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内生

今天我们继续来讲内生五邪里面的火热内生,这也是我们要讲的最后一个内生五邪。

所谓火热内生,就是指由于阳盛有余,或者是阴虚阳亢,或者是气血淤滞,或者是由于病邪的郁结,进而产生的火热内扰的这样一种病理状态。

这个定义是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里给的标准定义,但实际上不需要这么麻烦。所有的内生五邪的定义都可以简化为由内在的气血阴阳失常而导致的类似于六淫中某邪的病理变化,就称为内生某邪。

比如说类似于六淫中火热之邪致病特点的变化,那就是内生火邪。基于这样的一个定义,我们就得考虑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体的气血阴阳逆乱会产生类似于火热的这样的病理变化呢?大体来说,人体的内生火热就只有两个方面,一个阳气的过盛,过于的亢盛,阳盛则热;还有一个就是郁而化火,天地之间的大规律,但凡有形之品,久郁就能够化火。这个是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而得来的。

在我们学中医的时候,老师经常喜欢举的例子,就是农村里堆的草垛子。很大的一个枯草堆成的一个草堆,这些草堆一堆就是半年、一年之久。那么在草堆的内部它就会缓缓地发热,有的时候甚至会自燃。老师喜欢把这个作为郁而化火的一个典型例子。但是这一种现象我们现在当然是已经很少能够见到了。我们现在可以见到的是,家里的一些垃圾、或者是一些脏东西,如果堆久了,那么它往往也会化热,比如说一大块脏抹布,尤其是湿的,放在那过一阵子里面好像有点温热,当然不会是几个小时,一定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它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郁而化热。其实从气机的角度上来解释郁而化热也是非常容易的。

那么除了阳气过盛和郁而化火之外,其实还有一类特殊的情况,就是五志皆能化火,所有的情志变化,过激、过久都可能会化火。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在讲火热内生的时候,也会把五志化火特别的拎出来,作为一个专题来进行讲解。但实际上五志化火也是各有其机理、各有其气机变化的,无非也就是阳气过胜或者是郁而化火。

我们就先来看一下阳气过盛是怎样能够导致火热内生的。第一种情况就是这个人素来阳气就偏盛,或者是有某种因素长期的作用于人体,是人体的阳气逐渐的集聚偏盛。比如说他的体质本身就是偏阳热体质的,这种人就容易火邪内生,就容易产生内火这样的症状,这是体质的因素。

还有人因为居处的因素而容易导致阳气的偏盛。当然这种阳气的偏盛并不是充盛,而是一种病理性的偏盛。比如说他所居处的环境,或者是他工作的环境。长期的处于一个干燥高温的环境,或者是潮湿高温的环境,也容易化热。比如过去我们的炼钢工人,常年在非常高温的车间里面工作,这种人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了,一种情况,因为长期的高温,所以他容易化热而为阳热体质。但是另外一方面,因为长期的高热,所以必然得消耗阴血,所以他又往往容易出现阴血的亏虚。阴血的亏虚和阳热的亢盛之间并不矛盾,阴血亏虚就更容易虚火内生,阳热亢盛又更容易灼伤津液,二者就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

其实现在这样的工种还非常的多,比如说我有一个病人,他是在挂烫行业里工作的,那么他的工作环境实际上是一个挂烫车间,就有大量的蒸汽,既潮且湿。那么这个病人最后就形成了一个湿热体质,那也是一个体内的阳气过盛。这个是由居处环境引起来的。

我们临床上更多见的是由饮食引起来的阳气过盛,比方说长期的喜欢吃一些辛辣的、烧烤的或者是一些肥甘厚味。我们在讲饮食致病的时候已经讲过,凡是这一类的饮食都容易生湿,都容易助热。那么湿邪在人体久郁,也可以郁而化热,最终形成一个热的体质。但这种热,往往是湿热并见的。

当然湿热并见也还是跟饮食特点有关系。如果说纯粹只是吃这种辛辣温燥之品,也可以表现为纯粹的就是一个热象,这个也是蛮常见的。尤其是现在我们的人口流动非常频繁。很多原来是居住在极寒之地的人,现在到了极热之地去工作了。他的饮食习惯一时半会却又改不了,这样适应于极寒之地的饮食习惯,却把它用在极热之地,很快就容易显现出弊病来了。所以我们有一句话叫做入乡随俗。不管到哪里,都最好能够遵从本地的饮食习惯,因为这个饮食习惯可能才是最适合这个地方的气候和地域特点的。

第二种情况的阳气过盛,就是阴虚不制,于是就虚火上扰。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阴虚火旺证。阴虚的原因当然就非常多了,前面我们在讲津液病、在讲气血的时候、在讲阴阳病机的时候,已经讲过哪些原因是可以引起阴虚的。只要阴虚持续的存在,就必然是会因为不能制约阳气的亢盛,最终导致火旺,最终形成阴虚火旺并见的这样一种局面。

第三类阳气过盛比较特殊,也是历来对于中医的内伤热病最争论不休的地方,就是因为阳虚或者是气虚导致的阳气过盛。那有人就问了:阳虚或者是气虚,怎么可能反而导致阳气过盛呢?如果阳虚了,那么虚阳就反而不能潜藏于下,不能潜藏于下就浮越于上而表现于外,呈现出一派阳气过胜的假象,但其实这种阳气过胜是虚假的、无根的,它的本质是一个阳虚。大家听到这里一定会想,这个不就是戴阳证吗?这个不就是真寒假热证吗?戴阳证和真寒假热证确实是阳虚不潜的一种情况。但是明清以后,也有医家提出另外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所谓的龙雷之火:由于命火之不足,反而导致阳气不恋其乡,而不再继续呆在命门,蒸腾而上,由于这个火是由命门而来的,所以它反而显得非常的躁烈酷利,反而容易导致各种严重的疾病。它的根本原因仍然是阳虚不潜。治疗这种疾病,除了要治其本、要温其阳以外,还要镇其上亢的虚阳,往往要用到一些重镇的药物,或者是引其虚阳下行,往往要用到一些同类相求的药物。最典型的就是肉桂了,也有人用吴茱萸的。民间流传偏方用吴茱萸敷脚底心,可以来治疗高血压,就是这个原因。因为很多高血压实际上是一种虚阳的上扰,这个时候用吴茱萸敷脚底心涌泉穴,就能够引虚浮之阳气下行,这个叫做引火归元。

那么第二大类,导致火热内生的原因就是郁而化火。前面我们已经举过郁而化火的一些例子。那么实际在人体因郁而化火的那是举不胜举,可以说绝大多数的内生火热都可能跟郁有关系。所以《内经》里说“火郁发之”,治疗火热证往往要用发散的方法,既其发散则无郁滞,既无郁滞则不化火。人体郁而化火的最常见原因有哪一些呢?首先是六淫之邪侵袭人体以后带来的一些后果,或者说继发的变化。比如说一些阴性的邪气,寒邪、湿邪等等,久居人体留而不去,久而久之就在它所停留的地方郁而化火,这就是所谓的邪郁而化火。最常见的也就是寒郁和湿郁化而为火了。

第二种情况是人体的各种病理产物,比如痰、湿、水、饮、瘀血等等。那么他们的致病特点都容易积蓄于某处而为病,积蓄既久,就必然容易郁而化热,最终就形成痰热证、或者是郁热证这样一种复合的证候。

第三种情况是比较特殊的,就是我们前面讲阳虚不潜的时候,也有提到过的气虚也可以化热。气虚何以化热呢?我们知道气本身应该是向上升、向上举的,所谓阳气以升清嘛。但是假如气虚了,这种升清的力量就会减弱,于是阳气反而下陷而入阴,下陷而入阴以后,阳气为阴邪所闭郁,于是就郁而化热,这就是陷而郁热的形成机理,也是阳虚化热的机理。

第三大类就是比较特殊的那一类——五志化火。我们前面讲过五志化火的机理,也无非就是或阳气过盛、或郁而化热。比如说对于像喜和怒这样本来就是阳性的,气机升腾发散的情志,它就容易升散太过而导致阳气随之偏盛,化而为火。所以容易发脾气的人,往往我们经常讲他是火气也比较大,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些情志,比方说悲忧思虑,往往导致气机结聚而不行,久结乃郁,郁久则化火,于是也可以形成内生火邪。

再或者由于惊、恐这一类下陷而气乱的情志,就会导致气机陷而不能发,陷而不能发就会导致阳气为阴邪所郁,自然就久郁而化火了。这跟气虚化火有一定的相通之处。这个就是五志化火。

我们可以看到五志化火实际上仍然是从属于阳气过盛,或郁而化火这两大机制之中的,只不过是因其特殊性,我们才把它单独的挑出来而已。

讲到这里我们应该已经非常清楚了,火热内生的基本病机变化就是阳气过盛或者是郁而化火。其中尤其要为我们所注意的就是五志皆能化火。那么化火之后会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呢?我们来看一下内热的见证。

如果我们坐在这儿,坐而论道,那是非常容易的。实热证无非是一些实和热的表现。以其实,所以是壮热;以其热,所以有面赤;以其热伤津液,所以口渴;以热在其中,所以必然喜冷而恶热;小便则黄赤,大便则秘结;如果是上蒸九窍,那么就口糜生疮、舌红、目赤;如果是热扰心神,就可能甚至出现神昏、狂躁、谵语等等这样的表现。脉象当然也就是洪数的。

如果是虚热,就往往表现为五心烦热。以其热自内生,所以往往感到是骨蒸而热,潮热、盗汗、失眠;因为阴液本自不足,所以口燥、咽干;阴精虚而不能上养头目,所以眩晕、耳鸣。脉就多半是细数的。

大家听我这么一说,似乎非常的简单。但是在临床上去辨析一个内伤之热到底是虚是实,由何因而起,是非常复杂的一门学问。所以大家切切不可以只拿症状与我刚才讲的这些相对应,就轻易下结论。一定要四诊合参,审证求因,仔细分析,再来判断这是一个实热,还是一个虚热,其成因如何,是由什么原因、经过什么病机最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内伤火热证。这样才能有效的去治疗它。

关于内生五邪,我们今天就全部讲完啦,谢谢大家。

稿约:“从头学中医”公众号是由“一小撮”热爱中医的人运营的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学习与推广。欢迎广大爱好中医的朋友们不吝赐稿。但凡与中医的学习和应用有关的稿件都可以的。录用后,我们将通过公众号和其它自媒体将您的想法传递给更多喜欢中医的人。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从头学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投稿信箱:28186361@qq.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