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呢,不是别处,真是姑苏城,这姑苏城内的阊门,是当时的经济中心,更是商号、商船云集之地,商贾小贩络绎不绝,行人熙熙攘攘,异常热闹。在这个阊门外有一条街名字叫做十里街,这个街里面有个仁清巷,巷子里面有个古庙,因为所在的地方相对比较小,所以这个庙又被称作“葫芦庙”。在这个庙旁边,是一户退休居住在乡里的官宦。这家主人姓甄名费字士隐,他的妻子是封氏,为人贤惠,又知书达理。甄家虽然家境不算富贵的,但是当地人也把他们推举为有名望的家族了。说到这甄士隐,他淡泊名利,喜好侍奉花草,饮酒写诗,颇有文人风骨。唯有一件事情,是一个遗憾:一把年纪了,没有男孩,只有一个女孩名字叫英莲,今年三岁了。
有一天,士隐在书房看书看着看着睡着了,梦见一个和尚和一个道长,边走边聊天,那个道长问和尚:“你带了这个东西,将要去哪里?”和尚说:“神瑛侍者在世间游玩,平时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河岸边上的三生石旁有一株绛珠仙草,长的很是可爱,便经常采来甘露浇水,使得绛珠草可以活得更加长久。慢慢的,接受日精月华,以及甘露的滋养,幻化成一位女性,时常在离恨天外闲逛,饿了吃密青果,渴了喝愁海水。只是因为还没有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因此有些郁郁寡欢。经常说:'我受了他的灌溉之恩,可是自己又不能还甘露以报答他的恩情。他要是下凡做人,我也一起去,把自己这一辈子的泪水回报给他,也算了了这桩恩情。’今天正好是神瑛侍者下是为人的日子,刚好把这个顽石带到警幻仙子这里,登记一下随着一起下凡历练历练。”道人说:“从来没有听过还有”还泪“的说法。不如趁这个机会,我们二人也下界普渡一下,也算是一些功德。”和尚说:“我也有这个意思。我们先去警幻仙子那边把这蠢物交接一下,等该下凡的人都下去了,我们再去。”
甄士隐在一旁,都听到了,上前一步作揖问好后,问僧佛二位刚刚聊了什么,并请他们帮忙开导自己。两人听了笑着说:“这是天机,不可泄漏。缘分到了,你只要不忘记我们,就可以跳出火坑了。”又闲聊了几句,因为刚刚听到他们有谈到了“蠢物”一词,士隐就想看一下,刚刚好,僧人知道士隐这和顽石有一面之缘,就把那块顽石递给士隐观赏,刚刚看见上面刻的大字“通灵宝玉”还没有细看后面的小字,就到了幻境旁,僧人夺走了顽石和道人直接去了“太虚幻境”。在士隐也想要过去的时候,一声仿佛山崩地陷的霹雳把士隐惊醒。醒来后,梦里面的事情已经忘记了一大半了。
此时,奶妈把英莲抱了过来,士隐接过女儿带她到街上玩耍,刚刚准备回家,就看到对面来了一位僧人和一位道长。僧人头上长着癞癣,脚上也没有穿鞋子。道长一瘸一拐,头发乱蓬蓬的,看起来疯疯癫癫的,手舞足蹈、说说笑笑的就来到了士隐门前,看见士隐怀里的英莲,僧人哭着和士隐说:“施主,你还把这个有好命,没有好运,以后还会连累爹娘的人抱在怀里干什么。给我吧,给我吧。”士隐有些不耐烦了,抱着女儿转身要回家。僧人指着士隐说了这么几句:“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云散时。”士隐听完,刚刚要问什么意思的时候,那个道人便和僧人说:“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场劫难之后,我在北邙山等你,然后我们一起去太虚幻境销号。”僧人同意之后,俩人便消失了。
这士隐心里暗想,这俩人一定有些来头,本来该细问一下,现在后悔也晚了。正在发呆的时候,在隔壁葫芦庙里面的借宿的一位穷苦 书生走了过来。此人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原来是湖州人,曾经家里面也是书香门第,只因为他出身的时候,家里面也走向了衰败,后来只剩下他自己一人。因为在家乡没有什么出路,就想着去京城考取功名,重整家族。暂时居住在庙里以卖字画为生,因此,士隐常常找他聊天。雨村在看到士隐的时候,闲聊了几句,士隐便邀请雨村到自己家里去坐坐。回到家,刚刚聊了没几句,就有人来拜访士隐,士隐便去了前厅接见,留下雨村在书房翻看诗集打发时间。忽然听见窗外有女子咳嗽的声音。
2
前文书说到世隐去前厅接待客人,留下雨村自己在书房翻看诗集,正看着的时候听到了窗户外面有女子咳嗽的声音,就抬头看了一下外面,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边掐花儿,这丫鬟长得虽然不算太美,但是也有一些标致。雨村看呆了。那位丫鬟摘完花刚刚准备要走,抬头看见窗内有人,丫鬟赶忙转身回避,心里面想着:“这人长得很有气魄,但是衣衫褴褛,我们家里也没有这样的亲戚,想来他一定是家里主人常说的贾雨村了。难怪还经常说:'必然不是长期处于窘困的人,每次想要接济他,都找不到理由’。想到这里,这样丫鬟免不了又多回头了几次。雨村看见她频频回头,以为这女子对他有意思,内心很是开心,便认为这女子必然是慧眼识人,是自己在这世间的知己。因为前厅世隐在招待客人吃饭,雨村就先走了。
转眼,到了中秋佳节,世隐家的家宴结束后,在书房又设宴,亲自来庙里约雨村前往。雨村因为在甄家的时候那位丫鬟曾经对他多次回头,认为这女子是他的红颜知己,便时时放在心上。今天又刚好是中秋,面对这一轮明月不免有些感慨,因此作了一首五言绝句: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眸。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大概意思是:不知道自己对甄家丫鬟的心愿能不能实现,团圆的月亮又给自己增添了烦恼。烦闷的时候紧蹙眉头,想起那丫鬟临走的时候对自己的多次回眸。再看看自己一副倒霉的样子,谁愿意和我成亲呢?希望月亮能够引起女子的思念。
雨村刚刚说完,又想到自己前程茫茫,仕途不顺,挠头对天长叹,又作了一幅对联: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lián内待时飞。”
刚刚好,世隐走过来的时候听到了,说他真的是又抱负的人。然后又说:“今晚是中秋节,也是团圆的日子,想到雨村兄在庙里有些寂寞。特意邀请你到我家里喝点小酒,不知道你意下如何?”雨村听了,没有推迟,说:“既然蒙受了爱意,不敢辜负这份感情。”
书房那边都已经摆好了美酒佳肴。俩人入座之后,先是慢慢的喝酒,渐渐的谈到兴致起来,不知不觉中,就喝的快了一些。当时,街上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天上的月亮十分明亮,像是凝结住了光辉一样。俩人的兴致越来越高,雨村现在也有了七八分醉意,不禁诗兴大发: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意思是:每当十五的时候就是团圆的日子,月亮的光洒满了玉栏杆。天上的月亮刚刚出现,人们就都抬头观赏了。表达了,自己勃勃的野心。
世隐听完,大声说:“太棒了!我就说雨村兄不是久居人下的人,今天所作的这首诗,已经有了飞黄腾达的征兆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平步青云了,可喜可贺啊!”又亲自给雨村倒了一杯酒庆祝。雨村喝完又叹息说:“并不是我酒后胡言乱语,如果说学问能力,我也不差。只是现在没有路费,去京城的路很远,并不是卖字画就可以马上达到的。”世隐不等他说完,就说:“你怎么不早说!我早就想帮你了,只是因为你没有和我说过这个事情,因此不敢轻易的谈及。今天既然你说了,我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是还是懂道德的,而且现在大考近了,你应该马上进京城参加春闱考试,才不辜负你毕生所学。盘缠路费你就不要考虑了,我来帮你值班,也不枉费我们相识一场。”又说:“十九是黄道吉日,雨村兄可以雇一艘船出发。等到高中之后,明年冬天我们再聚,这不是一件大块人心的好事吗?”雨村收了银两,道了一声谢,也没有很不好意思,仍旧喝酒聊天。等到三更天的时候,俩人才散去。
世隐送了雨村之后,就回房间睡觉了,直到日上三杆才起来。因为想到昨晚的事情,刚刚准备写两封推荐信,让雨村带着,好让雨村可以在官员家里暂住一下。就打发人去请雨村过来,那人回来后说,雨村已经在五更天的时候走了,让和尚传话给世隐:'读书人不讲究是不是黄岛吉日,凡事以急事为先,来不及当面辞别了。’世隐听完,也只好由他去了。
日子过得很快,又到了元宵佳节。世隐让家奴霍启抱着英莲出去看花灯。半夜的时候,霍启要小解,就把英莲放在了一户人家的门槛上坐着。等到他小解回来抱的时候,英莲就不知道哪里去了。急得霍启找了半夜。直到天亮,霍启因为害怕不敢回去见世隐,就逃走了。在家里的世隐夫妇见女儿一夜未归,就知道事情有些不妙了,派人去寻找,回来都说找不到。夫妇二人这半辈子就生了这么一个女儿,一下子丢了,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情,因此日日夜夜的哭泣,都不顾自己的身体。
刚刚到了一月份,世隐就先生病了,他的夫人封氏也思女成疾,每天都请人问卦。没想到,三月十五这天,葫芦庙炸供奉的食物,和尚不小心让油锅下面的火逸了上来,火烧了窗户纸。当时的人们家家户户都是竹子做的篱笆,木头做的墙壁,也该是劫数难逃,接二连三的烧了很多家,把一条街都烧的仿佛火焰山一样。就算有人来救火,也因为火势很猛,很难一下子扑灭,知道烧了一晚上才扑灭。甄家因为再葫芦庙隔壁,家早就烧完了,只有他夫妇二人和家奴逃了出来。急得世隐跺脚叹息。和妻子商量之后,暂时到田庄住一阵子。偏偏赶上这年收成不好,盗贼多了起来,官兵们都出动剿捕,田庄也不得安生了,只能把田地都变卖了,带着妻子和两个丫鬟投奔他的岳父去了。
他的岳父名字叫做封肃,是大如州人,虽然家里是务农的,但是家里也有些余钱。如今看见女婿这么狼狈,心里就有些不乐意。信号世隐变卖田产的银子带在了身上,就拿出来让他岳父帮忙置办一些田地和房产,做自己以后的吃穿用度。封肃把银子一半给他们置办了一些贫瘠觉得土地和破烂的房子,剩下一半自己留着。世隐是读书人,对生活琐事不善于打理,勉强支撑了一两年就越过越穷了。封肃每次见了都嘲讽他,人前人后的说他好吃懒做。世隐知道了,心里面也是有些后悔的,窘迫忿懑,再加上去年的惊吓,上了年纪的人,怎么能经得起这些,慢慢的也露出了要辞世的样子了。
巧的是,一天世隐拄着拐杖在街上散心,忽然看见那边来了一位跛足道人,十分豪放,衣着也是破烂不堪,嘴里面念念有词: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世隐听了,走上前问:“你说了些什么?就听见'好’'了’'好’'了’。”那个道人听了笑着说:“你如果听到'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道这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叫《好了歌》。”世隐是有悟性的人,听他这么一说,心里面就懂了,就笑着说我可以给你这《好了歌》进行注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粱,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道人听了拍手大笑说:“解的好!解的好!”世隐和他说了一声“走罢。”把道人肩上的褡裢抢过来自己背上,和疯道人走了。这件事轰动了街坊四邻,都把这件事情当作新闻传。封氏听了,哭的死去活来的,只能和父亲商量,派人去寻找,怎么能找到音信呢?没有办法,只能依靠她的父母过日子。幸好身边有两个以前的丫鬟服侍,主仆三人每日做些针线活,贴补家用。封肃虽然每天抱怨,也没有什么办法了。
一天,甄家的大丫鬟在门口买线,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开路。人们都说新的县太爷到任了。丫鬟躲在门内往外看,只能看差役们一对一对的走了过去,没多久一顶轿子抬着一位戴着乌纱帽,穿着官服的官员就来了。那丫鬟发了一下呆,想:“这官儿看着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没有细想就转身回家了。知道晚上休息的时候,忽然听见外面有人敲门,叫嚷着:“本县的县太爷差人来传人问话!”封肃听了,吓得目瞪口呆。
不知有何祸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