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诞辰100周年:《倾城之恋》的白流苏如果是现代职场女性
2020年9月30日,是张爱玲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成为张迷,大概跟自己身为女性有很大关系。在张爱玲笔下,总是能把女性那些幽微的曲折心思刻画得纤毫毕现。
“从前的女人,一点点小事便放在心上辗转,辗转,辗转思想着,在黄昏的窗前,在雨夜,在惨淡的黎明。”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大考的早晨,那惨淡的心情大概只有军队作战前的黎明可以比拟,像《斯巴达克斯》里奴隶起义的叛军在晨雾中遥望罗马大军摆阵,所有的战争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为完全是等待。”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敏感、聪慧、自矜,却往往,又逃不脱她们的命运。
这命运,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基本都可以归结为经济无法独立,进而带来的人格无法独立,而这样的依附,对任何一颗敏感纤细的心灵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和折磨。
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又数《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
现在再看《倾城之恋》,会觉得,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是不可以像白流苏那么较真的。
白流苏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所以她最后做了自我心理建设:
“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
“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
但我总是在想:如果白流苏是现代职场女性会如何呢?
首先,如果白流苏是现代职场女性,那么她离婚后就不必回到娘家去住。
出嫁了的女儿,跟娘家是亲戚关系,而不是家人,这似乎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心理上的一种约定俗成。
亲戚之间长久生活在一起,注定会矛盾重重的。
这种矛盾跟三太太、四太太妯娌之间的那种矛盾不一样,不管怎么说,三太太、四太太她们,至少是名正言顺的一家人。
一家人之间,纵使吵吵闹闹,也终归还是一家人,不会生分。
如果白流苏不必回到娘家去住,会是什么情景呢?
离婚分得的家产足够自己重新添置一套房产,即便没有这份家产,工作的薪水也能够让她承担得起房租,租一套自己的房子。
不用回去跟自己的妹妹挤一个房间,更不用明明把钱补贴给娘家,还要被哥哥嫂嫂指着鼻子骂吃着他们的用着他们的。
其次,不回到娘家住,就不会在七、八年里让哥哥们把自己离婚分得的安身立命的钱全部给败光,还担着一个“扫帚星”的名声。
“你们做金子,做股票,不能用六奶奶的钱哪,没得沾了晦气!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见得娘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
把别人的钱赔光,结果还反过来怪别人给自己带来了晦气,这种脑回路搁现在,都够上几天热搜的了。
但就是这样的话,被四奶奶当着家常一样地说出来,还得到了花了这钱的三爷的附和。
如果白流苏生活在现在,随便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即便不会投资理财,不能让这些资产产生“睡后收入”,只是把分得的家产存起来,也不仅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还能活得自由自在。
毕竟,有工作就保证了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有储蓄,就是一份最大的底气。
不以依附娘家的姿态跟娘家人来往,彼此之间保持着客气,反而拥有一份温情,即便那温情有几分真情实意经不起推敲。
最后,如果白流苏有自己的一份工作,就能够以更加从容的心态享受她与范柳原的爱情。
早年读《倾城之恋》,对照的是那些满足少女心的玛丽苏言情小说,会觉得处处都有所保留、在爱情里游刃有余、进退自如的范柳原简直是“渣男”无疑。
但现在重读,更全面客观地看,反而会觉得,能对白流苏做到这个份儿上的范柳原,用有情有义来形容也不为过。
这段爱情的问题出在哪儿呢?就出在白流苏的不容有半步差池上。
经济上的不独立带来的不安全感,在娘家遭遇的冷眼和嘲讽让她产生的孤注一掷的赌性,让白流苏想要把自己后半生的生计都押在范柳原身上。
以至于后来有了范柳原那个名句:
“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那太不公平了。对于你,那也不公平。噢,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小说里并没有用太多笔墨形容白流苏是如何步步为营,想要牢牢抓住范柳原,但只一句“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就说尽她的一切小心机。
正因为存了这样的心,才把原本无限美好的一段爱情,弄得尽是算计和权衡。
要获得世俗的幸福,大概都得“难得糊涂”。
如果实在假装不来,那最起码,也得有独立的基础。独立的基础,首先是经济独立。
张爱玲大概也有她笔下各色女子的那种敏感、细腻、自矜,但她比较幸运的是,在很早的时候,她就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可以以稿费过活,甚至还能够接济她爱的人。
所以,自始至终,她都可以有自己独立的选择。
真好,这让我们这些张迷,在这样的日子缅怀起她来,心里总还能得到一丝安慰。
(注:本文图片来自电视剧《倾城之恋》)
Miss略知一二
职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