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早期的八大派系及五大山头
国民党军成立之初,只有三个团,此后虽然扩编为旅,又扩编为师,但在名义上拥护孙中山革命政权的各路军阀眼中,始终是个毫不起眼的角色。
在国民革命军成立之初,便有八支打着国民革命军旗号的部队存在。这八个军,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国民革命军初成时的八大派系。
在蒋介石的努力之下,国民党军党军逐步壮大。黄埔生军校和改编之许系粤军为基础,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但同时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还有谭延闿的湘军(第二军)、朱培德的滇军(第三军)、李济深的粤军(第四军)、李福林的福军(第五军),还有程潜的湘军和吴铁城的警卫军合编为一军(第六军),此后又陆续加入了李宗仁的桂军(第七军)和唐生智的湘军(第八军)。
经过两年的北伐战争,起初的八大派系中,谭系湘军、朱系滇军和李系福军都因为实力较弱,而依附了蒋介石和李宗仁,程系的湘军被蒋介石消灭,唐系湘军被李宗仁打败,被迫依附于桂系。这样一来,原来的八大派系缩减成了三大派系。
但在北伐战争进行时,国民政府不断的接纳、收编了许多军阀部队。还有两支较大规模的军系通电响应革命,他们分别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和阎锡山的晋绥军。
截止到北伐战争结束时,国民革命军中存在有四大派系,他们分别是由蒋介石领导的第一集团军、由冯玉祥领导的第二集团军、由阎锡山领导的第三集团军,以及由李宗仁领导的第四集团军。1928年底,领导奉系的张学良通电易帜,这就又诞生了第五个大派系——东北军。以上五支是国民革命军实力较大的山系。
处于中游的派系,多为通电响应革命并占据一省之地者,如云南的龙云、贵州的周西成等,他们都被授予军长并兼任省主席之名。此外还有四川的各路军阀,如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等都被委以军长。第四军是革命之初成立的部队,但因权利之争,以及领导该军的是广西籍的李济深,这支本可与五大派系分庭抗礼的军系却分裂成数个小派,如李济深领导的第八路军(后归陈济棠领导)是其中较大的一支,此后发展为第一集团军。张发奎领导的第四军,后一度依附桂系,但最终投归蒋介石,陈铭枢、蒋光鼐领导的两个师,后编为第十九路,因福建事变失败而被中央收编。
处于下层的派系,大多是在北伐战争中因实力较小,接受改编而成的部队。这其中就有直鲁联军残部改编的部队、五省联军改编的部队、河南保卫军改编的部队等等。这些小派系,一方面因没有立足的地盘,一方面因实力弱,只能随波逐流的跟随着依附的大派系行动,但自身又能拥有相对的完整性。
如上所述,一个北伐战争虽然在名义上完成了由国民政府领导的统一的中国,但实际上代表中央的蒋介石第一集团军的势力,只拥有华东数省。此时冯玉祥占据着西北和华北一省、阎锡山占据着华北、李宗仁占据着华南、李济深占据着广东、龙云占据着云南、周西成占据着贵州、金树增占据着新疆,还有四川各路军阀,以及占据着宁夏、青海的马鸿逵、马步芳集团。这些军队名义上都使用统一的国民革命军番号,但实质上,只是一个松散的军事联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