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乡土』程立正丨母亲的纺车

母 亲 的 纺 车

程立正

每次回老家,从我家大门洞里穿过的时候,一抬头,就会看到侧面墙上高高挂着的纺车,它在那里已经“休息”了近二十多年了。

那是一辆普通的农家纺车,陈旧但并没有损坏,被烟熏得黑黑的架子上,已经挂满了蛛网、布满了灰尘。即便如此,我们一家人还是舍不得丢掉或卖掉它,母亲更是对它爱如珍宝。它是母亲大半生守护的劳作工具,它伴随着我们兄妹几个长大、成家立业,它是我们最熟悉的,最刻骨铭心的记忆,甚至可以说它是我们几代人的“恩人”。

这辆纺车,是母亲的陪嫁。母亲在七十多年里,摇啊摇,一有空就纺着那纺不完的线。它目睹了母亲一生数不尽的心酸苦辣,记录了母亲数不尽的不眠长夜。

这辆不经眼的纺车,每次见到它,我仿佛又回到半个世纪以前我们兄妹几个那淘气的童年。那时候,我们经常围坐在母亲身旁,看着母亲纺线。母亲在炕头上纺,我们围在炕头上;母亲在树荫下纺,我们又追到树荫下,像跟屁虫一样不离左右。母亲一边纺着线,一边给我们讲着那百听不厌的故事。有时,趁她不在,我们会偷着给她摇几下,不小心将线弄断了,她从来不恼怒我们,而是教我们左手怎样拉,右手怎样摇。女孩子从小就得学会纺线,那是基本女工技能之一。我只是觉得好奇和好玩,因为男孩子是不用学纺线的。

“嗡嗡—嗡,嗡嗡—嗡”,那有节奏的声音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母亲盘腿坐在纺车前,右手摇着纺车手柄,手柄连着主动纺车轮,通过纺车弦带动从动的锭子轴转。 她的右手顺时针摇几圈后,再反手逆时针摇半圈。她那纤细的左手手指拉着“布节”(音译:由弹好的棉花卷制而成,很松软,空心,直径约一寸,有七八寸长),慢慢地拉着从锭子轱辘儿急速旋转下拧成的线往后移动,等到那摇柄被倒摇半圈时,她的左手往回送,抽出的线会被绕在锭子轱辘儿上。就这样,她一刻不停地反复循环着那样几个动作,双手有规律地配合着,纺出缠满线的一个个线穗子。这些线穗子会经过汇线、加浆、成束,然后被送到有织布机的人家去织布。

白天,母亲要在田间和男社员们一起劳动,晚上和闲暇时,才能忙活女工。一家人,从头顶到脚下的穿戴,都是她用手工将一团团棉花纺成线,织成布,然后一针一线做成的。豫剧 《花木兰》唱段 “谁说女子不如男” 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

“刘大哥讲的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

这段唱词,虽然说的是那个年代女性生活的不易,但是我也能从中感受到母亲那代农家女性的不容易。

母亲终年无休无止地在纺车前劳作,似乎不知疲倦。姥姥来了也帮着纺,姐姐有空也帮着纺,当时我不理解她们为什么这么辛苦。

“娘,别纺了,停下来给我们玩会儿,停下来给我们再讲讲那个笑话吧!”

母亲没停下来,嘴里却开始了她那像线穗子一样长得没完没了的故事,直至我们东倒西歪地睡着。

有一天,母亲笑着对父亲讲:“咱们老二小子太费了,整天乱跑,上树爬墙瞎折腾,一冬天穿破了三条棉裤,两件棉袄,一双棉鞋!”这些话,还是哥哥姐姐训我时对我讲的,我才明白母亲为什么整天这么忙。

这辆纺车,不知转了多少圈,纺了多少个线穗子,换了多少弓弦、手柄和锭子轱辘儿。母亲可能忘了,但是纺车没忘!

母亲用的纺车,我还清楚地记得它的各个部件名称,有纺车轮、纺车轮支撑板、纺车绳、纺车弦、纺车支架、摇柄,摇把、纺车穗锭子,锭子挡板、锭子轱辘儿、锭子轴。这些东西,现在在集市上已经绝迹了。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市场上各种材质的针织品应有尽有,女人们再也用不着纺线、织布、缝纫了。母亲的纺车也被请到了墙上,成了千千万万母亲们勤劳的见证。
        勤劳的中国妇女,现在在各行各业继续发挥着聪明才智。

程立正

程立正,男,1957年生,博野县程什伍村人,现博野中学退休教师。曾多次评为优秀教师;曾多次记功授奖;爱好摄影、葫芦烙画、遛弯和写作。

(0)

相关推荐

  • 人世间‖梁 炜:母亲织布

    来稿选登 母亲织布 文/ 梁炜 母亲一沾上棉花,晚上就很少睡觉了. 白天,母亲要参加生产队里的生产劳动,做家务,作务那一亩七分自留地.晚上,她才能忙她的织布纺线活儿.棉花念子搓完了.接着就是纺线.那纺 ...

  • 【随笔连载】想起来油灯下摇着纺车的母亲之(二)搓捻子纺棉线

    (二)搓捻子纺棉线 如果说弹花轧花是织布前的材料准备,那么搓捻子(搓棉条)纺棉线则是土织布的第一步. 搓捻子:搓捻子时,先找一块光滑的砖头(就是普通的青砖,只是常用而已所以比较光滑),实在没有这样的青 ...

  • 乡土文学 | 张启超:纺花织布

    乡土专栏主编:朱保彰 文:张启超 / 图:堆糖 那时候,纺花纳鞋好像都是妇女的手头活,你不论到谁家串门子,不是见女主人在嗯嗯地纺花,就是在哧啦哧啦地纳鞋底,反正不会闲着. 纳鞋底后面咱专门说,现在专说 ...

  • 老织机

    老织机之所以被称作"老",一则是因为它的存在已经有了好几千年,<三字经>里就有"子不学,断机杼"的说法,讲的是儒家的亚圣小珂还是少年儿童时,不好好学 ...

  • 『我醉乡土』程立正丨忆水井往事 更应惜水如金

    忆水井往事  更应惜水如金 作者:程立正 水是生命之源,井是水源之地.下面我就说说与井有关的那些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人们主要用砖砌成的井.村内生活用砖井直径大约一米左右,村外浇地用的井直径更大些 ...

  • 『我醉乡土』程立正 | 孩童玩技“耍石子”

    孩童玩技"耍石子" 文:程立正 "耍石子",是我们小时候孩童常玩的玩技之一,耍石子不仅锻炼了我们手指的灵活性于眼疾手快能力,还使我们尝到了游戏的快乐. 比赛往往 ...

  • 『我醉乡土』程什伍—我记忆中的故乡

    我记忆中的故乡 作者:程立正 近日打开"谷歌地球"在线,从那茫茫地球上,我大海捞针,找到了祖国.找到了北京.找到了保定博野:又从那熟悉的村庄轮廓,真的找到了我们村.我急忙下载下来, ...

  • 『我醉乡土』陈玉洲丨情系潴龙河畔

    情 系 潴 龙 河 畔 五一小长假,迎着初露的晨曦,我与老伴儿带着六岁的外孙女儿驱车百里,回家乡博野县迁庄村,观赏河堤内日渐成熟的小麦的喜人景象.许是久居市里之故,常觉无言,只能把酒独酌,酒里寻自我, ...

  • 『我醉乡土』陈玉洲丨儿时的“捡漏”往事

    儿时的"捡漏"往事 "我是公社小社员呀,手拿小镰刀呀,身背小竹篮呀,放学以后去劳动,越干心里越欢喜,越干越欢喜".每当我唱起这支儿歌时,我心灵的橱窗里就会浮现出 ...

  • 『我醉乡土』郑文林丨颜习斋祠堂断碑重立记

    颜习斋祠堂断碑重立记 郑文林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大潮席卷中华,新文化运动更是树起了"科学"和"民主"的大旗,文化界开始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而与此同时 ...

  • 『尘世走笔』程立正丨让人向往的未来生活

    未 来 的 生 活 随着科技在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今天通讯技术5G的问世,明天的6G.后天的8G等技术会不断推陈出新.又有谁能想象出,若干年后,我们人类生活会是怎样?今天,让你我搭乘"时光快 ...

  • 『我醉乡土』张英芳丨 夏日里的博野古梨园

    夏日里的博野古梨园 作者:张英芳 春日里的梨园,千朵万朵,千树万树,白成一片汪洋,美景如画,游人如织:这样一个奇幻的世界,却未免有些许单薄. 这夏日里的梨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致呢?硕大的枝叶和青涩的果 ...

  • 『我醉乡土』李跃平丨说说我家那座碑

    说说我家那座碑 作者:李跃平 小时候,我家门口右侧供着一座碑,我们整天爬上爬下,玩儿得很开心. 后来随着房屋的结构变化,这座碑就躺在了地上. 文革期间这座碑不见了.后来得知是我父亲夜里偷着埋了. 我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