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失恋,你从哪部剧开始?

“电子失恋”最早出现在2020年初热门影视剧《想见你》和《爱的迫降》结局之后,人们看完喜爱的影视剧,突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内心备感空虚、失落甚至难过。有人形容,感觉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落幕,烟花散去,内心空落落的,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欲望,如同失恋一般。

在微博、豆瓣、知乎等社交网站上,遭遇“电子失恋”的人一大把。

不用真的谈恋爱,失恋感也能找上门。一部影视作品,往往能够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戏里戏外,将观众不自觉地带入其中,随着人物角色的生平经历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流泪,一起欢呼雀跃。追剧时灌注的情感越多,“电子失恋”后的空虚感越强烈。

“电子失恋”并不好受,网友们缓解的方式也五花八门。有人从剧集追到现实,将演员、导演采访一一翻出反复研读;有人坚持“只要我不看大结局,故事就没有结束”;有人追完正片便转头奔向“同人”作品寻求“代餐”;有人反复重刷,直到下一部吸引自己的剧集出现。与此同时,影视剧公司还会放出“花絮”“彩蛋”,提供一系列“贴心售后服务”,安慰尚未走出“电子失恋”的网友们。

电视剧虽是娱乐产物,但从心理学角度看来它也非常精妙。因为电视剧很切合人们的心理需要,符合人们的心理规律。

1.没完结的故事最让人念念不忘。人有与生俱来的完结欲,心理学上称为“蔡格尼克效应”。这是一种记忆效应,指的是人们对已完成、已知结果的事极易忘却,但对那些中途被打断的、未竟的事情印象深刻。这些没完成的事情,会在潜意识里不断提醒我们去完成。电视剧巧妙地把故事划分成多集,且常常在两集之间埋下悬念。这使得观众为了知道结局一集一集往下追,直到最终完结。

2.投射心理:主角跟我很像。如果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有一类电视剧特别受观众欢迎:主角都是普通人,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却一路幸运克服各种困难走上人生巅峰。这样的剧情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观众很容易产生带入感,常常主角“上身”,跟主角同悲同喜,满足现实中无法满足的需求。

3.减压:故事看着很爽。剧中主角多次在经历打压后进行报复,一次次漂亮的反击让观众们感觉十分解气,获得情绪宣泄的畅快感。实质上,对这一套路乐此不疲反映了人们在现实生活的压抑和憋屈。人们内心暗暗渴望像主角一样怼不公平的事,这一心理需求被编剧们很好地利用了。

席慕蓉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明明是与自己无关的故事,却能身临其境,为剧中的情节欢笑,为剧中人的遭遇愤怒,或者为最后的结局流下眼泪。中国的电视剧制作量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好追的剧那么多,剧抛CP随你嗑。相信只要剧囤的够多,“电子失恋”就追不上我!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刘峥 综合微博等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