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标百年发展历史15
语文课标百年发展历史15——【1941年】 六年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草案(2014-04-10 15:36:42)
转载▼分类:语文前沿1941年 六年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草案第一 目标(壹)养成用语体文及文言文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贰)养成阅读书籍之习惯,及读解古书之能力。(叁)培养欣赏文艺之兴趣,及陶冶文学上创作之能力。(肆)使学生能应用本国语言文字,深切了解固有文化,并从代表民族人物之传记及其作品中,唤起民族意识与发扬民族精神。第二 时 间 支 配第一二学年每周各六小时,第三、四、五、六学年每周各五小时,其分配如下:课目时数年数精读略读指导研究习作合计一416二416三315四315五21115六21115*〔编者注〕本课程标准系教育部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作出的关于“设六年制中学,不分初高中。并为奖励清寒优秀子弟获得人才教育起见,六年制中学应多设奖学金额”之决议,于1941年9月公布,并“指定国立中学数校及令川渝等11省市教育厅局指定成绩优良之公私立中学一二校”开始试验。其要旨如下:(一)目标专为升学准备,选择学生,宜从严格。(二)各种学科平均发展,始终不予分组,为进行高等教育培植一良好之基础。(三)各科全部课程,均采直径一贯之编配。(四)对于基本学科(国文、数学、外国语)之程度,应予提高,并求熟练,其余各科以切实达到高中课程标准规定之程度。第三 教 材 大 纲(壹)精读选材适用下列百分比:学年百分比类别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第四学年第五学年第六学年记叙文(包括描写文)60%60%20%20%20%20%说明文30%30%50%10%20%20%抒情文(包括韵文)10%10%20%20%15%15%议论文10%50%45%45%注一:第一二学年以记叙文为中心,第三四学年以说明文为中心,第五六学年以议论文为中心。注二:此项比例得酌量情形,略加伸缩。(贰)选文精读,第一二三四学年语体文与文言文并选,语体文递减,文言文递增,其比例约为七与三、六与四、五与五、四与六;第五六学年以文言文为主。(叁)书法指导于第一学年研究时间内作批评指导,练习均在课外行之,并定为假期作业之一项。(肆)文章法则包括(一)语体文法(词性、词位、句式等),(二)文章体裁及作法(即表中各项体裁之性质、取材、结构等),(三)修辞学(文章之组织与体制遣词之方式,词格之类别等),(四)辩论术(辩论之方式,证据之搜集,判断之正确,敌论之反驳,音调姿态之运用等),分别于各学年研究时间内讲授(第一二学年讲授语体文法,第三四学年讲授文章体裁及作法,第五六学年讲授修辞学及辩论术)。(伍)应用文(书札、公牍、柬帖、契据、章程、广告等)于第三四学年研究时间内讲授,并须为相当练习。(陆)文学源流(即文学史之具体举例),文字学大意及国学常识于第五六学年研究时间内讲授。第四 实施方法概要(壹)教材标准:(一)精读部分:(1)选择教材须根据之重要原则:(甲)合于三民主义及国家之体制及政策者。(乙)含有振起民族精神,改进社会现状之意味者。(丙)合于现实生活及学生身心发育之程序者。(丁)叙事明晰,说理透彻,描写真实,抒情恳挚者。(戊)体裁风格堪为模范,而能促进学生写作之技能者。(己)能激发青年之积极精神者。(2)选择教材须避免之消极条件:(甲)违反三民主义及国家体制及政策者。(乙)思想不合现代生活及进化潮流者。(丙)意志消极,精神颓废者。(丁)论理背谬,文法错谬者。(戊)体裁不合现代需要者。(己)内容过于专门者。(3)专书精读应依学生之程度及兴趣,选定若干种(如论语、孟子、礼记、左传、国策、国语、史记、汉书等),指定全班或分组或个别阅读,每学期至少须读一部,以增长学生作文看书之能力。(二)略读部分:选用读物之标准,除适用精读部分所列举各项外,并略举其范围如下:(1)中外名人传记及其有系统之历史记载。(2)古代语录及近人讲演集。(3)古今名人书札及公牍。(4)有诠释之名著节本。(5)有注释之诗歌选本。(6)古今名人专集或选集。(7)古今文学名著。(8)外国译文精品。(9)古今名人小品文及小说。(10)古今名人游记日记及笔记。(11)歌剧话剧及民众文艺之有价值者。(12)历代富国强兵及生聚教训之策略。(13)历史上战争胜败得失之记载。(14)世界各民族奋发淬砺情形之记载。(15)研究国际情势之论著。(16)适合学生程度之定期刊物。说明:以上列举各项,不过供选择时之参考,非必全备。附注一:选择材料中,应注意加入下列各项文选:总理传记及遗著。总裁言论。中国国民党史略及历次重要宣言。中国国民革命史实。革命先烈传记及遗著。党国先进言论。附注二:教材可分甲乙丙三编:甲编为精读材料,乙编为研究材料(包括书法指导、文章法则、应用文、文学源流、文字学大意、国学常识等),丙编为略读材料。甲编数量少,教学目的在熟诵,以丙编略读教材为辅佐。(贰)教法要点:(一)精读部分:(1)教员对于选文,应抽绎其作法要项,指示学生,使其领悟文章之内容、体裁、作法及其背景,并注意引起其自学之动机。(2)教员对于选定精读之专书,应共同的或个别的略讲其在历史上之地位,文学上之价值,作者时代背景及个人作风等;并指示阅读方法、分量、时间及参考书,随时养成学生自学之能力。(3)令学生运用工具书籍,如字典、普通辞典、百科辞典、人名地名辞典等;并指导其使用方法。(4)教员于讲解前,应令学生运用工具书籍、查考生字、难句及关于人地时种种问题。(5)在选文中遇有初见或艰深之单字及术语,应特别提出讲解。(6)教员在讲述后,应指导学生作分析、综合、比较之研究,务使透彻了解,或提出问题,令学生课外自行研究。(7)指导学生于不妨碍他人工作之范围内,用国音诵读,以养成欣赏文艺之兴趣。(8)应令学生将教员所指导之要点及其自习时研究之所得,记录于笔记簿上,以备参考。(9)随时考查成绩,其方法如下:(甲)复讲。(乙)问答。(丙)测验。(丁)默写或背诵。(戊)解释或翻译。(己)报告及讨论。(庚)考查笔记。(二)略读部分:按学生个别的兴趣与能力,选定书籍,指导阅读,除定期刊物外,每学期至少两种,其教学要点如下:(1)设法引起学生读书之兴趣,并指示阅读之方法及参考书籍。(2)就学生所读书籍中,提出问题,令其研究,并作报告。(3)令学生在笔记簿上记录教员所指导之阅读方法,问题解答,及自习时所摘出之要点及问题,以备参考及讨论。(4)注意学生阅读速率及了解程度。(5)应定期或临时举行考查成绩,其方法可用精读成绩考查法之(乙)(丙)(己)(庚)各项。(三)研究部分:(1)采取适当材料,预使学生研究,然后在课室内讲解讨论。(2)所举范例,须与精读文联络比较,使学生为充分之练习。(3)书法指导于课内略为说明用笔结体及书法源流大意等,课外及假期中临摹大小字,先求整洁,次及美观,笔记与作文簿均须缮写整齐,并制止使用破体字,随时予以考查及指正。(4)文章法则应注意语体文法与文言文法之比较,并说明各种体制之异同,及古书上文法之特例;学生习作中应摘出其文法上修辞上之谬误处,令其改正,并注意其思想,予以指导,口语练习时,于音调语法姿态上,亦应予以纠正。(5)文学源流应顺文学史发展之次第讲授,使有一系统的概念,并选取各时代中主要作家之代表作品为具体之举例;文字学大意讲授文字之演变,兼及形义与音韵;国学常识讲授研究国学之重要资料及普通应用之国学常识,并注明其出处。(四)作文练习:(1)教授作文文法,应时有变化,但以与精读、略读及研究各部分联络为主要原则。略举数例如下:(甲)命题由教员命题,或由学生自拟教员择定之。(乙)翻译文语互译,或译诗歌为散文。(丙)整理材料由教员供给材料,令学生作一有系统之文字。(丁)写生由教员提示事物,令学生实际描写。(戊)重写示以原文,令学生重写,或演简为繁,或节繁为简。(己)听写由教员演讲一事一题,令学生听后写成文字。(庚)笔记教室听讲及课外读书之笔记。(辛)记录如日记、游记、演说及新闻等记录。(壬)专题研究由教员提出研究题目,学生自行搜集材料试写论文,或就阅读之专书,将其心得、批评、研究、撰成论文。(癸)应用文件于课内或日常实际需用时练习之。(注)上举各项方法,由教员按照学生程度,分别运用,须与各学年教材配合恰当。对于一部分具有文学天才,或兴趣之学生,可令为小说戏剧诗歌之习作,或古文诗词之仿作。(2)作文每两星期一次,每次两小时,于课内行之(短篇习作一小时可完者,每星期一次)。每次练习,必须有个别或共同之批评,并采用各种符号,使学生自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