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二时辰遇上经典古诗词,原来这么美
当十二时辰遇上经典古诗词,原来这么美!
十二时辰,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时辰对应一天2个小时。你都知道吗?
十二时辰,俗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子时
翻然沛膏泽,夜半来无声。
——苏轼《雨》
约前日夜23时~当日凌晨1时。
“夜半”作为时间,首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通常被视为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如著名文学家茅盾小说《子夜》。
丑时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蒿里行》/曹操
深夜的凌晨1点~3点,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但其实这个时候鸡一般不会叫的。感觉古人这个不太搭调。
寅时
平旦起视事,亭午卧掩关。
—— [唐] 白居易《郡亭 》
天刚蒙蒙亮的清晨3~5时。对应“平旦”。这个时间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告子上》。明代文人唐伯虎名为唐寅,即有可能是此时出生。
卯时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对应早晨的5~7时。这个时间词最初见于《诗经·桧风·羔裘》:“日出有曜。”一日之计在于晨,从这里开始了。
以上四字,“子丑寅卯”构成一个成语,算是露脸比较多的。不算陌生。
辰时
对应每天早上的7~9时。汉代称为“食时”。
“食时”一词,《管子·弟子职》:“至于食时,先生将食。”
巳时
至于衡阳,是谓隅中。
——《淮南子·天文训》
上午9~11时。汉代称为“隅中”。
午时
对应每天的11~13时,汉称“日中”,一日之中。这个影视剧上经常听到。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
未时
对应每天的13~15时。汉代又称“日昳”,即日已西偏。
诸客奔走市买,
至日昳皆会。
——《汉书·游侠传》
申时
汉代称之“晡(馎)时”,即一天中的15~17时。
日至于悲谷,
是谓晡时。
——《淮南子·天文训》
这个时间该吃第二顿饭了。古人吃两顿比较普遍。
酉时
对应一日的17~19时。汉代又称“日入”。对应现在“夕阳西下”的说法。
“日出为昼,日入为夜。”
——《元史·日历志》
这个时间点是古人区分白天晚上的标志。
戌时
对应每天的19~21时。汉称“黄昏”,这个跟现在有明显不同。现在晚上8点以后就是夜晚了。晚上6点到8点属于黄昏阶段。可见古人黄昏,往往都入夜了。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登乐游原》
亥时
对应每天夜晚的21~23时,汉称“人定”,人也确实都睡觉了。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