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诗人是精神产品的创造者,通过诗的语言使自己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统一,继而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
我们在欣赏好诗的同时,也要知晓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等方面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诗的本质。
古往今来,优秀诗人身上都具备一些共性气质和个性,如果能够了解优秀诗人普遍的“个性特征”,对我们写诗填词具有很大帮助。
一、对待生活要热情而真诚
好的诗人肯定是生活热情与写作热情的统一体,如果对生活麻木不仁,又怎么做到用诗词去“占有生活”?一个优秀的诗人,无论对国家、对人民,还是对自然景物都应有真挚无私的爱。
对生活的热情,体现在对国家、对民族、对脚下土地的爱。古往今来,屈原、李白、杜甫、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这些名垂千古的大诗人,哪个不是爱国者?
一个对祖国无恋、对人民无情、对山河无爱的人,是当不好诗人的。如果平时刁钻刻薄、偷鸡摸狗、满嘴谎言,脑子里只想着名利、升官发财;总做着投机倒把之事、对人嫉贤妒能、小肚鸡肠,这种人怎能成为真正的诗人?
诗论家徐增说:“诗乃清华之府,众妙之门,非鄙秽人可得而学。洗去'名利’二字,则学可得其半矣。”
有人形容诗人“清高”,如果“清高”意味着少一点“俗气”的话,诗人不妨让身上的“清高”再多一点。
对生活要真诚,贾平凹说:作家要始终真诚地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对生活中的“风吹草动”保持一颗“机警”之心,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我们无法欺骗生活,否则到头来只会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诗人写诗,一定要贴近生活、走进生活,去努力探寻生活的本真,然后真挚地反映生活的面貌和自己的情感,用这种态度写出的诗才是“真诗”。
二、内心修养要宁静而善思
非宁静无以致远,写诗最忌浮躁。内心宁静才能去杂去奢去贪,才能更好地求真求善求美,才能真正达到“精神之自由”。
这些年,无论旧体诗还是新诗,都有些浮躁,新诗还出现了很多的“流派”,什么梨花体、羊羔体、下半身写作等等,令人眼花缭乱,但是读者总体看是不买账的,为什么呢?因为一些所谓的“前卫诗人”,只热衷于包装自己、出名挂号,却不去追求诗的艺术高度,在“诗外”标新立异必然背离诗的本质。一个真正的诗人,对待写诗的态度总是本着对内心情感的虔诚与尊重,然后写出带有灵魂温度的诗。其实,写诗是一种高雅而神圣的事,诗人眼里应该只有“诗”,不会跟风招摇、满身铜臭,也不会把诗作为升官发财的工具,而是始终以一种赤子情怀把诗作为心灵的寄托,把写诗作为纯粹的心灵之旅。所以,要想写出好诗,首先应去除思想的“杂质”,心无旁骛地追求诗的艺术高度,打好基本功,剔除功利心,追求真善美。
同时,写诗还要善于思考,思考生活、思考生命,在思想的沉淀中把我们的思考记录下来。
当前,有人总拿“李白斗酒诗百篇”说事,认为写诗就应该像李白这样,喝完酒后一蹴而就。实际上,缺少思考的诗是不可能有深度的,我们没有李白的天赋和才气,大多数人写诗都需要经过一个深思熟虑、炼字炼句的过程,这也是一个“炼心”的过程,不仅要沉思沉静,还会抓耳挠腮、“捻断数根须”,但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和内心对话的过程。急功近利写不出好诗,静下来、慢下来、沉下来,才能迎来和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及喜悦。
三、写诗态度要执著而坚忍
诗学是难治之学,兴趣和积累非常重要,凭一朝一夕之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学诗要端正心态,不要总想着走捷径、抄近路,以热心肠、做冷板凳,才能成就“大事业”。现在,有不少人无论写诗,还是做别的学问,总以工作忙、压力大为自己的懒惰开脱。
其实,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与古代大多数诗人比,不知道要安逸多少倍。比如,大诗人杜甫一生贫困潦倒、饱经忧患,参加科举应试不第,长安十载困顿窘迫,安史之乱颠沛流离,人到晚年妻离子丧,最终郁郁而终,卒于潭岳间的一条小船上。后人总结“杜甫一生愁”,动荡坎坷的人生经历,饥困悲惨的生活状态,为生计发愁的苦恼环绕,却成就了杜甫彪炳千秋的诗名,这与他执著而坚忍的性格不无关系。当然,付出总有回报,有人凭诗名炳耀古今,有人因一篇之善声闻四驰,“名公先达为之游谈延誉”。比如,“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钱起以是得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以是得名。这就是执著的力量、坚忍的力量,这也是优秀诗人对待诗的基本态度。
四、思想眼界要长远而开阔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俗话说:视野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对于写诗而言也是如此,诗人的思想眼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的品位和高低。
我们经常说,诗反映诗人的“胸襟”,这里的“胸襟”其实就是诗人的思想眼界。有评论家说,好诗的维度包括思想高度、生活广度、情感纯度三个坐标。在这三个坐标中,思想高度是第一位的,如果思想空洞、猥琐甚至反人类,写出来的文字根本不能称作诗。
诗人的思想眼界就是诗人的理想、人格、信念、情橾、修养等主观因素的集中体现,这些主观因素,是产生诗情、诗意和创作冲动的情感基础。
比如,风吹竹叶响,郑板桥的感受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有的作者想到的是“沙沙的风吹动竹叶,就像邻居家的花猫挠着窗纱。”精神境界不同,眼界高低不同,诗的境界、诗的艺术层次也就高低立下了。所以,诗人的思想眼界决定了诗的思想高度,不一样的情怀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也会写出不一样的诗词。
就诗的内容而言,无论自然、社会还是人事都可以入诗,其内容是无限丰富的,叶燮先生说“形为诗赋,而道万千”,对诗人而言,一定要眼界宽阔、胸襟宽广,最大限度地容人、容物,诗人的器量越大,诗的容量也就越大。当然,我们也要警惕一个现象,就是目前有人标榜“写诗应该思想无边界”,为低俗下流反动的诗开脱,其实诗人的思想是有禁区的,追求恶俗根本不是思想长远开阔,而恰恰是狭窄封闭的表现。
五、艺术追求要高远而求精
写诗,一定要有“精品意识”。理论上讲,艺术的高度是无止境的,诗人必须尽力让自己的诗趋于完美。现在,不少人一天能写好几首诗,然后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去炫耀。
其实,诗人的成就和地位不在于写了多少,而在于质量的高低。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写《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也仅有两首诗传世(另一首叫《代答闺梦还》),但一首《春江花月夜》足以“孤篇盖全唐”;
199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诗坛莫扎特”的波兰著名诗人维斯瓦娃·希姆波尔斯卡,她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平均每年仅有四五首诗歌问世。有诗人说,自己诗歌数量之所以少,是由于“房间里的废纸篓很大”。维斯瓦娃·希姆波尔斯卡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极为苛刻,有时晚上写好的诗,次日清晨再读,不满意便扔掉了。所以,诗人决不能只追求数量,要有精品意识,有追求高远的目标,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态度,静下心多研习多打磨、多听听别人意见,尽力让自己的作品再完美些,直击内心的力量再大些。同时,提高写诗水平的根本途径,还在于多看多读多练,既要多读唐诗宋词,也要多看看当今的诗词刊物,挑自己喜欢的诗仔细揣摩,学会在继承中创新突破,这样就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