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总觉得我们缺少点什么

              老师, 

我总觉得我们缺少点什么

第六十一期——现在的孩子没有了知了、玻璃球、橡皮筋,拥有更高级的ipad、电脑、各种电动玩具,父母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孩子们获得的快乐却越来越少。孩子们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童年呢?我们都值得为此深思······

题外话

新学期望着眼前慢慢长大的孩子们,很多问题在我头脑中萦绕:他们肯定每天都有新想法,有些新举动。于我而言新教材该怎样教出新理念?老课文怎么学出新收获?哪些老办法是我们的传家宝?哪些旧观念已经是课改的绊脚石?然而开学初的一幕却让我始料不及。

语文第一单元的主题童年留香,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配合本组专题,在课文后安排了阅读链接《童年圣地》旨在引导学生由阅读名人童年联系本单元课文寻找自己记忆中的童年圣地大家来分享。上课伊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回顾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五篇课文,哪一篇给你印象最深?

生:我喜欢《捅马蜂窝》。作者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滋生一种罪孽,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这多么深刻啊!真想也试试……

生:《颤抖的羽毛》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捉鸡拔翎和着急愧疚这两部分,大公鸡的无助,在池中挣扎写得活灵活现……

生:我喜欢《偷瓜》中的娃崽和李善财的大战的几个回合,那语言,哈哈……

生:《槐乡的孩子》中孩子们快乐幸福、勤劳能干看着就让人羡慕……

师小结:这五篇文章向我们展示的都是农村孩子的形象,他们以大自然为课堂,从生活中获得知识,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跳动的心灵……正当我尽兴地总结时,一生站起来。老师,学着课文我就感觉我们缺少点什么?我愕然!点头,示意他继续。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也是农村孩子可就觉得我们和书中的孩子不一样,我的童年没人家这么好,总感觉少了点什么。顿了顿,他又说:“自由……我也说不清”。经他这么一说,又有几个孩子站起来,“老师,我也觉得我们比不上人家,童年没有人家这么好”看着眼前孩子们个个撇着嘴羡慕的情景,我趁热打铁,“那咱们就说说你比人家少什么?”

生:我们哪有什么自由,去捅马蜂窝?做梦吧!其实我们村东头就有一个,我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我妈天天接送我都嘱咐:儿子,你别总望着它,有什么看头,那里面的马蜂厉害着呢,上课老师要你了解的话你就百度一下。其实妈妈哪知道我的想法。我也想亲近一下大自然……

生:切,你这还算什么,我姥姥家就有大公鸡,可每次我去我姥姥总是说,宝宝,他厉害着呢,就爱追小孩子,专门啄小孩子的眼睛,你离它远点儿……天知道我多想和大公鸡一战,看看它有多厉害。可惜呀!

生:……

望着七嘴八舌的孩子们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现在的孩子缺什么?

仔细想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我们大人想象的那样富足。不用说城市里的孩子,就单说我们农村的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中,但多少次都被家长们剥夺了他们欣赏和尽情玩一次的机会,使得现在孩子们很少有时间和机会亲近大自然。面对野花叫不上名字,面对晨风,无暇顾及。孩子成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一些简单的愿望都无法实现。他们少了酣畅淋漓的嬉戏,少了自娱自乐的自由。于是对电视、电脑、游戏机更热衷,脑海里没有几件难以忘怀的事情。

父母或爷爷、奶奶辈的精心照顾和疼爱,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孩子缺少劳动和自我服务的机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苦能力差,肢体懒惰……

回忆起儿时的我们:

跳房子,推铁环,捉迷藏,没有顾忌地你追我赶,不管田间地头都可以自由奔跑,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有时跌得鼻青脸肿大家也不在乎,只要好玩就行。错过了吃饭时间,去房后地里摘野花;错过了上课时间,偷跑去抓泥鳅;错过了给老母猪挑菜,享受了整个暑假的嬉闹……到家难免不受家长的指责,罚着煮饭烧火,切猪菜喂猪。吃了饭,趁大人不注意就悄悄地溜出去,与小伙伴们一起踢毽子,打砖头,堆城堡……玩得满头大汗。只是玩沙玩土,但经常觉得很开心;没有过多的功课,没有各色各样的补习班,没有父母过多的限制,更没有电视电脑的诱惑。

抽毛毛长、采摘各种小野果来解馋。跟随哥哥姐姐去高粱地里打刃头。咬一口弄个黑嘴巴子也没人在意,抹一把再来个大花脸---你看看我,我瞧瞧你,笑声传得很远很远;去田间看叶子识“甘蔗”---一见到绿筋的高粱叶子蹲下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咬上一口,吧嗒吧嗒嘴,呵!是甜的!贼眉鼠眼左右瞧,嘎巴一生折断拖起来就跑,生怕看青人逮到……看向天际,我想:没有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那些立在田地里的稻草人该是多么的寂寞!青梅竹马的故事又将如何演绎呢?当然,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于情于理,也是无可厚非的,我只是为孩子们童年失去的种种感到些许遗憾。

遥想青涩童年的种种,哼起童年的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一起写起来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