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绛明丨濛江拾遗之五棵古榕
李绛明,笔名秋思,汉族,1962年生,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广西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藤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有作品在《诗中国杂志》、《雅剑诗刊》、《西江月》、《紫藤》等刊物发表。作品《寒》《等》《遇》入选《当代情诗一百家》。作品《渡口》选用《诗中国》2011典藏卷。作品《陪你看海》、《童年的纸风筝》、《蝶语》、《找》、《弈》、《祝福,远方的你》、《夜街》、《端午怀古之诗魂》入选《当代实力诗人一百家》。作品《码头》入选《当代精英诗人三百家》(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濛江拾遗之五棵古榕
李绛明
在濛江大桥西桥头十字路口附近(原和平转运站),从前生长有五棵大榕树,听老人说有二百多年的树龄。最大的那棵树的根围需要七八个成年人才能环抱,最小那棵也要五个人才成。五棵古榕荫庇着上百亩土地。如伞的树冠,强壮的身躯,就象五个巨人,镇守着濛江这方土地。有人说:这五棵古榕就象定海神针,它安定着属于三江水口的濛江镇不被河水冲走,其作用就如广州越秀山的镇海楼一样;又有人说:这五棵古榕是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来生长的,“五行”相克相生,循环不断,使濛江能生生不息,繁荣壮大;还有人说:这五棵古榕这按“仁义礼智信”五常来生长的,“五常”是立德之基,孕育着濛江的人杰地灵。濛江镇中心校就建在离古榕不远的独松山岗上。
我读书时,上学时必然经过这五棵古榕树。这是濛江街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清晨,上学孩子们的欢笑声,就象古榕树上吱吱喳喳的鸟叫声,一路欢畅;中午,树下浓浓密密的绿荫,是放学孩子们留连的天堂。露出地面的粗大须根,有的象独木桥,有的象木马,有的象小船;而垂吊下来的须藤,便是天然的秋千。这就是我们儿时玩耍的“游乐园”。隐藏在树上密密麻麻的树叶里那十多个雀巢,更是我们渴望摘下的“星星”。在一棵古榕下有一块青石板和几块断石阶,一帮老人在下棋和闲聊,一些在附近田里耕作的农民也会到来休息片刻。傍晚,夕阳斜照,暮归的农民将劳作整天的耕牛拴在古榕树下。绚丽的晚霞,粗壮的树,闪光的叶子,憨实的牛,加上不愿离去的还在下棋或闲坐的人们,就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画。今天想来,假若陶潜见了,必定找到了归隐的居所,“五柳先生”也将改为“五榕先生”了;假若王维见了,必定吟出如画般美的千古绝句;假若唐寅见了,必定描出如诗般美的丹青。
在我小学毕业那年(1976年),上级有个单位要在濛江建一个货物中转仓库,不知怎样就选中了古榕这块地方,于是决定砍掉这五棵古榕。可怜的是,当时没一个人反对。这也难怪,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思想洗礼,人们早已麻木不仁了,即使有反对的也是敢怒而不敢言。砍伐工人用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将五棵古榕全部放倒。工人在砍伐树干时,树干流出洁白的树汁。一位常在树下下棋的老人说:那是古树流出的血呀!树上那十多个雀巢,被砍伐工人所得。树的大部分自然成为一些单位的柴火。五棵古榕就这样消失了。
记得在五棵古榕被砍伐后的那天早晨,我照常的上学,经过那里时突然发现一片空白,空旷旷的。我看见那个说古树流血的老人,端在那棵最大的古榕根旁,在抚摸那殷红的还未被挖去的树根,许久,许久。我走过去,天真地问了一声:树真的会流血吗?他望了我一眼,不发一言,低头依然在抚摸那殷红的树根,许久,许久。突然长叹一声:可惜呀!
那片空白的地方很快就建起了货物仓库,灰白的墙,黑黑的瓦。我们上学时,总觉得不顺眼,原来勃勃的绿色,变成死沉沉的灰黑色。现在,那个作为计划经济时期产物的仓库,在改革开放后就失去了它的用途,租给一些人开网吧和游戏机室。我们的孩子在上学时就经不起游戏声音的诱惑,就会进去上网和打机。他们根本不理会这里曾生长过五棵他们永远都不会见到的古榕树。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个港客回来,说要到他儿时玩耍的古榕去照相留念。听说被砍掉了,不禁唏吁感叹,连说遗憾。于是想找一张古榕的相片作为纪念,问了许多人都没有找到。其实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温饱尚未解决,试问有谁会有照相机这种奢侈品呢?又有谁会去为古榕拍照呢?不要说离乡别土的港客遗憾,土生土长的我们更应该遗憾!
其实可惜与遗憾,多数都是人为造成的,“焚书坑儒”,“元兵铁蹄”,“清代文字狱”,“文化大革命”,都破坏了很多很多美好的东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许多的可惜与遗憾。祖上流传下来的东西,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风雨,依然能够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必定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存在的意义。我们为何总不能好好珍惜和爱护呢?
我到过昭平县的黄姚古镇,看见了让当地人引以为豪的那株古榕,许多人在拍照留影,听说许多影视作品都是在那里取镜头的。我突然间感到强烈的心痛,为自己家乡那五棵逝去的古榕而痛心。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
本公众号濛江地方文化往期作品选读:
李绛明先生作品选:
麦杏生先生作品选:
《濛江的鱼市》;《我的社公小学》;《夜访神山》;《那时濛江街的绿树》;《梦回蒙江-一个六十岁老人的回忆》
杨世文先生作品选:
《镇小校园橄榄树唱和录》;《新年说岁首》;《儿时家乡的江》、《儿时的濛江圩镇》
廖金胜先生作品选:
《藤县民族传统体育——《执子》、《救监》、《骑马打仗》》;《藤县民俗之传统儿童游戏—抬新娘、氹凛转、咩咩羊》;《藤县民俗传统体育—斫地雷》;《藤县民俗传统体育—车铁环、跳飞机》;《南狮由来的传说》;《濛江民俗与童谣记忆》几则;《看鸭妹大战鬼谷先师》中;《看鸭妹大战鬼谷先师》;
安城风韵团队作品:(杨世民、廖金胜、朱强鸿、麦杏生、朱伟坤、何海荣等)
何海荣《安城风韵》系列诗词作品:
《濛江风物》;《濛江记忆》;《濛江古八景》;《濛江美食竹枝歌》
《邮票上的濛江国宝》
故人廖炳森作品选:
其他文友作品: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西江水月
微信号:xjsy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