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哪儿说哪儿---每次出发带本书
多年习惯,每次出发带本书。2013年8月19日至23日,领导安排我到江苏学习,随身带了一册《非常梅兰芳》。
出发带书两大好处。火车、飞机误点,或车上机上空闲,读书可以清心;平时忙于事务,没有时间读书,趁此正可补课。
出发带的书有讲究,太理论太逻辑的书别带,带了也读不痛快;带什么?带闲书,可读性强,趣味性强,一次出发能读完。
带《非常梅兰芳》出发,两点考虑。好读。这书是央视《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系列之一,作者翁思再是著名学者;我正迷“戏曲人物”,该了解点京剧。
读梅兰芳,想起老哥刘志祥。志祥爱唱戏,特别爱唱梅兰芳。每天早晨天刚亮,对面楼上庆华书记还没起,这里已经开始吊嗓,不吵醒人家不罢休。可惜老哥走了。
梅兰芳“祖师爷不赏饭”年纪,我也正恋着跑戏园子看戏。本家大爷爷管戏园子后门和锅炉房,只要有戏,我就去敲后门,看不看戏在其次,悄悄摸进后门挺得玩。
挂着到戏园子玩还有一个原因。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红灯记》,我只爱看痛歼日寇那场,眼馋人家驳壳枪。踅摸好几年,终于没得手!怪咱胆不大心也不细啊。
发现一个问题,梅兰芳代表作几十部,戏迷们耳熟能详的就有《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打渔杀家》十几部。现在的名角,咋就只会唱那么几句呢?
画家画戏,我心目中的圣手,老一辈有关良、韩羽、高马得等;中青年有朱新建、于明诠、坡子吕三、李振坤等。关良、韩羽、高马得我没有,得淘换!
戏和画,相通处有二:写意、浪漫。别小看那寥寥几笔,不仅看笔头儿,更得看心头儿,一般人办不了。不信,你仔细研究几天看。
戏,是高度提炼的、浪漫的、写意的。以松松的、活活的线,湿湿的、淡淡的墨,去勾水袖,摹髯口,状身段,非一流高手做不到。
喜欢收藏的朋友,得闲读一读梅兰芳及戏曲知识,对收藏观念、眼力、品味、方向的把握和提升,肯定大有帮助。
2013-08-22 22:50:11 镂月裁云在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