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杜鹃花开红艳艳
杜鹃花开红艳艳
辽宁大连 陈星
大黑山的杜鹃花开了。这可是一大幸事,赶紧呼朋唤友奔走相告。趁着休息,一行六人早早就赶到了山脚下。
远远望去,哦,那荡漾着的一团团如云似霞的粉红,不用说,就是杜鹃花了。未及近前烂漫的花海,我的心已经陶醉了。氤氲的花香中,那层层叠叠的花树,一下子打开了我尘封的记忆。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也叫山石榴,朝鲜高丽语叫“金达莱”。属多年生木本植物。花期在每年4到5月,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江西等地。白居易有诗,“本是山头物,今为砌下芳。”“且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被诗人誉为花中西施。
最早喜欢上杜鹃花,应该说是在那部红色经典的老电影——《闪闪的红星》里。当时,我才七、八岁。小主人公潘冬子的父亲,随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的时候,留给他一枚五角星,他精心珍藏着。乡村的露天电影院,影片中,冬子与妈妈在寒夜那盏微弱的油灯下,摩挲着那颗晶晶亮的红五星,思亲的他们一字一句读着父亲的信,娘儿俩眼中流露出一种对明天幸福热切的憧憬。这一瞬间的定格,让观众热血奔涌,心潮澎湃。那首美轮美奂的插曲《映山红》适时地响起,“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若要盼的红军来,岭上开满映山红……”如泣如诉的歌声中,那情景交融的画面镜头,总让人泪流满面不能自抑。歌声深情唯美地表达了人民对子弟兵那种无与伦比的崇敬和热爱。
后来,身为游击队员的母亲不幸被围困在草房子里。任凭敌人百般折磨,母亲咬紧牙关不开口。这时候,映山红的背景音乐再次响起,恰到好处地渲染了主人公望眼欲穿期盼红军胜利归来的心情。最后,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中,母亲从容就义。接下来的战斗中,冬子砍死了心狠手辣的胡汉三,与大部队一起开赴抗日前线……
记忆里,每当下雨阴天,母亲一边纳鞋底,一边自顾自哼唱着,“夜半三更吆,盼天明,寒冬腊月吆,盼春风……”日复一日的潜移默化中,让我从小就对子弟兵有一种发自肺腑的热爱。可以这样说,一曲情深意长的《映山红》,从此奠定了我志在军营的人生走向。
杜鹃花的花语是相守相伴,不离不弃。在《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中,毋庸置疑,是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苍茫的群山,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就是英雄的化身。每当唱起这首歌,眼前,总是清晰地浮现出冬子妈烈火中英勇不屈的光辉形象。是的,真正的经典是不可能被超越的。一直到今天,在原唱老艺术家邓玉华的倾情演绎中,《映山红》这首深情优美的插曲,仍然荡气回肠,震撼人心。也许这正是,天籁依旧动听,历史回声嘹亮。
杜鹃花发映山红,韶光觉正浓。“来,跟上了。”猛然间,伙伴的呼唤打断了沉思中的我。举目四望,密密匝匝的杜鹃树,让人如入仙境。你看,那火红、粉红的杜鹃花,都在热热闹闹的向我们招手……
哦,四月,大黑山巅红红火火的杜鹃花,初心不改永开不败的映山红,一张当之无愧大大连最亮丽的名片。今天,我不仅面对面亲近你不一样的大美,还在期盼着有一天,远程探访你的摇篮——江西那块红色革命圣地,以一颗感恩虔诚的心去朝拜,去亲近。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陈星 辽宁大连,自由撰稿人,自幼迷恋文学。2001年开始投稿。长期为《大连日报》、《大连晚报》、《新商报》《悦读金普》、《山西晚报》、《常州晚报》 《春城晚报》、《宿迁日报》《红山晚报》副刊供稿。自创座右铭:心灵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精神是人真正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