伦是不可避免的。大量食草动物和部分鸟类、鱼类就是雌雄都不离群的状态,因为不离群,它们往往可以聚集成很大的规模,你可以将其视为双系、杂系或无系,但绝对不是母系或父系。它们中有的也会有头领,往往以雄性居多,但是不应因此认为它们是父系社会,因为头领虽然在交配中有优越地位,但是还远远不到垄断地位,更不能有效判定父子关系,连大致判断都做不到。

第三步——首次女权崛起

在形成母系社会后,女权也应运而生,但母系并非女权的全部理由,只能算作是理由之一,因为母系社会也有大量非女权的形态,生产生活方式才是奠定女性地位的基础。

母系有利于女权是显然的,女儿才是继承人会提高大家对女性的看重,拥有满堂儿孙(其实是外孙,孙子在别人家呆着呢)的老祖母显然具有更高的天然威望,这些因素简单而清晰,无须赘述。但上述都是比较弱的心理性因素,并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女性是早期社会的主要生产者,男性在生产中处于次要地位,这才是奠定女权最坚实的基础。

人类的首次性别分工是男人外出渔猎,而女人进行采集并同时照顾家族,听起来男人也很威风是不是,但是不要忘记,人类并不是以肉食为主食的生物。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纺织业纷纷发展起来,但这些通通都跟男人无关,学界的主流看法是,上述四项产业都是女人的发明并由女人操持。这并非女权主义者的谬论,你只需要想一想:采集女与打猎男,谁更容易发现种子掉在地上可以长出好吃的食物;在家女与外出男,谁更容易总结出带回家的小兽如何养大;做饭女与吃饭男,谁更容易发现某些土与水混合后能烧制陶器;害羞苗条采集女和奔放壮硕打猎男,谁更希望并能发现某些植物的纤维可以编织成比兽皮更合身的衣物。

而且不论是谁发明的,单论谁更适合这些劳动,男人也没有任何优势:早期农业无需耕地、浇水、施肥,只需要撒种和收割,男人更强的体力毫无用处;在照顾动物方面,男人也不可能比天生细心的女人做得更好;说到制陶,手指粗大且缺乏耐心男人也不可能比女人更适合;至于纺织,更是完全不用讲了。男人在这些生产劳动中只能从事打下手的工作,比如该种地了,一群男人欢天喜地去放火烧荒,早期农业是无需耕地翻地的,无非再拿尖木棍在地上戳几个坑便于播种;需要圈养了,男人搞点木头回来围个栅栏;要烧制陶器了,男人根据女人的指示去挑点合适的土回来;要织布了,听话的男人可以帮忙打打麻。而且考虑到劳动的姿势和场景,大量工作需要弯腰、下蹲或穿梭于狭小空间,男人的强壮只会是一种劣势而非优势。当女人让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多姿多彩的时候,男人还是只有渔猎,补充蛋白质固然也很重要,但在绝大多数社会中还是没有粮食来得重要,男人的技术可能只能体现在对渔猎工具的改进上。总而言之,女人掌握了绝大部分技术工种,而男人最多能配合出点力气,除了个别极度优秀的猎手外,大部分男人处于事实上的吃软饭状态。男人不仅在经济上依附于女人,并且还得恳请女人跟自己啪啪啪,谁的地位高、谁的地位低也就不言而喻了。

但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时代的男人也是挺幸福的,生活压力很小,甚至可以游手好闲,无非平时多陪陪笑脸,犯了错多听女人唠叨训斥两句而已。比如结束母系社会较晚的黎族,现在还是女人们干农活,男人们则可以悠闲地喝老爸茶,劳动究竟是权力之源,还是剥削压榨,这是个有趣问题。

第四步——首次平权运动

人类同种之间武力冲突的加剧,是男权首次崛起的必要因素。随着人类的扩张,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主要矛盾已经由人与自然的矛盾变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资源总是有限的,但谁都想要更多,于是只有打,随着战争的来临,男人的武力优势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上面讲到了母系社会的上门模式和回家模式,毫无疑问,早期社会都是上门模式的,原因很简单,所有母系的群居动物都是采取雄性上门的模式,人没有理由例外。而且从生物的天性上来讲,跟老婆孩子住在一起也是比和父母姐妹住在一起更加愉悦的,反正男人地位都低,取悦老婆怎么也比取悦姐妹来的容易和划算吧。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后来的人类母系社会却普遍采取了回家模式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战争。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雄性血亲结成的队伍永远比一群上门女婿结成的队伍更有战斗力,人类古代史上有战斗力的军队几乎都是按血缘、乡土编伍的,这样才能守望相助、死战不退。寓居者组成的部队、流民组成的部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因为他们参战是为了利益,打顺风仗还可以,一旦陷入被动,很容易就溃散掉了。

即便上门女婿们已经有了子嗣,从而使战斗意志变得更坚定了一些,但也不可能战胜雄性血亲的队伍,熟悉度不够,配合度不够,信任度不够,几乎一切都不够。战场上的男人是可以为兄弟挡刀剑的,因为你预期兄弟和血亲们会照顾好你的身后事,但是你绝不可能预期连襟和姻亲们会照顾好你的身后事。对于上门女婿而言,逃跑的选项永远都是成立的,哪怕心爱的老婆被抢走了,可爱的儿子被杀死了,你还可以换个地方继续当上门女婿嘛,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老婆和子嗣都会有的。当部落之间开始发生战争的时候,上门模式更是迅速失去了竞争力,哪怕是同样的一批男人,如果他们分别居于入赘的氏族并按此编伍,显然就打不过各自回原氏族并按血缘编伍的状态。

战争的增多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母系社会有一些遏制战争的独特机制,女性作为调停人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琼崖黎歧风俗图》说:“黎人习气剽悍,与其同类一言不合,持弓矢标枪相向,有不可遏抑之势,若得妇人从中一间,则怡然而解。”解放前,黎族合亩制地区还有这种习惯。云南怒江的僳僳族氏族间发生械斗也是由妇女出面调解讲和,按照习惯对妇女不能加以伤害。

女人调解纠纷靠的可不仅仅是口才,我讲个动物世界的真实故事你就明白了。在刚果河的南岸有一个物种叫做倭黑猩猩,它们也是典型的母系社会,连头领都是雌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不同群体之间不会发生纷争。一旦两个群体的雄性濒临战争边缘,它们的雌性就会集体出动,互相来到对方雄性的跟前,经过简单交流后,就开始集体交配,甲群的雄性和乙群的雌性乱交,乙群的雄性和甲群的雌性乱交。经过一通昏天黑地的XX以后,双方的火气都下去了,天大的仇怨的消弭了,倭黑猩猩生动实践了美国嬉皮士在越战时期的反战口号:“Make Love,Not War.”

所以说,倭黑猩猩是一种非常热爱和平的猩猩,与隔刚果河相望的近亲黑猩猩的残暴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但它们也是一种非常淫荡的猩猩,十分热爱交配,是动物中屈指可数几种会不以生育为目的而交配的物种,不知道这个“倭”字是否因此而来。倭黑猩猩是一种在基因上和人类十分接近的动物,其性行为十分丰富多彩且匪夷所思,为了不被删帖,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了解。

言归正传,母系社会的女人的性行为显然不会太保守,因为没有任何男人会限制她们的性自由,而且人类此时必然已经实行外婚制,这就意味着,她在对立氏族中可能会有很多老相好。那么一切事情都好办了,女人去劝她的相好们不要与自己的兄弟们为敌,必然是一件成功率很高的事情,至于会不会像倭黑猩猩那样现场劳军,就不得而知了。

相邻氏族之间当然会争夺资源,因此也会发生偶发的和小规模的战斗,但是因为双方的长期通婚,女性的调停作用可以将战斗遏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各个互相上门通婚的氏族组成了部落,由于空间距离的原因,部落与部落之间一般是难以发生通婚的,所以,真正猛烈的战争将发生于不同部落之间,但这是下一步的话题。

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农耕技术也得到了发展,耒耜等可以翻土的农具被发明出来,这也强化了男性的作用,因为农业成为了一项需要大量体力的劳动。

因为战争的发生和农业的发展,男人们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虽然社会形态仍然是母系,但逐步体现出男权强化的特征,近代遗存的母系社会也都有这个特点。一方面,家庭、氏族的内部事务仍然是女人说了算,但另一方面,具有对外性质的部落事务,却往往是男人说了算。军事首领当然必须是男人了,但部落酋长的位置也渐渐都落入男人手中,男权的崛起抵消了之前的女权优势,但女性靠着生育、劳动和作为部落纽带的作用,仍然保有相当的地位,双方进入到一种标准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平权模式。

第五步——女奴造就父系

女人是和平之母,但也是战争之母,因为,不管女人再能调停,她们也无法解决膨胀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根本矛盾。当人口膨胀到某个极限阈值的时候,战争压力会空前高涨,如果不能取得更多的生存空间,部落就有可能因氏族内战而崩溃。此时,一些雄心勃勃的男人就将目光投向了相邻的部落,既然大家都不好意思对亲戚下手,那么不如团结起来,一起消灭旁边这个讨厌的家伙吧。

大规模战争开始降临,氏族之间的械斗不过是小孩子之间的打闹而已,温柔的妈妈总是能够喝止住双方的冲动,但部落之间的战争是真正的刺刀见红,再也没有任何调停的因素。部落军队的规模必然大于氏族军队,而且不再是互相完全相识的熟人军队,这时军事组织能力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谁能够快速大规模动员部队,谁就将占据巨大的优势。换言之,哪个部落的男性军事议会更有效率、男性军事首领更有权威,这个部落就将更容易在战争中获胜。在不断的部落战争中,女性的发言权必将被不断挤压,听妈妈和姐妹的话对男人来说再也不是一种美德,反而成了可能危及部落的懦弱恶习。但不管女性在军国大事中的决策权如何薄弱,仍然不可能撼动母系社会的基础,因为此时的生育模式和生产模式还没有变。

不过,随着战争频度和烈度的不断加大,早晚会有那么一天,某个具有军事天分的男性统帅,会在某次战争中取得史诗般的重大胜利,临近的某个部落被彻底击溃,他们的人民要么死亡、要么被俘、要么逃散,他们的土地和财富被胜利者完全占据,于是世界的规则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整个母系氏族时期,大家都是处于一种原始公有制之下,但对其他部落的歼灭性打击必然会打破这种公有制,因为部落的军队会带来他们的战利品,土地、财物和最重要的——奴隶,财产制和奴隶制同时开始了萌芽。财产制甚至会产生得更早一点,因为对高烈度军事对抗尤其是域外作战而言,论功行赏永远是最有效的激励手段。

一部分胜利者可能会带着他们的战利品返回本土,但是更多的征服者将开始在占领区实施军事殖民,因为战争的诱因就是本土生存资源不够了嘛。征服者们会发现自己进入了天堂,从前要靠努力劳动来创造的财富现在唾手可得,并且财富不再是由氏族公有、由女人支配,而是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使用。更重要的是,战败方必然有大量女子被俘,男人以前想要做爱可麻烦了,得跑到旁边氏族去拼命讨好他们的女人才行,而现在却可以予取予夺,真是太快乐了。

这些被俘的女子成了父系社会的首批附庸,她们显然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而且她们和征服者所生育的孩子也不可能再采用母亲的姓氏,她们成为了征服者的财产。如果征服者人数较少而女奴较多,他们直接就能凭空建立一个完整的父系社会,这些征服者们是再也不会回本土找其他氏族上门交配了,一来性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二来地理距离必然比较远跑起来太麻烦了。征服者脱离了原来的部落和氏族的生活,仅仅是保持血脉的亲切感而已,也难怪,既然能够在殖民地作威作福为所欲为,有几个人还愿意会本土去点头哈腰听那些女人们使唤呢。

但更多的情况是征服者人数较多而女奴较少,这种情况是极有可能发生的,征服者既然能够获胜,其人口规模大概率高于被征服者,青年男女也会呈现相同的情况,而且在战争中,必然有一些女性逃跑,也会有一些女性死亡。被俘的男性是肯定不会有交配权的,能够成为奴隶而不被杀死的话就已经够幸运了,但即便排除掉男性奴隶,殖民地中也多半会出现男多女少的情况,事实上人类有记载的殖民地都是男多女少的。

极少数较弱的男人会因择偶的考虑返回本土,但是对更多的征服者而言,殖民地中有很多现成的财富且男性地位很高,回本土并不是一个太好的选择。为了解决女性不足的问题,理论上就需要从本土引进一些移民,但是我们考察微观形势的话,就会发现引进移民并没有那么容易。

本土的女人都还处于母系社会,有自由、有财产(公有的也算)、有地位、有权力,你说这些女人怎么会自愿到殖民地来当没有地位的上门媳妇儿。历史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考虑到母系社会的惯性,短时间内不会有任何女人愿意嫁到殖民地来,她们完全可以在家乡过着和以前完全一样的生活,虽然因为征服者的移出,前来走婚的男人少了一些,但这不是大问题,因为从生殖的角度而言,雄性本来就是可以一对多的生物。

缺乏自愿上门的女人,初生的父系社会面临着尴尬,但是男人的野心就像一头野兽,一旦挣脱了母系的温柔束缚,并品尝到了甜美的果实,就再也不甘心被关进牢笼,他们有武力、有财富,怎么可能缺女人呢,办法总是有的。

第六步——抢婚与聘礼

在母系社会中挣扎萌芽的父系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女人愿意嫁进来,其实你看看中今中外的历史,任何一个雄性暴力集团初到某地,都必然会面临这种困境,无论是流传窜到罗马帝国边境的蛮族,还是建国伊始的罗马人本身,无论是米帝的五月花号,还是大国的建设冰团。大家解决问题的方式虽看起来略有差异,但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无非是规模大小、来源远近以及操作者的身份不同罢了。

不是缺女人吗,好办,那就出去抢吧,几个男人结伙而行,瞅准机会,把他们能看到的、能看上的女人强行掳掠回殖民地,问题不就解决了吗。女人的问题是解决了,但更大的问题却产生了,女人必然是有氏族的,她的舅父和兄弟极大概率会组织一批人前来寻仇。这时候,就是武力和财富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殖民地的某个武装团伙会和女人家人拉来的队伍对峙起来,但是却并不一定会打起来,除非一方感觉自己有完全碾压的实力,否则这种事情双方总是要先谈一谈的,为了一个女人而伤亡多个男人对双方来说显然都并非最优的选择。既然是谈判,就得有筹码,感情、武力、财富都是筹码:如果女子的家人看到她过得很不好,或者对方武力太弱,或者对方盛气凌人又一毛不拔,亲戚们就有可能开打;但如果看到她过得还不错,或者对方武力太强大,或者对方态度客气并愿意付出高额的赔偿,家人们可能就会产生动摇。

动摇的结果就是拿上对方赔偿的财富,听着对方的小子恭恭敬敬地叫一声大舅哥(虽然当时还未必有这种称呼),就准备拍拍屁股回家了。里子面子都有了,不回家干啥,顶多甩下两句充场面的狠话:“你必须好好对我的外甥女/妹子,不然老子随时过来收拾你。”抢人者大概率会微笑点头目送他们离去,毕竟花钱能够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拼命呢。

最初的娶亲必然且只能是这一种形式,只要你左手掏出钱袋,右手紧握刀把,女方的家人基本只能选择追认你们的婚姻。让我们抛弃感情和道德因素来客观分析女方家人面临的局面,如果选择拿钱认可,不但可以得到利益,还可以得到一个姻亲盟友,如果选择动武血拼,不但会造成本方伤亡,而且会结下一个仇家,最关键的是,这完全是一场没有任何战略目的可言的战争。当这种事情发生的次数多了以后,渐渐地就形成了一种行情,母系社会即便还暂时没有完全崩溃,但是女人已经在事实上成了一种商品。

一个微妙的问题是,为什么以前的男人不会抢婚?以前的男人或许也动过这个念头,但是很难成功:第一,没有一个以男人为主的军事集团,他很难纠结人手去干这种事情;第二,不待对方找上门来,老外婆可能已经大耳刮子打得他晕头转向了;第三,在氏族里地位较低的男人,完全没有资源来安置和养活一个外来的女子;第四,如果对方找上门来,他根本拿不出任何可以赔偿的财产,那么对方就很难善罢甘休,一场械斗不可避免,无论最终谁胜谁负,只要本氏族出现了伤亡,他都免不了氏族的严厉制裁。

所以,抢婚在父系社会早期必然是最主要的婚姻方式,抢婚是以武力为后盾,以财力为对价的婚配模式。有武力,女方家族才会珍惜你作为潜在盟友的价值;无武力,女方家族只会觉得这是个吞并你的好借口;有财力,抢人就可以成为与女方家族的一次友好交易;无财力,单纯的抢人就会遭到各个受害方的联合对抗。女人在这里退化为一种筹码,当有了财产意识和战争频发之后,以前会无条件保护女人的男性亲属们现在开始计算女人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抢婚还是一种必然传染的行为,当一个氏族的女人被别人抢走以后,该氏族的生殖潜力就会下降,如果没有新的女人进来补充,长期来看他们就将趋于衰弱。而补充新的女人的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有样学样,也出去抢,先把人掳回来,再对打上门的女方家人赔钱赔笑脸。战争掳掠虽然能够批量制造父系家庭,但是大战毕竟不可能天天打,但暴力程度较低的抢婚却可以随时进行,这两者结合起来,迅速瓦解了母系社会。

随着父系社会的成分越来越多,抢婚就逐渐流于仪式化,其形式可以非常多样,有纯暴力抢夺,有各种诱骗,有男女私奔。事实上,全世界各地的古代法律几乎都从来不区分这三者,女方完全自愿的私奔、女方半自愿的拐骗、女方完全非自愿的绑架,一般被归为同一种情况,那就是抢,而对抢人的惩处方式整齐划一,那就是赔钱给女方的父亲。在各个父系社会的文化中,未婚男子抢夺女人都是普遍存在并受到宽容的,而奸淫后遗弃反而是更重的罪行,但是要免掉强奸罪也很容易,只需要娶受害人回家就可以了,东西方都是如此。

母系社会的崩溃在极端时间内就可以完成,在母系父系尚且混杂的时期,母系中的女人本身也会开始动摇,并主动投入父系的怀抱。原因很简单,来上门走婚的男人质量越来越差了,高大威猛的男人近乎绝迹,父系社会的男人在武力和财富方面几乎完爆那些仍然留在母系社会中的男人。雌性动物选择强者是一种生物本能,在武松和武大郎之间,任何女人都会选择武松,尽管武松拿你当女奴,而武大郎拿你当女神。

在父系社会在某个区域完全建立起来以后,大家就会发现抢来抢去还是太麻烦了,反正最后是花钱搞定,不如提前和岳父说好价钱来得比较省事。于是聘礼就产生了,聘礼本质上和抢婚的赔偿金是一个性质,都是女人的价格,但是好歹是变得文明了一些。但是抢亲的仪式仍然是不能少的,时至今日,抢亲都是婚礼中一个必须的环节,包括很多地方猥琐的闹洞房的习俗,通通都是抢婚的历史遗迹,你只需要脑补一下,一次真正的抢婚,女人的初夜应当是何种场景,新郎可以拒绝辛苦帮他抢人的兄弟们的围观么,搞不好还需要人帮忙按胳膊按腿吧。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残暴的父系淘汰温和的母系是一种必然,最后,金属的发明和普及为母系社会钉上了最后一块棺材板。冶金这一工种,是女人无论如何胜任不了的,无论是探矿、采矿、伐木、烧炭、浇筑、锻造,男人在每一个环节上对女人都有压倒性的优势。当铜和铁第一次面世的时候,无疑是神器一样的存在,石器时代就此终结。而随后奴隶制的兴起,使得拥有大量男性奴隶的部落和国家可以有最充分的劳动力来推动大规模的冶炼,金属、战争、奴隶制,成了一个互相促进的正反馈系统。金属用得最普遍的地方,除了兵器还有农具,当铁制农具逐步普及的时候,男人也逐步将女人挤出出农业生产的队伍。

父系社会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高强度暴力的基础上,论武力值的话,上门模式的母系简直是待宰的羔羊,而回家模式的母系勉强算带角的羚羊,但父系战争机器完全就是一头狮子。某种意义上来讲,父系是反自然的,但只要他一产生,就将势不可挡,铁与血的逻辑永远强于生育的逻辑和生产的逻辑,何况在生产领域,男人的作用也已经大大加强了。

第七步——女权的短期和局部复兴

父系社会和奴隶制同步兴起,人类进入了战争频繁的年代,男权开始压倒女权,宏观来讲,三个因素造成了这点:第一,女性在生产领域转向弱势,女性的经济价值相对降低了;第二,战争导致男性死亡率长期高于女性,在两性择偶的市场上年轻女性供过于求;第三,战乱的世道本身也会降低女性的地位,因为脆弱的女性将更加需要强壮男性的保护。

平均看来,男性权力已经明显高于女性,一夫多妻制也开始在各个地方出现,但换个角度看,男性总体其实也未必比女性幸福。如果我们把那些战死的、成为奴隶的、娶不到老婆的男性也考虑在内的话,男女的平均境况可能并无显著差别。毕竟论生活状态,当小妾的女人还是比没老婆的男人强,当丫鬟的女人还是比当奴隶的男人强,所有受男人压迫的女人,怎么着也比那些死于战乱的男人强。

但当奴隶制衰败而封建制兴起时,女性地位其实会自然得到一定的提升,因为封建制下的战争是比奴隶制下要少的,并且以前毫无性权利的男性奴隶成为了农奴甚至自由民。一方面,男性的战争死亡率和被奴役的比率降低,增加了择偶市场上的男性供给,女性地位自然会提高;另一方面,更少的战争意味着更好的治安,女性依附男性求保护的需求降低了,大量地区的女人可以放心大胆自由外出。

但决定性提升女性地位的却是另一个因素,那就是生产的因素,神奇的是,解放女性生产力的因素居然也是战争,但却仅仅局限于一种类型的战争——强大国家进行的长时期的远征。父系和男权的兴起迫使女性龟缩于家庭之中从事服务性工作,大部分生产性工作岗位其实是被男性垄断了,但当一些强大的国家崛起时,这些工作岗位却必须重新让给女性。

强国处于强势扩张期时,势必保持规模庞大的军队,这些军人们常年在外征战,或许数年都不能回到家乡,那么家乡的劳动力就会出现阶段性短缺。于是女人们走出家门,承担了这些之前由男人承担的工作,农业、商业、手工业都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有些女人甚至把偌大的家业管理得井井有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女人们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之后,歧视女性的声音就自然会被压制下去。而且强国内部的治安和法制都是很有保障的,这也提升了女性地位,军属出来做事情更是格外有底气,虽然她们都是弱女子,但人家的男人可都不好惹,国家和民间都会给予其相当高的尊重,以至于会形成一种文化景观。

这样的国家并不多,但是都很辉煌,比如东方的汉朝和唐朝,比如西方的斯巴达和罗马,在他们国力、军力的鼎盛时期,几乎同时也是女性地位的鼎盛时期。女性的解放极大增强了他们的国力,使得她们的男人能够长期脱离生产,专心致志大杀四方;而国势的兴盛又带来了发达的经济和良好的治安,进一步促进了女性的解放。那些最英勇善战的真男人,恰恰是最依赖、最尊重他们妻子的人,而那些能在家里打老婆的男人,恰恰是在外面混得很挫的人,这也算一种有趣的辩证法吧。

第八步——厌女症时代

上面那种女权的复归充满了偶然因素,天然不可持续,但就算盛世过去了,女性地位又降低一点,但你也很难讲有严重的性别不公。正常来讲,权力和义务总是相当的,女性虽然地位低一些,但是生活轻松啊,就和母系社会早期的男人的状态一样,贡献更大的人说话更大声一些,也是挺正常的。

但是,却有一些厌女症的变态出来作妖,东方有儒教,西方有天主教,他们将歧视女性上升到了天道、正义、制度的层面,炮制出浩如烟海的文章来系统论证女人的本质低劣性,动员全社会和政权力量对女性进行了系统性的迫害。

儒教虽然从孔丘就开始了,但当时并没有几个人把他当回事;到了董仲舒忽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教终于成了官方意识形态,但无非也就说说而已,对国民实际生活影响甚微;直到宋元之际,程朱理学兴起,厌女的意识形态才真正全民普及,于是小脚、贞节牌坊之类的国粹就泛滥了起来。具体的情况在《人类性犯罪史》《性风俗变迁史》《中华女性苦难史》系列中有述,可回复“性致”查看。

天主教在《圣经》中从源头上确认了女性相对于男性的附庸地位,并且明确了女性的原罪,参见肋骨和禁果的故事;到了中世纪,一些闲得蛋疼的教士编写了大量阐述女人劣根性的文章,并且将其上升到信仰的高度;但西方不只有理论家,他们还有实干派,中世纪中晚期,欧洲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猎巫运动,以极其血腥、变态而荒唐的方式虐杀了大量女性,具体可参见《欧洲猎巫运动——巫术、性虐与黑死病》

于是,东西方都进入到了一个女性地位十分低下、悲惨的时代,直到近代才有所改变。

第九步——女权还是平权

近现代女权意识的兴起看似千头万绪,但只有两个最根本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碾碎了封建社会的乡土血缘关系,大量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由农业进入工业,人成为原子化的存在,不再是家族的附庸,大家族被核心家庭所取代。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父系社会其实已经瓦解,因为男性血亲不再集中居住,家族长辈对子孙的妻子也不再具有权威。唯一的父系标志是孩子随父姓,但那不过是社会的惯性而已,已经不再具有实质性社会意义,事实上你非得要随母姓也完全可以。而自由恋爱的兴起也彻底瓦解了父权,女性轻轻松松就摆脱了作为商品被人买卖的地位,母系社会消亡数千年后,男人们找老婆又得去求女人本人而不是求她爹了。严格来讲,现代社会仍然是一个男权社会,但是已然不是父系社会,而可以称为双系或者无系社会。

第二个因素是战争。对女权来说,真是成也战争、败也战争,其根本逻辑和汉唐、斯巴达、罗马的女权提升有类似的地方。一战和二战期间,主要工业国倾举国之力相搏,全部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女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进入各种工厂进行生产甚至直接上战场战斗,这就是在提高地位。看看西方各国女性获得选举权的时间,一大半在一战期间,一小半在二战期间,其他时间很少。虽然女权主义者争取选举权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很难成功,只有到了世界大战这种国家危亡之际,男人们才可能正视女人的价值,而赋予选举权无疑是经济负担最小化、激励效果最大化的办法。有了选票之后,女人们就正式成为一支最恐怖的政治力量,开始日拱一卒地改造起这个男权社会来。

女权主义其实可以进行细分,我认为起码有三种层面的女权:一种是争取性自主性自由的权力,除了部分无视情节乱咬男人是强奸犯的脑残外,这种女权总体来说挺可爱的,对男女来说都是福利;一种是争取职场平权、公平竞争的女权,这种女权是值得尊重的,因为她们是在以自己的努力、能力和实力争取应得的地位;但还有一种女权,就是啥也不想付出,单纯想男人不断向她奉献,这种就是田园女权,这些蠢货终将害人害己,将来专门写一篇来论述。

第十步——即将到来的未来

当今这个时代,总体来讲男人的地位和能力还是都要稍稍强于女人,但是女人正在不断变强,男人却在不断变弱。西方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女性政治家和企业高管,全球的学校中都出现了女生成绩反超男生的趋势,照此发展下去,男女性别关系将走向何方?

这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推测某些因素将产生影响。比如机器尤其是机器人的发展将削弱男性的体力优势;但家务类机器人的普及却会削弱女性的家庭价值;比如战乱和治安的恶化将增加女性对男性的人身依附;比如普遍的儿童福利将降低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比如克隆技术的成熟和推广可能削弱男性的生殖价值;比如人造子宫的发明和推广可能削弱女性的生殖价值;比如成人玩具的发展将同时却未必同等地削弱男女双方的性价值,等等。

我认为,绝对的平等是绝对不存在的,但性别不平等却可能有三方面的成分:

一是功能性成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技术条件下,某个性别可能会承担更重要的或更不可替代的功能,于是获得更高的地位。这本质上是能者为尊,事实上是社会个体博弈得到的自然结果,这种性质的不平等是合理的,因为处于弱势的一方必然也是更加轻松愉快的一方,让付出多的人地位更高,对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是有利的。

二是习惯性成分。当社会条件发生变化时,某性别的功能性优势实质上已经不成立了,但是社会是有惯性的,一部分人会想当然地继续坚持原有的地位和分工模式。这种不合时宜的文化遗存当然是不好的,但是也没有必要上纲上线,口诛笔伐是没有用的,等到秉持老思想的人被社会选择所教育、所淘汰,这种不平等自然也就消失了。

三是制度性成分。由于各种教各种意识形态的迷信和偏见,社会甚至政府会对某个性别有系统性、制度性的歧视。这种不平等无疑是人类社会的垃圾,必须坚决清除之。

最后,借用一句忘了从哪里看来的话:

女权是,男人能做的事情凭什么不让女人做;女权婊是,男人能做的事情凭什么还要让女人做。

(0)

相关推荐

  • 《皇皇者华.姓氏和邦国》:华夏父氏和华夏氏族时代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第三部  姓氏和邦国 第二章 华夏父氏和华夏氏族时代 文|黄饮冰 一.氏的造字 氏的造字方法是象形.据研究,甲骨文中就有"氏"字,解释为"木之本& ...

  • 孩子出生后为何要随父姓?年轻妈妈给孩子冠母姓,存在哪些弊端?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妇女解放运动不断兴起,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这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我们也由衷地感到高兴.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却多了很多所谓的"女权组织",在强调 ...

  • 婚姻制度是保护女人的吗?我呸!

    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离婚七年>系列已转去小号更新 请点击下方链接关注小号查看 婚姻制度是保护女人的吗? 文/晏凌羊  01  前段时间,我跟"烧伤超人阿宝&quo ...

  • 皇皇者华(二)4:华夏父氏和华夏氏族时代

    皇皇者华.华夏文明流源史谈.第二部.由姓氏到邦国 第四章  华夏父氏和华夏氏族时代 核心提示 一.氏的造字 二.氏的起源 1.早期的"氏"是用于对姓族时代杰出男性成员的尊称 2.在 ...

  • 《大过卦》之九三爻辞“栋桡,凶”破解

    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释字(词) 栋 <说文>:"楝,極也.从木柬声."<说文·段注>:"极者,谓屋至高之处.五架之屋 ...

  • 一夫多妻制的伦理基础和生物意义丨性致

    摸象的盲人 公众号ID:moxiangdemangren 关注

  • 绅士风度的进化论解释丨性致

    女士优先.保护妇孺这些所谓的绅士风度,本质上并非高雅或文明,而是一种族群进化的优势文化基因. 泰坦尼克号沉没之际,一大批男士放弃了生存的机会,将救生艇让给妇女儿童,这一幕令人无比震撼:在女士面临危险时 ...

  • 两性关系丨让夫妻生活更有情调的6个小细节

    世界医疗网讯美国性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15%的男性以及1/3的女性都缺乏经常进行性生活的欲望.其实,只要对日常生活习惯稍作小改变,就能让性生活大变样.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每周安排一 ...

  • 活动回顾丨两性话题网络直播昨开播

    在以传统为主流的中国,性总是被人们认为是非常难以启齿的事情.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西方文化的逐渐流入,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开放,曾经"谈性色变"的年代已经逐渐成为过去.影响身心健康 ...

  • 米歇尔丨在两性关系中,把自己打造成一台单身机器

    单身机器 我对单身的定义并非指普通意义上的情感状态.在我看来,单身者并不一定就是那些没有男女朋友.没有丈夫妻子.没有性伴侣的陪伴而独自生活的人.它更多地是指这样一种人:即便处在某段所谓的恋爱关系中,仍 ...

  • 生命新知·情报丨两性差异越大,越容易物种灭绝?

    两性差异越大,越容易物种灭绝?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Martins等人发现,雄性为引诱繁殖对象(雌性)所做出的不合理的努力,对于一些动物来说,有可能将该物种逼至灭绝的境地. 研究人员分析了生活在850 ...

  • 趋势丨蔗糖理想替代品——阿洛酮糖简介

    导语 作为蔗糖的理想替代品,阿洛酮糖是什么?有何特点? 文:中国食品报网丨欣文 图:Stockfood 我们曾分享过一篇关于甜味剂的解读文章,对甜味剂的优点及工业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世界范围内无糖和低 ...

  • 最常用的50个方证丨小建中汤(桂枝汤 增芍药 饴糖)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饴糖45克(分冲) [用法]水煎五味,汤成去滓,内胶饴,更上火上消解,温服.呕家不可用建中,以甜故也. [方解]桂枝加芍药汤原治腹满痛 ...

  • 校长如何找到改变学校的抓手?丨头条

    校长的工作千头万绪,对外争取资源,对内实施管理,落实培养目标,完成教育使命.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工作却极富挑战, 我们可以借鉴李希贵校长的学校诊断模型.学校战略规划和学生自主选课(学校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