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谢阁兰考察石堂院
谢阁兰,又作色伽兰。维克多·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法国著名诗人、作家、汉学家和考古学家,也是一名医生和民族志学者。他曾长期旅居和多次游历中国,与中国结下深厚渊源,也因书写中国而负有盛名。这位高鼻深目的法国人于1914年5月19日到访石堂观,并留下珍贵历史影像。
(一)入川到绵
1914年,谢阁兰接受了一个关于汉代丧葬的考古任务。这次考古“原计划先考察四川一省古物,缘川省之古物,世所鲜知。故此次考察之地,务求其广。”2月1日自北京出发赴西安,沿渭水西行,至宝鸡。3月20日至汉中,分二队入川,在保宁府汇合,从水路赴蓬安县,沿陆路至渠县,后往成都。5月2日到成都,“旋从成都出发,向东北行,赴绵州、梓潼。”还成都后,又下岷江,至嘉定府,又至雅州府,结束此次考古任务。
谢阁兰自绵阳到梓潼,再折返绵阳期间,5月18日在绵阳西山观,5月19日在魏城石堂院,5月20日在梓潼县汉阙,5月22、23日在绵阳平杨府君阙。
(二)旧照信息
据《谢阁兰的中国考古摄影集》,谢阁兰为石堂观留下了三张照片,其中两张“重复”,实际相当于留下了两张旧照。
一张照片尺寸4643×3490,14MB,是东南侧下站在《灵泉记》处的视角。照片右侧岩盖下有石磨。中右是一个壮年中国男人侧向镜头站立,面露笑容,面前放置一担翻盖行李箱,箱子正方,男子后是三霄娘娘殿所在巨石,可以分辨宋太平兴国摩崖石刻的位置,巨石上是娘娘石庙。中左是现鲁班殿所在巨石,捐资摩崖石刻尚完整(现左三分之二刻成了罗隐诗),巨石顶部并无殿宇,与娘娘殿用石桥连接,可见有缺失护栏的望柱9根。左侧为殿宇侧后,从山墙看去,是木结构,篱壁粉白,屋顶为悬山屋顶,布小青瓦。照片左下为久视元年《灵泉记》所在巨石,树荫之下,有一人屈腿蹲坐巨石顶部,头围布条,双臂相抱放置于双膝上,身后站立两人,左侧站立一人,均留辫子和赤足。岩石横向断裂,可证此裂痕并非后期采石所破坏。
一张照片尺寸4611×3700,12.75MB,是在现鲁班殿看三霄娘娘殿的视角。娘娘殿为石庙,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明间柱础四方,雕刻有麒麟等,立柱前面雕刻通顶花卉纹饰,左联面右,依稀可见“囗见涪囗作涪水”等字。左间装拼三层石板,额“千秋鼎盛”四字。明间凹进,形成前廊,与左右殿相连,中殿装两扇木门,涤环板有镂空花卉雕刻,两门之间留空,门内依稀可见神龛前木栅。右山墙后间有三合土粉刷的墙皮。殿宇顶部是歇山式,全石构造。屋脊两端雕鸱吻,前面雕双龙戏珠。屋面前坡有瓦沟五十。殿宇四角飞翘,尤为精美,嵌套的部件各不相同,左前是镂空飞龙,右前是龟蛇造型,右后是含珠龙头。殿宇前是石香炉,底座长方,各方外侧修成坡面,中部正面有磨石题记,顶部嵌套香炉,似斗,侧面有花纹。巨石边沿设望柱,望柱顶端有狮、象、猴、寿桃、金瓜、宝珠等圆雕,望柱间的石栏缺失。双石之间设平梁石桥,双石并拼。
(三)娘娘殿的石构建
据村民介绍,娘娘殿在破4旧时拆除,被挪用到保管室、沟渠之桥和堡坎等处。在曾家湾、李永九家、罗家翠家附近有娘娘殿石柱构建,大多素面无雕,仅得半联,据郭光寿《古风新咏》,联语如下:
胜地建神祠,母沛恩膏同海洋;(总领监生曾玉山同缘邱氏心念助银二两四钱敬献)
巍岩新栋宇,子蒙福泽并乾坤。(信士弟子刘宗永同缘冯氏罗氏,银二两四钱)
一柱刻“信右李门滕氏助银一两二钱”。一柱增刻:“吃水思源,时刻想念毛主席。新建保管室。”
(四)盗宝传说
赵渠沟有“二马”,一马是三教院后山天马山,山顶即白家寨、任家寨,与石堂院相对。一马是石堂院所在岷峨岭西北之脉金马山,有汉崖墓若干,自古以来有“盗金马”的传说。
谢阁兰是带着对汉代丧葬进行考古的任务入川,汉墓、汉阙是他工作的重要内容,另外兼顾隋唐造像、语言、民俗等,“考察之地,务求其广”。
石堂院到金马山的汉代崖墓当是这个法国人的主要考察对象之一。他在《中国西部考古记》中没有留下石堂之行的具体记载,今人所能看到的就是他留下的三张石堂院照片。
“金马山中有金马,金马又被伽兰盗。”这个“盗金马”传说的主人公,或许指“色伽(ji)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