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见武大的樱花咱们古画里见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而这个冬天,因为疫情,人们对春的希望尤为向往。

近日,《武大的早樱,开了!》一文一经发布,就引来无数网友围观,并纷纷留言,相约明年去武大赏樱。

漫步在樱花大道上,看着成片的花瓣缓缓随风飘落,的确是春天最正确的打开方式之一!国内赏樱,最好的去处是武汉大学,而国外则是被称为“樱花之国”的日本,每年3月15日至4月15日,是日本的“樱花节(祭)”,在此期间,人们相聚在各大赏樱胜地,席地而坐,举杯共饮。

今年的“樱花节(祭)”注定不能如往年一样热闹了,所以各大美术馆、博物馆纷纷通过艺术品,让大家在画作里赏玩樱花。如日本山种美术馆,于3月14日至5月10日举办“赏樱”画展,选取馆藏50幅樱花题材作品呈现日本的这一象征。

但还是有遗憾的,毕竟今年的樱花必然是要错过了。

三月的主题 “聊赠一枝春”,就是选取折枝樱花为对象,一起把春天的美丽留下来。

我们希望这样的一门课程,能让在都市繁忙生活的你,凭借艺术偷得浮生半日闲,让宁静的色彩唤醒那颗未曾老去的童心。

除却樱花外,值得赏玩的花还有很多,如梅花、桃花 、牡丹、海棠、玉兰、杏花、水仙等,这些花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而它们也是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艺术大家笔下的描绘对象。

每当来到鲜花绚烂的季节,中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展览自然也少不了百花的容姿,漫步在百花缤纷的季节,观看美术史里的百花卉图,当然也是有灵且美。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一卷清代宫廷画家邹一桂所绘《百花图》,诚邀大家一起“云”赏花。

画中绘四季草木杂花一百余种。起首画折枝红梅、水仙、兰花,中间穿插桃花、李花、杏花、迎春、海棠、玉兰、丁香、牡丹、绣球、朱藤、石榴、蒲公英、凌宵、蚕豆、月季、玫瑰、罂粟、芙蓉、百合、荷花、扁豆、凤仙、栀子、夹竹桃花、牵牛、鸡冠、蕙、桂花、菊花,终至腊梅、茶花、山茶。花卉以春夏秋冬四时季节为序,按照花开时间先后排列。布局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或自左而右,或自右而左,上下相对,左右相向。花卉有的一支独秀,傲然挺立;有的三五成群,相互呼应,由于布置得当,画面多不嫌其满,少不嫌稀,一花一叶,皆有章法。绘画技法工写结合,如菊花以线勾勒,荷花、玉兰等花则直接渲染。点花以粉笔蘸色,染著心处,一笔用水渲染,使花卉富有立体感。

南京博物院推出徐渭《杂花图卷》,让观者感受春天的气息。这也是南京博物院18件镇院之宝中唯一的一件书画作品,也是画家徐渭的一件代表作,作于明万历年间。在这幅长卷中,画有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紫藤、芭蕉、梅、兰、竹等共计13种花卉蔬果,各种花木或疏或密,墨色浓淡相宜。

而之前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诸多书画展中,也少不了百花图的容姿,漫步在百花缤纷的季节,观看美术史里的百花卉图,当然也是有灵且美。“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中,曾展出过明周之冕的《百花图》卷。

这幅长达7米长的《百花图》占据了武英殿后厅的半个展厅的长度。据介绍,这幅作品在《石渠宝笈·三编》中有著录,是明代画家周之冕的晚年之作。该图勾画了四季花卉,其中木本花卉多为折枝。画家将吴派的写意山水笔墨转化为花鸟画的造型语言,形成了勾花点叶派。画家以写意的手法勾写或涂抹出花叶、枝干,随意之中透露着明快和清雅,反映出文人画家淡泊不羁的胸臆。以下为此图局部:

这幅杨婕妤《百花图卷》是已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件女性画家的作品,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张伯驹捐赠给吉林省博物院,算得上是吉林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如此,在2020这个特殊的春季,就让我们在古画里赏遍春日美景,感受春暖花开吧。

三月初,随着一声春雷,惊醒了蛰伏在地下冬眠的昆虫,仲春开始:“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而在严冬时蛰伏的桃花芽,也已盛开,可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树上的仓庚,也就是黄鹂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放声歌唱。这正是湖湘名家雷悦,在《桃花山鸟图扇面》中再现的春日胜景。

惊蛰时节,也是人们开始播种,进入新一年繁忙春耕的时节。《春耕草堂图》中,一位年近花甲的朝廷命官,头戴草帽,站在河沿正视前方。远方是一片桃花林,一农夫正在田中赶牛耕作,背景是一派春意盎然、农事正忙的景象,把春天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较早感受到春天的花卉,画家常常将桃花与柳树结合,表现春天。李鱓的《桃花春柳》就是典型的春天物象。华嵒的《桃潭沐鸭图》,上半幅为没骨桃花和倒垂柳枝,下半幅为墨笔勾勒的鸭子,虽然俗艳,却透出一股融融暖意。

这幅宋人所作的《碧桃图》,虽然画面仅绘桃花两枝,但娇艳的桃花以及含羞的花苞则透露出浓郁的春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成为点缀文人心灵归宿的必备,他们所绘的“桃源图”中能经常看到桃花的形象。蓝瑛《桃花渔隐图》中,一红袍官员与高士在湖中篷船上相对而谈,这也是大多文人的理想,年轻时可以出仕为官,晚年则可以归隐山林。

齐白石 《桃花鳜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有时文人也通过描绘桃源中的渔夫追求一种“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幸福生活。如明吴伟的《渔乐图》,二十余艘渔舟中,渔夫或垂钓或闲聊或卧于舟中,展现了渔民繁忙却悠闲自在的日常生活。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明 唐寅《桃花庵图》 立轴纸本 墨笔 现藏于美国夏威夷火奴火奴鲁鲁美术馆

而最终与桃花相伴相生的是明代的唐伯虎,因为一次科举意外,开启了他悲惨坎坷的一生,晚年,郁郁不得志的他,在苏州城内自己建筑了一个桃花庵,并作了一首《桃花庵歌》。《桃花庵图》中,桃花下一个茅庵,庵下坐一个人,他就是唐寅的化身。

说起海棠花,很多人最熟悉的诗句莫过于“一树梨花压海棠”。据传宋代词人张先在80岁时娶18岁女子为妻,好友苏轼就以这句诗调侃其“老牛吃嫩草”。在这里,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

桃花之后的海棠,在文人士大夫眼中似乎有点市井气息,之所以逊色于梅花高雅,是因为梅花是先花后叶,十分纯粹,而海棠则是开花绿叶红花相间,太过殷勤,艳俗。

也许正是这样,追求富贵的五代花鸟画家几乎都曾绘有海棠,或整幅画面为海棠或与其它花卉、禽鸟、湖石、游鱼联合构图。徐熙《玉堂富贵图》中,牡丹、玉兰、海棠、杜鹃,布满全幅,最后用石青衬地,极富宫廷特色。

这件《海棠蛱蝶图》,描绘了阳春三月,蛱蝶翩翩起舞于海棠花间,随后春风乍起,海棠花随风摇曳,成功地渲染出隽永的春意。

南宋画院待诏林椿的《海棠图》团扇,描绘了一株或灼灼盛开,或含苞欲放的海棠,色彩艳丽,形象如生,令人顿生爱意。

虽然俗艳富贵,但在孤傲的苏轼、朱耷眼中,海棠却别具韵味。元丰三年(1080 年),苏轼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值春光烂漫,花草蕃然,苏轼创作了一系列歌咏牡丹、荼蘼、梅花的作品,但他最得意的作品却是一首咏海棠的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在苏轼看来,自己和幽独高洁的海棠一样,当桃李漫山生荣时,这样美的海棠却被造物主安排在“空谷”,以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心境。这在他的名作《寒食贴》中表达得更为突出。

总是“白眼向人”的八大山人,面对海棠时却脉脉含情,当他踽踽独行在曲折的溪水边,看到娇艳的海棠花瓣,落在溪水中时,竟希望“人心得如水,相随过河桥”(朱耷《题海棠》)心如溪水伴随着这美丽的海棠花淌过河桥。

加缪说:“每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所以莫要辜负大好春光。

另外,附上花卉题材小作推荐:

今 | 日 | 课 | 程 | 推 | 荐

单霁翔《文化的力量——下一个600年》

2020年的故宫,一眼跨越600年

增加标识、厕所革命、预约售票、拆除临时建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