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取与舎
肖旭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得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 “取”与 “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
人初生时,只知取。除了取得生命,更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长;取知识,以求内涵。既然长大,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舍鱼,或取利禄而取悠闲。
人生本来就不是完美的,有所得必然有所失,如果在得到的同时,又不舍得失去什么,或者已经得到了还不满足,就会造成心理问题,日积月累就变成了心理障碍,“贪心”是产生心理障碍的根源。
人到中年,都会有许多幻想,都想在能够预知的、能够把握的领域里去搏击去漂游去尽享人生。然而,那种可能有多大?况且,如果所有的未来都在你预料之中,那样的人生对你还有魅力吗?我们先做个有点残酷的假设:假如我们预知自己的生命期限只有三五年的话,你会做些什么?可能有人会立即辞掉味如鸡肋的工作,或改行,或环游世界,或陪伴孩子,或孝敬父母,或呆在家里什么也不干。还有人果断地摆脱平淡的婚姻,重新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有人立刻向暗恋对象示爱,有人立即同拍拖多年的对象成婚,给对方最后的交待……
这预想中的结果总是意外,当“灾难”发生时或者已然发生,他们都还希望情况能像没有发生前那样,一唯地追求完美,那也是贪心。比如有一个事业有成的女人,在她的标准中,一个人必须事业、婚姻、家庭都成功才算是最成功的,所以虽然他的老公对她已经没有任何的兴趣,完全表示不会再跟她有什么关系,跟她已经几乎不再有任何的交流,她也不选择离婚,仍然卑微地去乞求对方能改变。当然,如果这样做她不介意,没有抱怨倒也好,“可恶”的是,她很不开心,觉得很痛苦,而且总向儿子诉苦,希望儿子能像自己一样去求父亲与她和好,但是儿子已经看透了状况,不愿意再帮助她,所以弄得与儿子的关系也非常不好。也许,用贪心也形容她不太合适,因为拥有一个负责任的老公,对于每个女人来说都不算是什么高要求,但是关键在于,对于已然不可能再负责任的老公,她还在幻想着能改变,对于已经死去的婚姻,她还在幻想能活过来,这一切的“贪心”都是造成她痛苦的原因。有一首歌唱得好:解脱,是肯承认这是个错,解脱,是懂擦干泪看以后,找个新方向往前走。其实每个人都是贪心的,所以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你、我、他,漂亮的难看的,乐观的悲观的,成功的失败的,都会。不要以贪心为耻,只要你不是损人利己,但是也请我们认清,贪心其实伤害的是我们自己,所有人都是自己的贪心的最大受害者,所以希望我们能努力地去克服自己的贪心,走向更加健康、快乐与幸福的明天。
至于老来,则愈懂得舍,仿佛登山覆危。行舟遇险时,先得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仍然嫌重时,次要的东西便得舍弃;再有险境,则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所以,人到此时,绝对是舍多于取。不知舍的人,常不得不最先落水、坠崖, 不仅把老本赔了进去,有的连性命都搭上了。如此说来,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怎么办呢?
答案是:
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