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
岐山的青铜器铸造源于商代,兴盛于西周。商代末期,古公亶父率周部族由豳迁岐并在此建邦立国,更有文王治岐兴周,武王伐纣灭商,特别是周公肇始的礼乐文明,将西周青铜礼器的铸造和使用推向了鼎盛时期。自汉以来,在岐山的京当、青化、祝家庄、北郭等地曾出土了数以千万计的青铜器,闻名全球的毛公鼎、天亡簋、大孟鼎、小盂鼎、虢季子白盘、凤柱、璧、牛尊、外叔鼎、卫簋、五祀卫鼎、九年卫鼎、以及被金石学家赞誉的“四大国宝”,除散氏盘外,都是在岐山被发现的。因此,岐山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青铜器是周人和殷人中的王族贵族阶级在祭祀和重大庆典活动时用来盛酒食的高级礼器,以示其对先祖和天地鬼神的虔诚和敬奉。由此,原本从王室专用的青铜器铸造技艺便留传民间。
青铜器复仿制可分复制和仿制两种。所谓复制,一般应是指在文物原件上翻制模具,其大小、花纹、铭文等完全同原物-致。所谓仿制,是指对某些不能直接在原物上复制模具的青铜文物,则是根据其照片、线图、塑性翻制仿制,使之与原物的大小、重量、表面颜色,残旧程度一致。有条件的还要尽量使仿制品的质地与原件一致,分辨不出真假。如能达到真假难辨,以假乱真,就是一件很好的复仿制品。岐山青铜器复仿制,从工艺上讲有两种方法:即铸造成型和锻造成型,成型后再作色锈。古代青铜器的铸造采用陶范铸造法、翻砂铸造法、失蜡铸造法三种。失蜡铸造又叫熔模铸造,因它铸造精度高,表面光洁,又叫精密铸造。形状特别复杂的青铜器也容易制出,与其他方法相比,失蜡铸造设备少、费用省、技术要求和制造成本也低,所以,近现代青铜器复仿制大多采用失蜡铸造法。铜器复仿制品必须忠于藏品原件的原状。高标准的复制品,除保持外观一致外,在材质、重量、硬度、手感等方面也要求与原件基本相同。
青铜器复仿制是一种需要精雕细琢的手工艺生产,也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都愿意从事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不愿干这种碎细精微的复仿制生产,因此,目前愿学做的人越来越少。近年来,县非遗中心专业人员深入青铜器复仿制艺人中调查摸底,拍摄收集资料和实物,研究整理岐山青铜器复仿制工艺技术以及文化现象,保护、抢救濒临失传的青铜器复仿制工艺,资助企业和个人发展生产,建立青铜器复仿制工艺与旅游相结合的机制,使青铜器复仿制技艺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