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大赛019】厦门印象

《文艺众家》“心中有座城征文

厦门印象

琅嬛福地

那一年的春节,我们是在厦门度过的。坐的火车,到的时候是晚上。

火车中午十二点从上海出发,八小时后,我们站在了南国的土地上。宽阔的广场,洁净的马路,路两边整齐高大的椰子树以及马路对面另一个广场上那些南国特有的花和树,着着实实让我眼前一亮。

广场上的人并不少,却一点儿也不显得嘈杂;马路边停着一排等客的出租车,车主都站在车旁吆喝招徕着旅客,许是在椰子树的掩映下,同样不显得吵闹和繁杂,路面宽广干净整洁,一切都显得是那样安静,这是我见过的最干净,最静谧的火车站。

北站离市区很远,我们订的宾馆在鼓浪屿附近,从北站到宾馆,几乎要穿越整个厦门,将近五十分钟的车程,我们一直都是在葱葱郁郁的绿树下穿行的。或许是晚上的缘故,车很少,行人也很少,听不到汽车刺耳的鸣笛更听不到行人的吵闹。路两边参天的古榕树,时不时会让我产生错觉:我到底是穿梭在一座繁华的都市中还是走在一个美丽静谧的森林公园中呢?

厦门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净和静:干净,安静。

第二天是大年三十,满以为春节期间的厦门会很热闹,不曾想鹭岛的春节如此寂静,感觉不到一点儿过年的气氛。街道上的行人很少,路边的店铺几乎都关门了,偶尔开着几家,也是门可罗雀。北方的城市可是恰恰相反的。三十这一天,应该是店家最忙的时候,所有人都忙着购置年货,对联灯笼鞭炮,一样都不能少,路边不可或缺的是那些临时搭起的铺子,铺子里摆满了红红绿绿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鞭炮,三十初一,不论是有钱的,没钱的,总要贴几个福字,挂几盏灯笼,放几挂鞭炮,图的是一年的喜庆和吉利。这些中国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习俗,厦门没有,多好啊,一个如此有节俭和环保意识的城市。不愧是花园城市,美的不仅是环境,更是先进的思想意识。我其实讨厌极了那噼噼啪啪的鞭炮以及鞭炮燃烧后留下的呛人味道。严重的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要从除夕持续到元宵,深夜十二点和凌晨三四点的鞭炮声让人忍无可忍却又无可奈何,因为那是政府允许的行为。

我们决定到厦门最热闹的中山路去逛逛,打车到那里时是三点多钟,还好,毕竟是最繁华的地方,商场都还营业,不过人少得可怜。逛了几个商店,买了些用品,本想找个有厦门特色的饭店吃饭,走出商店,突然发现,刚才还开着的所有店铺几乎是在一瞬间都关掉了,看了看时间,才刚刚下午4点,也就那么一会的功夫,刚才还是满眼繁华的地方,突然就变得如此空旷,冷落。街道安静,安静到可以听到对面马路上人的喘息声。在路上就听司机说过,4点以后 所有的门面都要关门,没想到真的如此,他们如此守时,守规则,连一刻钟也不拖延。出租车司机还说,除了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西餐厅,没有饭店会营业,果真如此,一家都没有。三十晚上的年夜饭,我们一家是在麦当劳解决的,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麦当劳和肯德基,我们如何解决吃饭问题,或许一包方便面都买不到。因为在厦门的大街上,你看不到像别的城市那样充斥在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厦门像我们这样的游人真不少,对商家来说,应该是赚钱的最佳时刻,然而没有,一个不守规矩的商贩都没有。管理的到位,市民素质之高让我惊讶。

回到宾馆,依旧是安静和冷清,我们没有听到一点点放鞭炮的声音,夜晚的厦门,人和花和树一起入眠了。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更显出了夜的静,我突然想起到了北京,这个时刻,该是烟花绚烂,鞭炮轰鸣的时刻,各个饭店里必是坐满了吃年夜饭的人,一个个满面红光,猜拳行令。两个如此迥异的世界

这一天,厦门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是:环保 规矩。

第三天,初一,我们一早就出发去鼓浪屿, 鼓浪屿的人真不少,和昨天市区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应该都是旅游的人。我们没有去人多的景点凑热闹,而是去穿越一条条僻静的小巷,寻找那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建筑。一直听说鼓浪屿有很多欧式法式的异域建筑,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我们的兴趣在这里。

顺着大道旁边一条羊肠小道走。这是一条很窄的路,幽僻而少人走,野花野草开得灿烂长得繁茂,满布在一棵棵参天古树下,最抢眼的是厦门的市花三角梅,开得浪漫自如,如火如荼。

我们看到的第一幢建筑是小路旁埋藏在野草丛中一栋已经废弃了的英式二层楼房,红色的砖瓦,圆形的拱门,掩映在古树和杂草中,虽已破落得残缺不全,仍能看出它当年的风华美丽,时间的侵蚀让它多添了几分古老沉郁的沧桑美。

穿出小道,一下子就置身于一个古老的异域小镇了,各式各样的建筑物参差不齐地排列在巷子的两边,每一栋建筑有每一栋建筑的风格特点。几十栋建筑,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套建筑,甚至是找不到两处雷同的细部,每一栋都有每一栋的特点,每一栋都有每一栋的个性,每一栋都巧夺天工,每一栋都精雕细琢,每一栋都堪称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物搭配在一起,却又显得如此融洽和谐。我看过关于鼓浪屿的历史,曾经,鼓浪屿是英法美等13个国家的公共租界,解放后鼓浪屿才结束它长达100年的殖民地历史,追溯历史,看着眼前的建筑,似乎能看到那个年代的生活画面,或许,每一栋房子里都有故事。几点阳光从密密的树缝里漏下,古树掩映下的建筑在阳光的映衬下很美,像一个历尽沧桑洗净纤尘的温婉女子,静静的矗立在那里。

鼓浪屿吸引人的除了鳞次栉比的建筑,还有那一棵棵见证鼓浪屿历史的老榕树。岛上百岁高龄的老榕树很多,郁郁葱葱的叶,盘根错节的根,枝枝相连 根根相托,一棵树就是一片林,心胸开阔,安静 包容 互助又循规蹈矩,像厦门的人。

游了一个上午,肚子很饿,想到去吃东西。鼓浪屿好吃的东西太多,好几条街都是吃食。我们进到一家土著居民的餐馆,主厨的是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当地居民,据说他做出的小吃是鼓浪屿最地道的。我们要了鼓浪屿最有名的海蛎煎,沙茶面,鱼丸还有土笋冻,金包银,果真名不虚传,每一样都很正点,我们吃得很享受。吃饱喝足继续看建筑,几个小时后,不知是嘴馋了还是肚子饿,又想吃东西,于是继续走进那家饭店,之后才恋恋不舍离开鼓浪屿。

厦门给我的第三个感觉是:庄重 典雅。

新年的厦门市区依然很安静,看不到充满节日气氛的春联,看不到高高挂起的红灯笼,看不到绚烂的烟花,街上也看不到来来往往提着果篮礼盒走亲戚的人,在北京,这一切都是不能少的。除此之外还有初一到初六盛大的庙会,庙会上除了各种吃的,更多的是好玩的东西,初一到初六走在路上,你总能看到三三两两手里举着风车抱着各种带有新年味的装饰物,他们一定是从庙会归来的人。北方的年,是那样热闹,鞭炮鞭炮元宵元宵,到处都是高亢的叫卖声,到处都充斥着年的味道。厦门没有,厦门的年和平常的日子没有两样,人们依然是不徐不疾,安静从容,城市里漫漶的是一份少见的静谧,城市的节奏,就像一位平静淡定的贤淑女子。

听说中山路有小吃一条街,好吃的东西很多。出了鼓浪屿我们直接步行去中山路,街上的人依然很少,很安静,虽然是冬天,风吹在身上却很柔,很舒服,不像北方的风让人难以忍受。小吃街的人真不少,似乎整个厦门人都聚到这里来了,但这里依然是很安静,听不到大声喧哗 听不到叫卖声。吃东西发出的声音和低低的交谈声,配上烹饪发出的声音,同样是和谐的,美妙的。人们安静有秩序地吃东,地上,并没有我在别的城市看到的那些丢得一地的垃圾,一次性饭盒。

厦门给我的第四个印象,还是干净整洁环保。

来厦门不能不去厦门大学,厦门大学的校园应该是全国最美的校园之一,学校一边是南普陀寺,一边与海相接.校园内有湖有谷有一排排高大的棕榈树,有诗意的芭蕉有椰子有相思树,各样南国的植物满布在厦大的校园内。从厦大可以直接到达海边,厦门的海很干净,海滩海水都很干净。

写了这么多,一直都没写到厦门的人,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厦门的人,他们规矩平和温顺善良,说话轻声慢语,做事不急不躁,务实本分不做作,北方的那些陈风陋俗,北方的那些形式主义他们没有,他们有的是东方的低调内敛和西方的文明自我务实。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美丽的花园式的城市,培养出了温和,优雅文明有涵养的厦门人,他们的文明和优雅又让整个城市变得文明优雅。干净的厦门,干净的不仅是环境更是人的心灵。

(0)

相关推荐