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师学写作:拆解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回味纯真的童年

2019年我开始学习写作,为了让自己有东西可写,于是开始大量阅读书籍。可许多读的时候受益匪浅的内容,不知不觉在时光中消失殆尽了。后来听老师说最有效的输入方式就是坚持输出。所以我想无论长短,只要动笔就是在思考,只要思考就会有收获。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习的效果大大提升。于是我从此开始练习写书评,想在拆解中学习成功作品中的写作亮点和技巧。

叔本华说:光是不停读书过后,不深入思考,绝大部分的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

我决定从林海音的文章开始拆解。为什么选林海音?因为她是文坛的“女中豪杰”,是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也因为从小就学习她写的文章《窃读记》《爸爸的花儿落了》,当时学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她的文章,在我们的童年时期,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我到现在还一直记得课文中的一句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林海音的小说和散文,往往郜以家庭为背景,包括小孩、女人、婚姻的描写,由于平日细心观察,对于各种琐碎的情节,均能准确地表达出来。林海音的文字,一如她的笑声和为人,爽朗而明快。打开她的书,或是和她聊天,你都会有“在春风里”的感觉。

——隐地

今天我又重读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文章,我在小学时就学过。我也还记得那时的父母、老师,和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夏天里吃冰棍,在冬季里打雪仗的情形。读着读着童年的一幕幕场景,在记忆中鲜活,如镜头般掠过脑海。哦,童年,多么美丽的字眼!现在重读这篇文章,又被她高超的写作技巧所折服,匠心独运而又毫无斧凿痕迹,文章浑然天成,天然隽永,自有一番韵味。

谁都有拥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也曾尝试回忆写过童年。可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回头再看才发现,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记叙事情如流水账,想抒情却无从下手”,这都是我们写作的通病,可是如何才能写出这样短小又感情深厚,让人爱不释手的回忆童年的文章呢?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从深度拆解林海音的这篇《冬阳童年骆驼队》来学习吧,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拆解,分别是写作视角、构思和语言特色。

一、写作视角

视野决定创新,视野决定高度,角度决定创意。写作贵在创新,角度的独特是一条很妙的创新方法。

作者的写作角度,也即作者的观察点,具体说来是指作者从某个角度(主要有当事人的角度和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记叙;此外,观察点还可分为身体(生理)的和心理上的两种,“身体上的”就是人的所见所闻等直观感觉,“心理上的”是指所想到的。但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创作者仔细思考,琢磨。

林海音说:酝酿一篇作品的时间,远超过执笔的时间,所以个人就特别地珍爱;原来它们是片片“褴褛的”碎布,现在剪接成一件件美好的衣服,我的作品写作过程,就是这样的了。

文章成功地运用了儿童视角和童年情结给予作品中的人物以人性的观照,再现了记忆中的童年。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是指作者化身为儿童,以儿童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体悟人生百态。

童年是生命的起点,是全部人性的最初展开。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童年情结不仅在情感上始终缠绕着我们;在生命律动方面影响着新的起伏涨落。而且,那些最初的、自发的情感体验像涂在白纸上的第一抹水彩,人生的精彩纷呈由此开始。对儿童来说,家庭就是一个初步感知社会的世界,家庭包括了人生早期历程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家庭都是人生历程的始发站,临行前发生的事情将对日后的航程产生重要影响。以致童年情结在许多作品中都有展现。

王宜青说:儿童视角的运用,通过孩子另一种眼光的观察和透视,易于揭示为成人所难以观察到的生存世界的可能面貌。

文章借女童的眼睛来观察和审视发生在她身边的人和事。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儿童视角中的透着淡淡忧伤的成人世界。以“我”第一人称的形式向读者叙述往事。把“我”在童年的所见所闻,用淡雅、朴素的语言,向读者温情地倾诉。

如:“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她站在骆驼面前,连用了“那样…那样…那样…,”儿童描述的童真语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的咀嚼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么出神啊!连自己也学骆驼咀嚼了起来。这就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

“我”和爸爸讨论关于为什么在骆驼的脖子上挂铃铛。“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而“我”却对爸爸说:“不是的……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与爸爸的想法不同,在作者的眼里,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表达了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进一步体现了童真童趣。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了?”

这句看似没头没脑的话,把小小的“我”对骆驼队的思念表现出来了。展现了少年儿童想象丰富,勤学好问以及充满稚趣的生活。

这些看似很小却颇有趣味的童年往事,像一个个特写的镜头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特别是文中的“童言童语、童思童想”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引发我们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美好向往。

这便是我从文章中拆解的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本文写作的基石。以儿童的视角去看去观察,你会发现眼前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二、巧妙构思,意境深邃

当我们认真思考、揣摩,确定好选题和视角,搜集了许多素材的时候,接下来如何把素材有效地组织起来,写出生动有趣的文章来呢?

这时就要注重文章顺序的编排和结构的重组,还要注意素材之间的交相呼应和真情实感的融入。 林海音散文构思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为使散文神凝,她很注意“文眼”的安设,却又不露痕迹。

文章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骆驼队"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

本文以物——骆驼为线索,在叙述过程中,骆驼队多次出现。围绕着骆驼队讲述了童年生活的几个记忆深刻的片段。不过也可以说以时间“冬天-冬去春来-夏天”为线索,用时序变换法来描摹童年的场景。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我们仿佛能听到她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实际的童年虽已过去,但心灵的童年应该永存的美好愿望。

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的生平简介吧。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她的的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5岁举家迁居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

本文作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林海音的童年在古城北京度过,其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正是林海音对其童年往事的回忆 。

林海音的成长岁月与许多50年代作家相同,都经过旧时代的交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作者在北京生活了25年后定居台湾。在她的文章中的思乡之情不是直白的宣泄,而是淡淡的追忆,记忆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骆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

文章的结尾写得“我默默地想慢慢的写,又看见东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骆驼队是她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事物,也是童年记忆最清晰最亲切的画面,更是童年美好回忆的载体。把这样的回忆至于冬阳之中,就算北京的冬天是冷的,但有了冬阳的照射,也会给人温暖的感觉,这或许是作者最想表达的情愫,同时又很好的统领了《城南旧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带着情感的回忆付诸于文字,落笔成文,自然就能够打动读者的心。

这就是我从文章中拆解到的第二点,写作需巧妙的构思,精细编排,做到情景交融,形成深远的意境。

三、锤炼语言风格,力求朴素、自然

散文中的语言表达着作者独特的个人风格,尤其真实地表现出作者想去表现的景和物、人和事。

我们要想写好童年题材的文章,学会品味林海音散文的语言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大量运用白描手法,所谓白描原纸国画的一种技法,即单用墨线勾勒形象,不着色彩;以摄取物象的神韵时期,形神兼备,神情毕肖,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后来人们把用白描兼指文章,这一种描写手法,即用极简省的语言记叙人物的动作、神态对话,写出人物的特征,反映作者感情不用或少用浓墨重彩去雕饰,烘托,夸张。

本文中作者在描绘记忆中的童年画面,运用白描手法呈现而实际故乡北京城南生活的画面,目的是将童年回忆次第呈现,更富艺术表现张力。

这种朴素、淡雅、自然的语言风格,是《城南旧事》的主要艺术特色之一。表现在人物塑造上,更为突出。林海音是位创作风格朴实无华的作家,她运用淡雅的笔调,采取白描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突出主题。林海音笔下的人物,不是淡色素描,就是工笔细雕,她从不用浓墨重彩把人物嵌进油画里。

席慕蓉说:林海音散文的优势在于生活气息的浓郁和风格的亲切自然,这一优势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生活和性灵的最原生态,理所当然是在散文中,就这一点而言,她的散文是非常纯正的。

这种风格在文章中许多地方展现出来,以其独特的白描手法呈现每帧画面。

如:“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头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空气中。”

“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也许它们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

“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

而在描写骆驼时,运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法,“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后面引入老师的话:“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这里用直接描述法叙写对骆驼的品德的赞赏。

作者用极简的白描手法与第一人称描述课文的第2、4、10自然段,作者描绘了拉骆驼队的人与骆驼的画面,描写拉骆驼的人。白描手法的运用是作者的独具匠心,如果用华丽的词藻修饰,就很难真实的展现作者的童年的真实见闻,表达效果也会相对逊色,而白描手法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寥寥数笔便将作者儿童时代对拉骆驼人的印象勾画出来,骆驼跪在地上咀嚼食物溢出白沫的样子,传递出作者的真实感受,人与骆驼冒出的白烟让人真实地感觉到这是冬日的温度,你会发现虽然时隔多年,童年的画面依然清晰呈现在儿童视角展现真实童年。

有人这样评价林海音的文章:"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静静地流淌在字里行间。"

这种淡,就是真,这种淡,就是浓。文章以朴素而富有抒情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幅童年的生活场景。而平淡对于林海音来说,不只是一种文风,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的思维工具。语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增进了解。想要感染读者,让读者自觉走进我们笔下的世界,那首先我们需要清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意念传递给别人。用语准确、表达清晰是第一要务。

这是我从文章中拆解的第三点,写作童年题材文章时要学会不断地锤炼语言,不求粉妆玉砌,只求朴实纯真。

结语

余光中曾评价林海音说:

林海音的名字中的木代表芬芳,水代表汪洋,而她最喜欢的海代表博大,这些也是她自己人格的反射。

林海音以儿童视角描写童年世界,带给人的是一种时光倒流的共鸣。作品的魅力在于她用心灵触摸生活的美与趣,用自然真挚的文字叙写着真实而感人的童年世界,引发人们对记忆的遥思。

在我们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拆解名人名作中不断地学习,学习名作中的写作手法,在写童年题材的文章中不妨运用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几种手法来进行书写、描摹。让我们在感悟中成长,在感悟中追寻,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0)

相关推荐

  • 悠然心会,文本秘妙难于君说——《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叙事

    一 2008年的冬季似乎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在南方暖湿气流的强大攻势下,北方的冷空气迟迟未能南下.我的心情有些莫名的沮丧,因为我喜欢冬天干冷的感觉,我觉得愈是干冷愈是有冬的情致.在干冷的冬阳下,我 ...

  • 跟着大师学写作,深度拆解方纪《三峡之秋》感悟优美大气

    2019年我开始学习写作.从那时起,我开始大量进行阅读,从学写书评开始尝试,学着进行输入后的输出,想练习着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这一段时间看了许多名家写的书评,想去模仿着写,可写出来的东西自己 ...

  • 跟着大师学写作|深度拆解汪曾祺的《翠湖心影》,这四点很重要

    文|苏米 2019年十月我开始写作,为了更好地上手,我开始大量看书,从写书评开始.可是写着写着发现问题来了,有的时候洋洋洒洒写了四五千个字,可是文章却经不起认真推敲,内在逻辑及思想深度都不尽如人意. ...

  • 跟着大师学写作|解读张爱玲《郁金香》中“参差对照”手法的应用

    文|苏米 张爱玲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中有着传奇的故事,荒诞的人生,更有着苍凉的基调,除此之外,她的写作技法也是登峰造极,尤其是"参差对照"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可以说是 ...

  • 【跟着课文学写作】:如何记录童年的印记——跟着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学写童年趣事

    冬阳·童年·骆驼队 [借鉴点: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个题目不一样的地方?读了有什么感觉?一般课文的题目都是完整的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而这个题目却是由三个词语组成的.七个 ...

  • 跟着大师学经络

    [编者按]林杰老师讲课总是那么生动形象,而又富有画面感,如果讲授中医都能如此精彩,我想就不会有人觉得中医枯燥乏味了吧. 作者/林杰 编辑/李剑光.孔烈 [作者简介]林杰,中医临床实践者,毕业于福建中医 ...

  • 跟着课文学写作之《社戏》:《月夜航行》

    月夜航行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嗅觉描写 )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触觉描写)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视觉描写)淡黑(色彩)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 ...

  • 跟着名家学写作系列四

    跟着吴敬梓学写人 --<范进中举>中鲜活的胡屠户 <范进中举>出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篇小说主要刻画了读大半辈子书最后终于中了举的穷苦书生 ...

  • 跟着名家学写作系列三

    跟着莫泊桑学叙事 --<我的叔叔于勒>叙事特色 "文似看山不喜平" .一篇好的叙事作文的最大特色就是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故事结构安排波澜起伏,吸引读者. 现实教学中,大多 ...

  • 跟着名家学写作系列二

    跟着<孔乙己>学写人 写人叙事是初中生作文必须掌握的基本写作技能.贯穿整个初中阶段,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要进行这种写作训练.初中阶段几乎所有的考试,都要对这种写作技能进行考察,其必要性自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