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力有决定书法审美效果的意义
学习书法大概经过三个过程一个提升,入门,练工夫,创作,境界提升,其中工夫也就是功力。功力之事,高没有顶,深没有底。但功力的发挥有“境界”,有审美效果界、效果,就是“得心应手”,有工夫不见工夫,也就是“天然”,这境工夫是长时期磨练积累的。
工夫表现在技法层面上,比如说,按照法帖临的字,架势都不差,就是笔画无力,有人会说:“缺工夫,不美”书法作为艺术,特别讲究功力的美。正因为功力有决定书法审美效果的意义,所以书家讲求“笔成冢,墨成池”,磨练工夫。
在初有书论书评的南北朝时期,羊欣写了一篇《采古来能书人名》,从文题到内容,都说明了这一点。这是最早出现的专门记录历代著名书家并评介他们的艺术成就的文章,由于历史留下的资料很少,所以只是记下了些“能书”人的姓名和所擅长的字体。“能”即书写的行为能力,也就是“工夫”。介绍到后汉,才开始有了关于他们的艺术成就、特点的评论。这些评论最关注的首先都是他们的书写技能工夫,只是当时限于认识能力,对这些名家的艺术还不能作具体分析。如称:
杜陵陈遒,善篆隶,每书,一座既惊,人称陈惊座这就分明是赞美他书写篆隶的技能工夫了。随后,南齐人王僧虔《论书》中,出现了“天然”与“工夫”两个审美概念,南梁人庾肩吾也以“天然”和“工夫”评张芝、锺繇和王羲之三家书,称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锺天然第一,工夫次之”,“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锺,工夫过之”。
之后,人们观赏书法,评议书法之美,注意的方面日渐广泛,如讲书法形象的神采、形质等。但对书法之所以创造,之所以取得审美效果,首先从技能、工夫上观照的,始终没变,只是说法有所不同。有的说得更具体,更形象,如所谓“笔力千钧”、“力屈万夫”等都是对书写功力的赞美,包括李世民亲自为王羲之所作的《传论》,对王书赞美了一大堆,如称:
“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实际都是赞赏王羲之的书法技能工夫。
所谓工夫,就是在为创造生动的宛有生命的书法形象中,将有利的一面充分发挥,并有效地避免不利的一面,甚至将不利的一面变为特殊的具有审美意义的效果。这不是靠理性认识而是靠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的。没有它,有多少创造书法形象的感悟,也不能化为书法现实。
工夫不只是为了实现书写,更重要的是创造理想的书法形象。
工夫的积累,以人的生理条件为基础,又受主体精神修养的制约。下决心,老老实实练它一辈子,所以工夫又是一种意志品质、精神修养的表现。事实是:当书家没有工夫时,任你感受见识到现实中有怎样的美,也“反映”不到书中来。如果你有功力,纵然不知何以为现实美,如颜真卿为侄儿之屈死而大悲,张旭醉到不知自己在哪时,也会有美的书法产生。书法形象创造讲工夫,都是通过书法实际展现,工夫的审美意义价值也在这里。
对工夫的审美效果的肯定,就是对书法实力的肯定,对人以其意志品质和通过实践积累的书力的肯定。书法讲求生命的形质和神采,如果你的书写显示不出一定的工夫,这些效果从哪来?
有对功力美的正确认识才有书法美的正确认识,书契原本只是将文字以具体的手段方式显现于载体的活动,最初人们确实只是利用文字保存信息,未曾想到为了审美。而事实是:当人们越来越熟练地将文字书契出来时,这些文字不仅可满足实用,而且产生了审美效果。
工夫不直接产生审美,我们可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比如我想做个小凳,最初由于缺乏技能,费了好大气力才勉强做成,但是很难看。不灰心,总结经验,继续再做,经过多次实践,摸到工具材料性能,找到越来越好的办法,制作能力也相应提高,终于做出了方方正正、光光整整的一个小凳,人皆以为美。这美就是这么来的,即是通过实践积累的工夫实现了合目的的创造带来的。
这小凳不仅有体现了形体结构规律的一定的形式美,而且还显示出我能很好地完成这种创造的技能工夫。即它的审美效果从这里产生,而不是我在制凳时反映了什么“现实美书法美产生的道理也是一样,书法美表现在两个方面是通过书写产生的文字形象。它分明是抽象的,即使起于象形的那许多字,在历史的发展中也逐渐抽象化,不见了原象之形。但是书契者在把它们作统一的符号化形态处理时,却是有意无意据心中从客观现实中积淀、抽象的各种生命形体构成规律进行的,从而使所书之形有了与现实万象似而不是、不是又似的效果。它使人很自然地产生许多现实之形体动态的联想,并由此产生美感。人们不深究其理,从表面现象看问题,就以为这是书契者有意无意作的“现实美的反映”。其实这和做小凳的例子的道理完全一样。虽然想到的只是利用材料做个小凳,而在赋形时,脑子里却早已有从万象中积淀的形式构成规律和形式感在起作用,从而使这所做成的小方凳让人觉得它结构舒服,有形式感,有审美效果。
小凳的制作,显现了对自然形体结构所体现的规律运用的能力,它使人们从这里看到了人的力量,能激发起在感受、认识时的自豪感,这也是只有人才可能创造的现实,而工夫则是使这一现实得以产生的根本。
说到底,工夫不就是以生动的直观形象体现在书法创造中的人的创造能力。不过,工夫不是自来就有的客观存在,它是伴随着人的生产创造能力的产生发展而产生的。没有自觉的为了生存发展而出现的劳动生产及其效益的认识,不可能有工夫的认识和讲求,人不会从审美意义上看工夫。
书法所显示的工夫,在生产生活的发展中,其美的意义和价值逐步被人认识,在字体还在发展、书写主要为实用存在的历史阶段,人们仅仅把书法当做一种利用文字保存信息的手段,所以只以“能”评书。只有见到同是书写,有人书成的形象生动自然,有的不那么生动自然,有的一笔一画,坚劲有力,有的虽字能成形,却笔画乏力,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于是在以“能”赞书的同时,“功夫”这个审美概念突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