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未来的大牛股

陶博士最近几天做了大量量化实证统计研究,试图说明行为金融学的一些规律。那么未来的牛股在哪里呢?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思路去挖掘未来的大牛股?可以参考的理论依据有三:

其一:1985年,泰勒和德邦特《股市是否反应过度》的论文,提出了行为金融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以3-5年为一个周期,一般而言,原来表现不佳的股票开始摆脱困境,而原来的赢家股票则开始走下坡路。这个现象在行为金融学中被称为反转效应。De Bond与Thaler(1985)在《股市反应过度了吗?》指出:在未来的三年内,过去输家的表现比过去的赢家高出24.6个百分点,二者间的差距非常大。从未来五年的收益率来看,过去的输家高于过去的赢家31.9个百分点。

其二: 欧奈尔老师讲过:牢记一个关键的历史事实:在牛市中的领涨者中,每8只股票只有一只能再次成为下一个或未来牛市的领涨股。时代改变了,经济情况和竞争条件都和以前不同了,股票市场通常都会出现新的领涨力量。

    其三:

根据我的理解,可以从如下几个维度去拟定筛选标准:

1,上一个周期(2016年3月—2021年2月10日前),整体涨幅不大,股价没有充分演绎,我界定最大涨幅尽量不要超过2倍;

2,股价长期趴在底部,蛰伏已久,而基本面出现了拐点,即出现了反转效应;

3,年初以来(3月10日以后)涨幅达到或接近翻倍,即脱离了底部区域;

满足上述条件后,通过区间涨幅统计得到的结果如下:

这里大部分是区间涨幅大于100%的翻倍股,也有少部分涨幅接近翻倍的个股。其中剔除了在此期间上市的近端次新股、与大宗商品相关的强周期股。其实还可以剔除游资主导的、纯粹炒概念的题材股,剩下的就不算多了。我主要关注其中的医药、消费,这是大牛股的集中营;还有一些赛道股(比如医美、健康养老等)。

每个人根据市场的演化,对于这个股票池不断进行补充,并依据自己的理解和细化标准,做进一步的手工筛选,一年后,我们回头再来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如何。

2021.05.1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