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秦其人其文
有文有艺聚众家
立秦其人其文
——读王立勤老师的《勤耕集》有感
文/王剑利
立秦是我通过“文学书苑”群添加的一位天津籍文友。“立秦”乃《勤耕集》作者的笔名,原名王立勤也。她是五零后,一个小学和初中都没有上好,竟然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凭的人;一个自小患病,身体欠佳,工作之外不断学习,不断写作的人;一个退而未休,出版了散文集《勤耕集》,担任《文艺众家》网站责任编辑的人;一个自强不息、乐观豁达而又有所作为的人。
这是我读了王立勤老师的散文集《勤耕集》之后对她的印象。
今年六月底,我从网上“认识”了王立勤老师,看到她在推销自己的《勤耕集》。当时,我手头的确没什么书可读了,看了她写的《勤耕集》自序,便有点儿心动,与她在网上聊了聊,主要是想知道她这本书都写了些什么。还好,王老师按照我的要求,发来了该书的目录。一看其中还有《我的股民生涯》《股道不酬勤》等等,我有些傻眼了,她是玩股票的,而我对炒股不说一窍不通,简直连一点点的兴趣都没有,甚至还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但是,在王老师的热情推介下,爱读书的我还是给她汇了书款,第三天,《勤耕集》就摆放在了我的面前。王老师是一个我未曾谋面却很讲信用的人,这是她给我最初的印象。
接下来,我如饥似渴地开始阅读《勤耕集》,从“序”到正文,再到“后记”,一篇接一篇的阅读,并在书上做些标记,写点心得。就这样一直读下来,便有了写下此文的冲动,我很想谈谈对她书中文字的一些理解剖析,以加深我对王立勤老师这个人的认识。
打开书,泰戈尔的“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占据了整整的一个页面,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扉。读着这句话,细细品味,“痛”是这个世界赐予某些人,而他们却无法摆脱的客观现实,在这样的“痛”面前,有的人悲观沮丧,有的人屈服趴下,甚至还有人轻生,临死还要拉几个垫背的。而王立勤老师,却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应对,面对厄运奋起抗争,面对着“痛”而回报以歌。这让我很自然地想起了保尔柯察金、张海迪……
是的,这个世界不由分说地将那撕心裂肺的痛强加于我们,我们脆弱的生命,被“痛”的火舌舔得体无完肤,甚至连同我们的喉咙也被舔舐得焦糊了。但是,我们总不该任由自己做痛苦的容器,更不该做痛苦的“放大镜”,把伤心的痛,难忍的痛再扩大,再加深。让自己活在痛苦中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痛”而危及他人,报复社会,就更不应该了。在王立勤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学会不断消化痛苦的过程”这么一个人物形象。由此来看,王立勤老师把“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当作她自己的人生信条,还是蛮合适的。这是难能可贵的一种心态,一种精神,一种品质。
我在读正文之前、之后两次读了该书“序一”“序二”和“自序”。开始读,是为了先入为主,了解别人(含作者自己)笔下王立勤其人其文,第二遍读,是为了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名家大家的意见相符。
我很赞成华双鱼(原名张华)老师在《涓涓细流,汇聚成简》中对王立勤老师散文的评价:“她用细腻的笔触忠实记录下了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岁月以及身边的那人、那事、那景,那是一个平凡的但又具有一定独特性的小世界,那里面,有她,有你,有芸芸众生,那里面,也有一个清澈纯净、与众不同的、坚强倔强的灵魂。”作者在自序《多少事笑谈中》有言:“我乃凡人中的一员,一个生活在不被人关注的角落里,最不起眼的小人物。我就像江河中的一滴清水那么普通,像森林中的一片树叶那么平凡。如果说在芸芸众生中有些与众不同,那就是这一滴水,无论流到哪里都愿意保持纯净,这一片树叶无论生长在什么环境下都不愿意干枯。我欣赏深山中的顽石,不轻易地被侵蚀,我敬佩它与大自然媲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如上这两段话,可以看作是王立勤老师这个人的思想境界以及《勤耕集》这本书的思想内容,我们从其中的许多篇什可以得到印证。如开篇之作《事如春梦了无痕》,作者记述了她人生最初二十年在锦州道的木板房、大杂院及其里面的伙伴、玩具、游戏,饭点喊家人回家吃饭,成年人娱乐休闲和劳动的场景等,读着读着,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历历在目的感觉。我觉得可以把它看作是我们这些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所有人经历的全纪录,虽则是一个个的记忆片段,但串联起来,就是我们过往生活的浓缩,正如作者所说的“儿时的伊甸园”。
王立勤老师的散文首先涉及广泛,包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交往等各个方面,但都没有超出她生活的范畴。有写自己的《与中医药结缘》《开启文学之梦》;有写家人的《母亲的善良《父亲的胸怀》《我家独苗》;有写朋友同事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小领导》;有写邻居的《勿以善小而不为》《真当咱是一家人喽》;有写善待老人的《给婆婆刮痧》《又是秋天》;有写自己炒股的《我的股民生涯》《股道不酬勤》《小小散户》;有写经历被偷的《每逢佳节》《恶多盗》;有写教育孩子的《一孔之见》《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她文字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可见可感的,我相信不同的读者,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篇目,并从中受到人生的启迪。
其二,文章中透露着作者幽默风趣的性格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要说风趣,《小马与大马》确实叫人啼笑皆非,不只是“马”字贯穿全文,有“小马对家务大包大揽,马不停蹄的辛苦劳作。大马干什么她都不放心,唯有自己一马当先。虽然为小家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常常把自己弄得人困马乏”这样的句段,还有“小马”和“大马”之间发生的趣味故事,但看“大马”三次跑邮局取工资,因为出错未成,回家后这么一段,就可以看出他们老两口平日融洽相处来。“……小马这通乐呀,'这么简单的事变得这么复杂,太有趣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因为白骨精变化多端,你大马三取工资马失前蹄没有成功,是因为马脑子油水太多,马眼昏花,看来马到成功只属于我,与你无缘。’小马为此取笑乐呵了半天,大马虽无功而返,见下小马这么高兴也很开心:'我大马哈,你马屁哄哄。’”这样的文句,让人读起来会是什么感觉?轻松呗,乐呗,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这就是幽默。
要说豁达乐观,几乎渗透在每一篇文字中。记得作者在《每逢佳节》一文中叙写了她和先生在春节购物时分别被小偷光顾的事。文章末尾有这么一句,“看来贼也要过年,还要过一个丰盛的年……”读到这,你还会生贼的气,生自己的气不?没有大度的人,我看是写不出这样句子的。
其三,作者习惯用题记。我们知道,作为一篇文章的题记,它是比较精炼,简短,富有哲理性的,而且一定要关乎题目内容,题记可以算作一个吸引人眼球的点题。我们通览全书,五十篇文章,其中《苦中乐》等七篇都有题记。有题记好呀,它统领了全文,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文章浓缩成的精华,还可以把它当作名言警句细细品味并收集起来,以备后用。其实,通过频繁使用题记,我们还可以看出作者的博闻强记,以及对那些名言的深刻领会。要说作者的博闻强记,在好多篇目中引用名人名言,也可以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还有一些独到的写法,值得提说一下。天津的李仪老师在序言《琐琐碎碎的人生》一文中提到了“在行文过程中对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等写法的综合处理”和“对叙事的完整性和零散性的灵活把握”,并给予了充分的分析和肯定。这固然是王立勤老师文章的亮点,但我觉得,除此之外,文章开头点题,文末回应题目,中间的过渡、衔接等,作者运用的也是得心应手,是初学写作者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如果我们能以《勤耕集》这样的优秀作品集作为范本,多读多品,揣摩写作真谛,并学以致用,加上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精神,那么,我们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一个大大的提升。
注意事项:稿件要自行编辑校对好以word文件形式投入各栏目信箱,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附在稿件后即可,莫要单独发,作者照片直接发邮箱。投稿后请务必加主编微信:13910420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