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至今的东珠
珠"是宝中至宝,稀世奇珍。所谓"东珠",亦被称为"北珠、大珠、美珠",乃是从黑龙江流域的江河中出产的淡水珠蚌里取出的一种珍珠。其与一般珍珠相比因晶莹透彻、圆润巨大,而更显王者尊贵,自古以来便成为中国历代王朝所必需的进献贡品。
随着清朝统治的灭亡,东珠这种名贵的珍珠也就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而在当代,东珠更是因为人们的过度开发而基本灭绝,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但它曾给人们带来的美丽,会被世人永远牢记。
康熙侍讲近臣高士奇在《扈从东巡日录》中记叙东珠时,说东珠“其色微青,不甚光莹,亦不常有。……总不及南海之珠珍,而且多。”这段话虽说表示出高士奇实事求是、敢说真话的文人风骨,但东珠一直受到大清朝廷的推崇确是事实。
人们采用竭泽而渔的方法采珠,导致后期东珠产量减少,虽然朝廷多曾次下令停止采珠,但也于事无补。据记载至咸丰、同光、光绪、宣统四朝61年,共采珠三次,得珠2419颗。
清朝统治者把东珠看作珍宝,用以镶嵌在表示权利和尊荣的冠服饰物上。皇后、皇太后的冬朝冠,缀饰的东珠与珍珠约300颗,冠顶东珠13颗,珍珠51颗。余如耳饰、朝珠等,也用东珠镶嵌,以表示身份并显现皇 家的权 威。
提到珍珠很多人会想到生长在大海中的珍珠,其实中国的东北也曾经是盛产珍珠的地方。以前的东北人烟稀 少,河流中的河蚌都生长的特别巨大,在很多河蚌中都有一种天然形成的珍珠,也就是人们经常提到的东珠。
清朝,东北被视为"龙兴之地",产自龙兴之地的珍珠自然极其珍贵。朝廷对珍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把东珠视为朝廷威严的体现。为了获取更多的东珠,他们还设立了专门的采珠机构,被称作珠轩。南起松花江上游,北至黑河,皆设有专门的采珠机构。他们大范围分头采集东珠,因为过度捕捞,导致江中珠蚌大量减少。往往是过了数条江也捞不到一个蚌,好不容易捞了一船的蚌,全开开里边竟然没有一颗能用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