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巨寇杜立三,横行乡里十数载,最终是怎么被张作霖设计诱捕的
咱们都知道,当年张作霖是绿林出身,后来归顺朝廷,通过招安之后才算正式进了编制,然后一点点爬上去的。
从绿林好汉到雄霸东北的东北王,接受诏安之后的张作霖为什么能爬升得那么快呢?
张作霖
按照通俗的说法就是,红顶子血染红,当年张作霖从绿林黑道里走出来,对于绿林故事十分熟悉的他,回过头再对付道上的兄弟们,自然也是非常顺手。
被朝廷一直视为辽西大患的杜立三,就是倒在了张作霖的手中。
杜立三
当时的杜立三兵强马壮,已经隐隐有了割据之势,张作霖诱杀这位,也是下了一番非常大的功夫,才最终拿下对方,立了大功。
辽西巨寇,胡子世家
杜立三,原名杜国义,因为在家排行第三,所以后来人们多称其为杜立三。
清末时期,晚清政府腐朽没落,辽河上下水利不修,“九河下梢,十年九涝”,疮痍满目,民不聊生。甲午之战后,东北之地更是成为了日、俄虎视眈眈之所。多方角力之下,清政府在当地的统治力日渐衰微,散兵游勇、地方无赖、亡命之徒散于山野,这些人占山为王,杀人越货,无恶不作。
当时,东北山林地境之内,绿林氛围非常浓厚,全家落草入伙的现象也十分常见。
杜立三就是出生在胡子家庭之中,父亲、叔父、母亲都是当地有名的胡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之内长大的杜立三,自幼耳濡目染绿林黑道之事,枪马十分娴熟。
长大后的杜立三子承父业,青麻坎附近方圆几十里地境之内,都是他的势力范围,在此范围之内,当地之人在其庇护之下,为他耕种良田,缴纳税赋,而外地来的土匪则不敢流窜到此地闹事。
除此之外,在杜立三的一手打造之下,昔日杜家老巢被他修建成沟渠纵横、碉堡林立的武装据点,不仅能够有效防御流匪,即便官兵前来,每每也都败落而归。
原本杜立三也就是当地一霸,可是随着后来日俄之战后,东北胡子们纷纷被各方势力利用,卷入其中。
东亚义勇军
帮助日本人的杜立三,随后参加了东亚义勇军,而随着日方最终胜出,杜立三的势力也随之水涨船高,见过世面之后的杜立三,逐渐不满于青麻坎那一亩三分地,开始频频向外扩张。
土匪的塑料兄弟情
日俄战后,杜立三的势力扩大到数百人之众,盘踞在辽西一带为非作歹,一时间海城、辽中各县纷纷告急,官府收到的状子如同雪片一般。
光绪三十三年,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密派发审处委员殷鸿寿、右路巡防统领张作霖,令其二人对杜立三相机拿下,就地正法。
徐世昌
对于张作霖来说,杜立三这个人,自己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俩不单相识,而且还是拜把子兄弟,只是当时两人的结拜,相当勉强。
在东北,胡子之间也是经常相互争斗的,在张作霖没有接受招安之前,曾经缴了杜立三一个小队土匪的枪支,得知消息之后,杜立三勃然大怒,随后倾巢出动,与张作霖进行火并。
张作霖抵挡不住杜立三的猛攻,最终落败而逃,结果杜立三对其穷追不舍,从辽阳地界一直追到了镇安县,非要抓住张作霖不可。
后来,张作霖没有办法,只得跑到汤玉麟那里,请求帮忙,最后在汤玉麟的协调之下,两人最终化干戈为玉帛,当众拜了把兄弟,结为金兰之好。
汤玉麟
但这次结拜,跟张作霖其他结拜不一样,这是被情势所逼,万般无奈所迫。
因此,当张作霖接到要求捉拿杜立三的任务之后,他连半分犹豫都没有,立即答应了下来,对他来说,这次任务,无疑是向上面证明自己的好机会,而且是一个立大功的好机会。
张作霖和殷鸿寿两人商议,认为正大光明去捉拿杜立三,难度很高,杜立三本人枪法特别好,而且手下党羽众多,老巢更是易守难攻,先前盛京将军几次派人围剿,最后都是灰头土脸落败而归,因此,不能强攻,只能智取。
最终两人定下了,设计擒拿杜立三的计策。
一诱杜立三
随后,张作霖便以结义兄弟的关系,专门派人来到了青麻坎,向杜立三贺喜,告诉他奉天总督府派出专员,前来向他招抚。
张作霖派出的人表示,此番奉天那边诚意十足,给出的职位比给张作霖的还要高,希望他赶紧前去新民晋见专员,接受招安,共享荣华。
张作霖
对于张作霖招安后的情况,杜立三也是有所耳闻,虽说招安是条正道,但张作霖的话靠不靠谱,还是令人不得不怀疑。
杜立三随后和母亲、兄弟商议,两人都觉得去新民凶多吉少,不能去,以免上了张作霖的圈套。
随后杜立三便拒绝了张作霖所派之人,客客气气地将其送出了青麻坎。
第一次诱捕以失败告终。
二诱杜立三
张作霖见杜立三不上钩,便令人备厚礼去找一个人帮忙,这个人叫杜泮林。此人是黑山县当地有名的秀才,当时社会上读书人的声望很高,胡匪们虽然杀人如麻,但对于这些读书人,往往礼遇待之。
同时杜泮林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杜立三拜认的同宗族叔,两家经常来往,关系非同寻常,同时杜立三对这个有文化的族叔颇为倚重,以军师待之,经常向其寻谋划策。
张作霖为了能够从杜泮林处打开一个缺口,可谓是下足了功夫,一方面他派人送上厚礼,重礼相托,另一方面,为了表示诚意,张作霖亲自为杜泮林引荐了奉天专员殷鸿寿,证明招安确有其事。
为了坚定杜泮林之心,张作霖还安排杜泮林在新民街招待所休息,等杜立三来了,两人一同晋升。
杜泮林是个读书人,向来认为绿林非长久之计,此番张作霖卑辞厚礼来请自己牵线,而且许以官职,让杜泮林不由心动了。
在与殷鸿寿的交谈中,杜泮林推测,杜立三如果接受招安,地位应该还在张作霖等人之上,未来前途不可期量,是个大好事。
于是杜泮林随后便给杜立三写了一封信:
“游侠非终身之事,梁山岂久居之区,一经招安,不仅出人头地,亦且耀祖荣家。”
杜立三平日里就对自己的族叔非常倚重,因此此番收到信后,最终下定决心前去新民,接受招安。
但作为横行一方的枭雄,杜立三为此行做足了准备,他首先交代留守土匪及附近亲近匪帮,提高警惕,一有风吹草动,立即驰往救援。
其次,在新民和青麻坎之间设立四个哨所,每个哨所布置十名骑匪,一旦消息不对,立即驰马回来报信。
随后,杜立三挑选十三名武艺高强的亲信,带着宋庆濂一起,踏上了前往新民之路。
杜立三觉得万无一失,但他却没有想到,张作霖布置得更加严密。
在杜立三还没有动身之前,张作霖就密令张景惠率五百骑兵,绕道潜伏在青麻坎东五十里的八角台附近,待杜立三动身后,伺机进剿杜立三老巢。
随后又派出一队骑兵,潜入辽河岸上的卡力马,重点监控杜立三的哨点,防止杜立三逃回老巢。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布置在新民招待所,招待所内外尽数换为便衣人员,同时在专员殷鸿寿屋子周围,布置重兵,埋伏左右。
张作霖在新民布下天罗地网,就等杜立三前来自投罗网了。
巨寇的末路
当杜立三来到新民城内后,他派出宋庆濂拜会张作霖,不多时,张作霖便赶来与杜立三会面,张作霖来得匆匆,只带了两个护卫随身而来。
看到张作霖没有任何防备之意,杜立三的心算是放了下来,随后张作霖在招待所设宴招待众人,都是绿林中人,不久,招待所内便热闹起来,众人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起来。
酒足饭饱之后,张作霖邀请杜立三去拜会殷鸿寿,张作霖只身前往,杜立三也不好带太多人,于是就挑了孙殿卿,杜振东两人随行。
杜立三临行前交代宋庆濂,打起精神,有什么不对立即赶来接应自己。宋庆濂满口答应着,杜立三是万万没有想到,一来到新民府,宋庆濂就感觉不对劲,因此在拜会张作霖时,就已经反水,投奔了张作霖。
到了殷鸿寿那里,殷鸿寿亲自出迎,将杜立三迎到了自己的后院,而杜立三带的那两名护卫便被留在了外屋。
在屋内,殷鸿寿不停夸赞杜立三为国为民,是个大英雄,朝廷决定免去以前罪过,升其为官,为国效力。
但警惕的杜立三却感到了一丝不对,因此一再要求告辞,一看在屋内没办法拿下对方,殷鸿寿便只得假意送客,杜立三随即踏出门外,然后回身对内打拱,请殷鸿寿留步。
结果他这一转身,背后立即伸过来一双手,将其牢牢抱住,杜立三立即便知道不妙,便一边骂,一边挣扎着要拔枪,周边早已埋伏好的兵士们一拥而上,顿时将其按得死死的,杜立三旋即被捆绑成粽子模样。
留在外面那两名护卫听到变动 还未来得及反抗,便被布置在周围的警卫击伤制服。而留在招待所的那些护卫,在张作霖的人马亮出家伙之后,原本准备动手反抗,却被站出来的宋庆濂拦住,在宋庆濂晓以大义之下,也都纷纷弃暗投明。
当夜,杜立三及亲卫三人被押赴城外,秘密处死。
青麻坎那边,张景惠得到杜立三被处死的消息之后,立即率领人马围住了青麻坎,张景惠派人向杜家劝降,随后张景惠率领大队人马进驻青麻坎,除了杜立三的弟弟反抗被处死之外,其他匪众悉数纳降。
一代巨寇就这样,被设计诱入城内,轻易捕杀,本想获取更高的荣华,谁成想,竟然一命奔赴黄粱,令人不禁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