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治的新理念
高血压的防治强调了多年,但我国高血压发病人数仍持续增加。在18岁以上成年人中,每5个人就有一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至少有2亿高血压患者。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高血压发病人数不断攀升?排在首位的危险因素是高钠低钾的膳食,我国居民长期喜爱高盐饮食,膳食中钾含量偏低,平均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在12 g以上,比WHO要求的每人每天5 g盐高出1倍多。膳食中钠/钾的比例高,比欧美国家高出1~2倍。
我国六成的高血压患者都属于“盐敏感性高血压”,也就是说,有60%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高盐饮食后血压会随之升高,摄入的高盐已经大大超过了肾脏排盐的能力。我们也发现,每年春节后门诊高血压病人猛增,其中不少人是春节前血压已控制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节后血压明显升高,显然与春节期间持续高盐饮食有关。
第二位的危险因素是超重和肥胖。衡量肥胖简便的方法是测量腰围,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就是肥胖。腰围增粗的人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腰围正常人的4倍以上。
还有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过量饮酒、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等。
从上面提到的这些危险因素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大多数的危险因素与我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认为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只要我们认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限盐、限酒,增加运动,控制体重,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容易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肾衰、尿毒症。我国每年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至少一半与高血压有关。
我国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中风,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中风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要预防中风,关键是控制高血压。
一般来说,血压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越大,但血压的水平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还有血压升高以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诊治,我们不能只关注血压水平,应该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通过多次测量血压,确定是不是高血压,不能凭一次测血压就下结论;确定高血压后,要查找、分析高血压的原因;寻找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如吸烟、血脂异常、糖耐量受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肥胖等);还要评估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也就是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怎样。根据这几个方面,将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4个层次。风险分层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选择优化的降压方案,确立合适的降压目标,有利于实施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
比如,同样都是男性,50岁,血压都是155/95mmHg,不同情况的患者,治疗措施不一样。第一种情况:患者就单纯高血压,没有发现我们上面提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属高血压低危患者,治疗首先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暂时不吃降压药,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3个月,如高压<140mmHg和低压<90mmHg,仍然不吃药,继续监测血压。如多次高压≥140mmHg或低压≥90mmHg,考虑药物治疗。
第二种情况:患者吸烟,有一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属高血压中危患者,治疗仍然是强调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暂不服用降压药,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的时间缩短到1个月,如高压<140mmHg和低压<90mmHg,继续监测。如多次高压≥140mmHg或低压≥90mmHg,开始药物治疗。
第三种情况:患者心电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肥厚,心脏结构发生了改变,有靶器官损害,属高血压高危患者,要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第四种情况:患者合并糖尿病,属高血压很高危患者,立即开始对高血压、糖尿病及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治疗。
把血压降到多少才算达标呢?
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逐步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伴糖尿病、肾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要求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降得低一点。
近年来提出了高血压管理的三达标理念,即平缓达标、晨起达标和长期达标。平缓达标要求将血压降低到目标血压水平,但并不是越快越好。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几周至几个月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晨起达标是建议优先应用长效药物,尽可能使用1天1次给药而持续24 h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⑴小剂量:开始治疗时采用较小的有效治疗剂量,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剂量。降压药物需要长期或终身应用,药物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很重要。⑵尽量应用长效制剂:1天1次给药,如使用中、短效制剂,每天要服药2~3次。⑶联合用药:可以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在低剂量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⑷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降压药物。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在高血压到最终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整个疾病过程中,先出现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目前有一些相对简便,花费较少的检测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检出尚未出现症状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在此阶段认真治疗,可延缓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且花钱少,收益大。
高血压是一种终生疾病,一旦发生,就需要终生管理。
作者简介
胡本先 副主任医师,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内科,研究方向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来源:《中国药房》网络版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