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戴森生意的中国工程师
与众不同的不仅仅是直白的销售量,还有这个新品牌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60%的研发投入,40%的工程师占比,以及企业强调的“发明家文化”都成为了销量之下最吸睛的备注。
参加学院无界消费创新营四期学员喻金明是中国个护小家电品牌直白的创始人,过去三年,工程师出身的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用硬核的技术专利创新,颠覆个护小家电中的大品类——吹风机,将国产吹风机产品推向能与戴森一决高下的位置。这个位置背后是研发出了10万转速的马达,22项发明专利,超过100项专利申请,以及兼具戴森和松下两个爆款吹风机的关键功能。
“小家电是大时代的缩影。”
喻金明认为,与直白一样的中国新品牌能够冲到市场前线是基于过去数十年中国在技术人才、供应链等各个方面的积累,这是一个从“辛勤的打工人”到“有思想的领航者”的过程。未来只要新品牌人的方法正确,将扎实的技术创新应用在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上,中国新品牌一定能够崛起成为新时代领航者。
本文是“无界星人大冒险”系列的最新访谈,希望你喜欢。
喻金明,直白创始人、参加学院无界消费创新营四期学员
但高利润的个人护理赛道仿佛存在一道屏障,在外资企业长期占据高达80%市场份额的形势之下,中国企业显现出孱弱的竞争力,几乎全线折戟。一场典型的败局是,海尔花费3年时间布局个护小家电,到2004年为止市占率仍然无法突破1%。
原因是多重的。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思维无疑是中国企业在个护小家电领域的最痛之处。数据显示,外资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成本通常占据年利润的30%以上,许多中国企业却连1%都不到。
国货仿制成风,在低端市场以价格血拼的方式内卷,高端产品市场进一步被外资把持,“马太效应”愈演愈烈。2005年底,全国小家电品牌市占率数据显示,在油烟机、燃气灶、饮水机、热水器等小家电品类中,中国品牌的市占率超过50%,但电动剃须刀等个护品类中却不足30%。
这些情形,喻金明都看在眼里。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个护小家电与厨房电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个护在技术细节、工艺要求、用户体验上更加追求完美。”在松下学习掌握个护小家电产品从零到一实现的过程中,喻金明对个护这条赛道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消费者手心里“把玩”的私人用品,个护小家电需要细致入微地感知用户需求,让产品兼具功能性和美感。而缺乏这种认知,以及实现这种认知的核心技术,是当时不少中国品牌打败仗的底层原因。
竞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好的产品只有外国人能做出来吗?”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品牌?
这个技术出身的工程师不断问自己,而问题的答案要在未来十年不断的实践中得到。
到2007年为止,喻金明设计研发了2004~2010年松下电器投入中国市场的70%~80%电动剃须刀产品。带着丰富的研发经验,他离开了松下,受邀加入位于上海的奔腾电器,为这家中国本土民营企业从零开始建立小家电产品线、工厂和技术团队。
在他的推动下,集剃须刀、电吹风等小家电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奔腾电工诞生了。
在无界消费创新营四期的参访活动中,直白创始人喻金明正在与同学们热情分享畅谈。
“男人总是这样,从来不考虑女人的感受。爸爸残留的胡须总是扎我,真难受。”
奔腾电器在2008年推出一款电动剃须刀,打出“剃须不残留”的卖点,并经过随后三年不断迭代成为了奔腾的主力个护小家电产品,为奔腾创造了2亿元的销售规模。这款电动剃须刀的设计研发推手正是喻金明。
2008年奔腾电器剃须刀广告
“总结来说,在奔腾的三年是复制的过程,把从前松下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带到了新的平台上。”喻金明把在奔腾工作的三年看作等同于创业,“拿的是老板的钱,做的是创业的事。”
有了成绩斐然的经历,喻金明又因机缘巧合来到了上市公司九阳,担任多个核心部门的高管,从个护赛道一脚跨界到了厨电,对多个产品线和技术进行管理。
“多维的职业发展经验,为我最后创立乐秀科技和直白奠定了基础,在九阳的工作经历让我跨界实践了创新思维。”
九阳工作告一段落,喻金明悟到了那三个问题的答案:要做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就要创新,而所谓技术创新起心动念皆为用户,时间、技术、成本都要投入在用户有明显感知的体验中,用户才真正愿意买单;要做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品牌,因为小家电行业最终决定产业链能力的是品牌商,中国正缺乏有洞见力和号召力的品牌促使产业链不断向更高层次进化。
带着曾和他有10~20年共事经历、来自九阳、奔腾、松下的创业团队成员,他迈出了创立新品牌的第一步,创办乐秀科技和自有品牌直白吹风机,一手为小米提供OEM业务,另一手攻克专利技术为直白吹风机核心技术做准备。
乐秀科技的第一笔资金来自于小米。鼎翔资本创始合伙人吴琼把喻金明介绍给时任小米供应链负责人刘德后,双方在吹风机领域一拍即合。
为了真正践行因用户体验而造的理念,喻金明用苛刻的手机精度标准要求吹风机制造端的工艺水准,让吹风机的内部零件接缝精度比传统家电高10倍,只为让用户感受到在手心中的小家电出风更柔和,更具细节感。这让本来完成周期在10个月左右的小米系互联网硬件设备,又延长了5个月才顺利推出。
“就像我说的,品牌能够倒逼供应链进化,快速提升制造端水平。”
喻金明与参加学院的其他同学热情交流。
选择吹风机,是必然,是使命。
“客观来讲机遇是时代造就的,”喻金明认为,每5~10年,国产品牌都会在一些新的行业和新的品类上崛起,只是“闻道有先后”,私密属性越强的产品,被本土品牌替代的时间越往后,“个护正是私密性最强的家电赛道,也是外资企业占据的最后堡垒。攻克这座堡垒是中国品牌的历史使命驱动的。”
数据显示,近年女性群体“悦己”消费现象催热个护小家电,赛道保持着每年16%左右的增速,到2023年将成为规模超280亿元的市场。
对于吹风机这个品类而言,戴森之前,行业已经有60年未变生产模具和思路,品牌老化明显,定价低、集中度低。2016年戴森推出了应用了吸尘器马达技术的新型吹风机,极大提高了风速、风量、风压,避免过高温度,极强的工业设计和技术应用能力让这款吹风机一举破除该品类的价格天花板,也在高端与低端之间给新品牌留下了可观的崛起空间——300~2000元的价格区间内,鲜有玩家。
直白要闯入这个空间,深耕女性个人护理。
看到这条赛道热度的当然不止他一人,在戴森发布新型吹风机后的4~5年内,小家电行业里的几乎所有玩家都在思考如何改造吹风机,一如当年iphone发布之后,智能手机行业快速崛起。
但在乐秀之前,没有人能突破新型吹风机的技术壁垒。喻金明认为自己的幸运在于执着和积累,“无论是投入技术力量和资源,还是对行业的理解上,我们都更执着、更坚定。我们拉着供应链一起解决所面临的技术瓶颈。”
在他看来,对于个护小家电产品而言,供应链协同相当重要。“为什么之前没有人能干出来呢?因为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可能自己做完从零部件到整个产品的全部过程。这并非工厂的技术是否达到水准,而是工厂并没有看到市场需求转化为他的订单,对于要研发什么、创新什么没有头绪,也不想承担风险。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具有洞察力、研发能力的品牌至关重要,要去拉动和引领下游的供应链,把能够服务于产品的零部件找出来、整合好,变成完整的产品。”
协同供应链研发新技术的过程是需要执念的,一项技术更好的应用于产品,背后是数以千计、万计的实验。“仅仅是扇叶和风道匹配的问题,前前后后最少几百次实验来改善,最终根据风压、风速、风量等指标进行综合性判断,决定什么样的形式能让使用感受变得更好;在空气动力学设计方面,我们和戴森的解题思路也完全不同,形成了全新的技术方案,完全避开了他人的专利。”
除了戴森具备的快干特性外,时下大热的另一项水离子养发技术也是喻金明关注的重点,他认为整合这两项技术的产品,才是最理想的吹风机产品。截至具备养发、快干两大功能的直白吹风机系列产品首次推出,喻金明和他的团队累计申请技术专利超过100项,其中22项是发明专利。
用专利技术和颜值打开千元级吹风机赛道的一片天空,占据50%的销售量。下一步,直白的重点将放在打造品牌力上,持续发出更高的声量,收获更多用户。
“创业之初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做成以规模取胜的飞科。我回答他,中国并不缺第二个飞科,但中国的家电行业还没有出现戴森、苹果这样的企业。我们能否学习他们,进而超越他们呢?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责任。”此时此刻,喻金明的工作节奏和心态一如过去十年的每一天。
他说,就算最后跑出的品牌并不是直白,也了无遗憾。“我是众多为中国品牌而努力的一分子,我相信,只要方法正确,我们一定能干成。”
喻金明在参加学院的参访活动中分享观点。
“向OBM进击”
用品牌拉动供应链升级
参加君:
第一代在外资企业工作的本土工程师成长路径和中国家电业的成长存在什么关联?
喻金明:客观地看,我认为中国家电业产业化从零到规模化的过程中,一定会带动更深层次的升级。最开始只是生产制造,有一定基础之后,转向技术开发,再到前端品牌建立。在先前二十年中,中国在底层的大制造端积累了技术工程师人才,现在技术人才不断成熟,为推动民族自主品牌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参加君:
怎么理解你所倡导的“发明家文化”?
喻金明:中国民族品牌,或者中国民族企业,要在世界的这个大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本质竞争力从长期来说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创新是企业的文化基因,它会决定这个企业的存续,或者品牌的延续。
参加君:
如何理解通过品牌拉动供应链升级?
拿我们面临的情况举例,在做产品研发时,我们发现全中国没有一个合格的马达适用于吹风机。那就只能一边自己研发,一边拉着供应商,告诉它有哪些需求,并且一定会给到订单,要求配合做出符合要求的零部件。
某种程度来说,推动供应链的升级是品牌商的责任。因为对于供应链而言,没有客户需求,就没有开发的必要。因此,宏观来看,品牌商决定了产业链的能力,就像华为、小米这些手机的整机品牌商,决定了整个产业的供应链进化程度。
“爆款思维”
企业家的996
参加君:
行业很流行做爆款,但很多企业又死在了做爆款的路上。你怎么理解这种现象?
另外,国内的商业竞争很激烈,再加上渠道流量变化非常快,造成了产品爆款的持续性不强。企业家会比较焦虑,焦虑的点在于:明天的爆款在哪里?爆款思维像是企业家的996。
参加君:
直白今后的发展走的是核心技术路线,还是以人群定位的路线呢?如何看待品类等于品牌的现象?
喻金明:新生品牌做产品一般有两个维度。一是像戴森一样,在已有的马达技术基础上,横向应用到其他品类中;二是围绕人群定位。我们是后者,强调做改善女性用户体验的产品。吹风机只是一个出发点,未来我们也会有其他的产品陆续推出,例如电动牙刷、脱毛仪等。
就目前而言,直白的第一核心品类是头发护理类,以吹风机、卷发器为代表,争取要把头发护理品类与直白画上等号。任何一个品牌都有横向扩张的过程,横向扩展更多的是未来的直白。当下这两年我们还是要聚焦。
“平替”
也是竞争逻辑
参加君:
为什么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消费者对国货的接受程度没那么高?
1999年我步入社会,我们那时买电视机,首选还会是索尼的,录像机可能是Toshiba之类的品牌,因为那时没有太强的中国品牌。后来再过十年左右,中国品牌在厨房小家电领域崛起,美的、苏泊尔、九阳、海尔、格力等品牌,在厨房小家电、日用小家电赛道把国外的品牌全都竞争下去了。后来,是数码产品相关的国产品牌,华为、小米、OPPO、VIVO崛起吃掉了一大部分原来属于三星、苹果的市场。中国消费者有个很大的特性,就是公平。并不像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一样拥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在决策时非常客观地看待产品的质量、颜值等因素,什么东西好就买什么。而在这个时间段里,并没有出现强有力的国产个护小家电品牌。所以造成了国民对国产品牌的信任度没那么高。
但往后的二十年、三十年内,国产个护小家电品牌发展趋势不同往日,成熟度越来越高,个护小家电将成为外资品牌最后的堡垒。
参加君:
如何看待国货频频被贴上“大牌平替”的标签?
同样的现象,其实也出现在本土品牌的竞争中。例如,有无数打着茅台镇的酱香型白酒出现,卖400~500元的价格。
出现了这种现象,说明行业的活力足够强,先行者也比较成功。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平替指的是性价优势,能够以更合理的价格购买到丝毫不输的产品。
参加君:
大家都在说中国制造向OBM升级,是否有退步的案例?
反过来看,有了人才和技术的积淀和制造基础之后,自然而然会进化到OBM。这很像中国本身走过的历程,先给先进国家打了三十年的工,然后学习一技之长,不断创造新的格局。小家电是大时代的缩影。我很幸运,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